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审计署曝光新能源车企“骗补”16亿 新一轮“严打”蓄势待发!

   2017-07-03 华夏幸福产业园7240
核心提示:近日,18个省节能环保重点专项资金审计结果公布,披露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偏高、弄虚作假骗补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闲置情况。
近日,18个省节能环保重点专项资金审计结果公布,披露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偏高、弄虚作假骗补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闲置情况。详情一起来了解!
 
1、审计揭开新能源“骗补”老底
 
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已步入第九个年头,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广,新能源汽车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然而,大幅的补贴政策虽成为助增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因素,也让一些心怀不轨的商家找到了可钻的法规空子,大肆骗补。其程度之严重,从近期国家审计署发布的2017年第9号公告中足可见一斑。
 
据悉,本次审计抽查13家汽车生产企业6801辆享受财政补贴的新能源汽车发现,有3511辆电动客车的补贴额超过单车售价的70%,补贴标准偏高;部分汽车生产企业甚至专门瞄准补贴政策设计生产车辆,有些企业甚至通过关联交易或弄虚作假方式获取补贴16.72亿元。
 
报告着重指出,某些汽车产销企业采用自产自购、供应电池回购整车等手段获取财政补贴高达16.72亿元。这一数字几乎达到了2015年~2016年间,8个省安排的省级配套资金(35.46亿元)的一半。而新能源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相关的20300.36万元专项资金,却由于各种原因至今仍“趴”在地方财政部门,没有启用。
 
此外,审计抽查的16家企业(其中10家为汽车租赁企业)购买的3.55万辆新能源汽车中,有0.22万辆闲置未用一年以上,有1.72万辆年行驶里程不足3000公里。
 
而以上这些还仅仅是国家审计署抽查到的,至于没有抽查到的企业是否存在类似问题,骗补数额到底有多少?依然不得而知。
 
2、新一轮“严打”蓄势待发
 
目前,对于此次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审计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相关地方政府及企业也正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下一步,国家审计署将继续跟踪检查整改情况,具体整改结果由有关地方自行向社会公告。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针对“新能源骗补”的调查。早在2016年年初,中央4部委就曾启动对新能源汽车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调查,主要调查对象为90多家主流新能源制造企业。而随着调查的持续深入,大批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陆续曝光。
 
对此,2016年年底,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开始有针对性的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比如降低部分车型补贴标准,将非个人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3万公里作为申请补贴条件之一等。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对于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的追查,远没有结束。工信部部长苗圩曾特意强调,未来将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专项督查,严厉打击骗补行为。
 
“不管有多少,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这些企业跑不了,国家财政补贴没有全部到位,没补的钱一定扣下来,已经补的钱一定要追回,并且依法处置,直至取消企业资质。”苗圩表示,政府对于骗补的行为是零容忍的,对于新能源骗补决不姑息。
 
3、新能源汽车或进入“爬坡期”
 
现阶段,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补助政策的逐步退坡和取消,急需建立一个合理的独立于补贴、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政策。这对调动传统汽车产业优势与资源,培育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当重要。
 
而对于众多新能源车企而言,也即将进入艰难的“爬坡期”。因为大浪淘沙之后,惟有具有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品牌效应的企业才能真正立足市场,真正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事实上,当今世界各国在推广新技术、发展新产业时,一般都采取政策性鼓励和税收优惠,而不是直接用政府财政资金补贴。因为,采用直接资金补贴的办法,在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上效果往往并不明显。
 
而只有让企业成为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的主体,才能更有效地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而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针对性政策,促使行业得到更好的管理和扶持,才能真正发挥出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也将是新能源汽车整体产业链发展的必由之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