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企业家董明珠投资珠海银隆新能源股份公司一事,让储能产业似乎嗅到了风口的气味。一直沉默的储能行业真的要爆发了吗?
从一些数据来看,储能行业规模目前还很小,对能源行业影响十分有限:2015年全球新公布的储能项目装机容量是1387MW,到2016年底,总装机容量大概是1680MW。
但就像董明珠看中的储能市场潜力一样,储能的未来毫无疑问将是举足轻重的。除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通讯基站电池、不间断电源等分散电池资源应用离不开储能,在发电环节储能也十分重要。储能技术运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环节,可以使随机变化的输出功率转换为相对稳定的输出,满足并网的各项技术要求。在微网中,储能系统可解决电能供需不平衡问题。
然而,从目前国内储能行业的发展来看,相关的政策、技术和市场方向仍然十分模糊。不论是技术示范阶段、示范应用阶段,还是储能商业化阶段,似乎并无太多的经验或模式。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储能产业的风口还能到来吗?
6月份,《能源》杂志记者深入多家储能相关企业调研,与储能行业的从业者、专家进行深入了沟通。我们试图从政策、技术和市场三方面找到储能产业风口的方向。
补与不补的政策拷问
借用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博提出的观点:中国储能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技术验证阶段,主要是从2000年到2010年;第二个阶段是示范应用阶段,以国网、南网包括其他的一些海岛,建设了很多的示范微网项目、离网项目等;第三个阶段从2016开始到2020年,是中国储能商用化的一个发展初期阶段,特别是2016年也是储能商用化的元年。
的确,从2016年以来,国家下发了许多对于储能行业支持的重要文件。2016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有分析称这对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第一个给予了电储能参与调峰调频辅助服务的身份的电力政策。
2017年3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文件指出,未来10 年内分两个阶段推进相关工作,第一阶段实现储能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第二阶段实现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
但是,储能的补贴政策却一直没有落地。
“国家关于储能的指导性政策过去有一些,‘十三五’规划中有提到过储能,在这之前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的。”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理事长俞振华告诉《能源》杂志记者,2017年3月,能源局下发了“十三五”的储能指导意见,但是还处在征集意见的阶段,或许很快就会出台相关政策。
储能指导意见会不会有直接的补贴呢?恐怕很难。业内专家表示直接补贴目前来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也就是补贴的经费从哪儿来,而可再生能源方面依旧受到光伏的补贴拖累。
2015年,微电网关于补贴意见征集储能补贴,最后补贴并未落地。一方面基金划超,补贴资金来源调整也没有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是补贴的使用是否十分有效。
“补贴是双刃剑,好的方面的确能在产业发展初期给到一些机会。但在产业化阶段,补贴某种程度上会阻碍产业最市场化合理的去资源分配,有些好的资源不一定能拿到补贴,不能形成一个好的市场回归机制。”俞振华说。
即便是补贴,或许也应该将补贴分开看,把前沿技术与主流技术做一个区分。主流技术欠缺的不是补贴,而是一个合理的市场机制。但更多的技术是需要定价机制和参与服务的补偿机制,其前期的补贴依然很重要,产业在没有形成规模之前需要补贴的支持,才能让技术往前走,技术对用户的价值更能体现出来。
此外,俞振华认为,即使要补贴,国家政策方面主要是给一些框架性的指导原则,关于储能的补贴更多的是在区域,不同区域不同特色。各个地方落实的部门也不一样,因为能源归口、补贴来源以及财政状况有所不同。
储能补贴要先给出指导意见,再作出具体的细则建议,具体落实还要在备案、规则、安全环保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这方面的成本属于隐性成本,也是储能厂商应该承担的比较高的成本,因为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去开发,还有相当的时间成本,来做政府的工作,包括客户的论证。
目前来看,国家并不会直接给补贴,更多的是会给一些支持政策,比如税收补贴政策以及定价机制,可能会给储能一个定价核准。业内人士认为,从能源的角度来看,更合理的是通过市场机制的筛选支持产业发展,使更具有竞争的产业发展起来。国家能源局的责任则是出台一些指导原则,甄别出什么样的技术未来更有市场潜力,更能将补贴的作用发挥出来,配合地方特点给予补贴,结合地方自己的诉求,扶植地方有特点的企业以及核心技术。
根据光伏以及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过程来看,储能的补贴或将以地方补贴为主,国家补贴更多的可能会以科技部来支持,对一些偏前沿的技术进行支持。
“现在有的企业是不要补贴的,调频调峰都不需要补贴。给了补贴的话,现有企业给到投资方,给到业主都是不一定的。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反而不会太去注重补贴,不会依靠着政府的拨款生存。”俞振华向记者说。
值得关注的是,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许多业内人士也表示补贴对于储能来说并不是目前最紧迫的事情,不应把视线只盯在国家的补贴上。
“储能补贴问题,我觉得政策没有落实有两个方面的因素。”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能源互联网首席专家曾繁鹏向《能源》记者分析:“首先,国家对能源改革的决心已定,但是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光靠补贴远远不够。在市场化方向没有明朗之前,或者市场化运作的政策没有落实之前,补贴的出台并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其次,现阶段储能电池发展迅速,电池价格也在不断降低,按照这个降低的速度,或许用不了多久,储能不用补贴就可以有很好的收益。因此,在这个时间出台补贴政策或许并非最佳。”
“我认为补贴没有落地很正常。在补贴问题上,风电应该算比较成功,但光伏、电动车并不特别成功,比如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骗补的新难题。”比亚迪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张子峰在接受《能源》记者采访时也坦言,“我不希望储能也实施额外的补贴,因为如果把电力市场放开了,可再生能源发电这块做好了,自然而然储能就会有它的盈利模式,形成其商业模式。”
技术的左右之别
储能产业的另一个“烦恼”则是储能的技术路线问题。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但是储能的技术路线仍然没有明晰的方向。
从能量转化介质上进行分类,储能分为物理储能、化学储能、热储能、电磁储能等。而每一个类别下面又有许多的技术路线,物理储能有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化学储能则有铅酸电池、锂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等等。
在不同的工况条件和应用场景下,每一种技术路线都有其适用的领域,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只是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左右之别。
2017年5月,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了《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7》。白皮书指出:2016年全球新增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主要采用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和钠硫电池等储能技术,三种技术的新增装机规模占比超过99%,其中锂离子比重为85%。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家貌在接受《能源》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储能电池技术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无论各电池厂家采取哪种技术路线、孰优孰劣,都需要通过市场来进行检验。对于储能电池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储能系统的设 计是影响系统安全、质量的关键因素。”从2016年的市场表现来看,国外新增储能装 机,锂电池占90%以上,其中三元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深度充放电等 特性,是欧美市场的主流选择。
据悉,逆变设备出货量占全球第一的阳光电源,逆变设备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连续多 年保持在30%以上。“ 储能市场我们已经布局了十多年,具备深度系统集成和设计研 发能力,可以提供电池、储能逆变器,能量管理系统等核心设备在内的一体化储能系 统解决方案,还可以提供高效、快捷、经济的一站式系统服务。目前,项目遍及全球市场,储能出货量已达1GWh,400余个项目。具体到调频领域,包括北京、上海 等地国内的,以及国外几十兆瓦时的项目都正密集地处于落地阶段。”
珠海银隆董事长魏银仓曾作比喻,储能产品其实可以比作一个五角星,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能、充电时间、耐环境的高低温这五个角缺一不可。
但与上述主流储能技术路线不同的是,珠海银隆选择的是钛酸锂电池。这是一种集安全性高、耐严寒和快速充放,但能量密度低、成本高等优劣势为一体的技术路线。
《能源》记者走访国内多家储能企业发现:物理储能中除了抽水蓄能,空气压缩储能目前仍然面临技术和成本上的挑战。而在聚集了绝大多数企业的化学储能产业中,铅炭电池的成本最低。
“磷酸铁锂是比亚迪一直都在坚持的路线,无论是电动车还是储能,都在坚守这块。这些年以来,我们的精力主要放在提升能量密度上,从最开始的单体200AH提高到了280AH,不远的将来有望达到300AH。”张子峰说。
与传统发电、光伏发电不同的是,度电成本对于储能来说有很多限制条件,电池本身不发电,只能是充电之后再放电。由于充电和放电会有一些工况的要求,因此不同的放电倍率寿命也不相同。
“如果是1C充放电,在25度常温95%DOD的情况下,磷酸铁锂电池可以循环六千次左右。如果是0.25C充放电,在常温95%DOD的情况下,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可长达一万多次。在这两种情况下度电成本是不一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况的不同。所以说度电成本离开具体工况来讨论是没有意义的。”张子峰表示。
至于储能的成本现在是否仍居高不下这个问题,张子峰说,经过行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储能电站建设成本已经达到了火电厂的投资水平。目前磷酸铁锂电池价格大概是1.2元左右/Wh。所以我们国家储能发展最大的障碍还是政策和市场方面,没有开放的电力市场,储能永远都发展起不来。北美和英国的储能市场都是依靠开放的电力市场发展起来的。
储能行业爆发前夜,储能的市场在哪里?诸家企业又该如何找到自己的致胜法宝?
现阶段,储能市场的推动以电池厂家为主,存在铅炭电池、锂电池、液流电池和压缩空气储能等方向。综合比较而言,铅炭是目前主要的技术路线,但是锂电池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更大的潜力,特别是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锂电池的技术进步会更加的迅猛。“现在,各个公司都在布局适合自己的产业。随着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储能终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期。”曾繁鹏说。
储能最先能获得市场化运作的领域在哪里?有业内专家表示:将是新能源消纳和用户侧的分布式储能,因为这两个应用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正逐渐形成,比较清晰。而传统电网削峰填谷或将成为未来五年最大的储能市场,也是储能收益最好的市场。
然而,也应看到:目前储能市场仍然很小,计划达吉瓦级别,但实际落地项目仅有200到300兆瓦。“去年比前年实现了翻倍,增长已经开始启动。前年之前主要靠示范项目支撑,去年储能厂商开始自己主动去做,不是靠示范、补贴。”俞振华透露。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4.3GW,同比增长4.7%。抽水蓄能累计装机规模占绝大部分;化学储能累计装机位列第二,规模为243.0MW,同比增长72%,其中锂离子电池贡献最大,贡献了59%,同比增长78%;熔融盐储热在国内应用仍然比较少,全国仅有青海投运的10MW熔融盐储热项目。
国内首个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项目位于张北县,之后企业开始自发开展一些项目。储能依附于项目,前期示范项目很多都与新能源并网相关。在缺乏示范项目和国家支持的情况下,电池企业开始自己摸索储能发展的商业模式。
调查中,很多企业人士都表示,储能很大部分的门槛不是技术问题,一定程度上是在应用端。应用端需要真正的市场参与者能参与进来。另外政策方面应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补偿机制。目前在开展储能项目的主要以厂商为主,他们的规模足够大,有一些代表,比如说南都电源、山东圣阳等。
南都的铅炭电池储能技术源于铅酸电池技术,近年来推广“投资+运营”的商业化储能模式,2016年初至今,南都签署了多个用户侧商用储能电站项目,不仅作为投资方投资储能电站所需储能电池及相关系统设备,还负责电站整体运营。同样,山东圣阳也是铅炭电池技术,其推广的称之为“创新BOT”模式,也就是投资、运营和转让。
“我认为最成熟的商业模式在动力电池这块,因为有补贴,用户有动力买电动汽车。电力行业都有商业模式,但复制性都不强,未来要看电改、电力市场的形式。”俞振华表示。储能现在没有市场只能靠区域的一些规定,国外的一些模式是有参考意义的,比如储能电力调频、参加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等。
事实上,储能在海外已经爆发,但是国内市场除非特殊需求,大部分的整体投资回收期过长,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还不够大。“储能市场初期,储能厂家的产品要做好,成本需降低。储能电站的大部分成本是电池,但供应商要配套设备可靠性提上去,成本压缩下来。“我认为国家对储能补贴没有明朗之前,应不等不靠,把自己做好。”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北京慧峰聚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西胜向《能源》记者分析。
“双登今年完成了市场布局,其中,海外市场占20%-30%,主要在欧洲非洲东南亚。未来将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储能系统的技术经济性。其中,我们认为能源互联网是储能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将会投入更多的研发,尤其是能源管理数据平台。”唐西胜说。
与此同时,对于业已爆发的海外储能市场,已涉足多年业务的张子峰也有自己的看法,“储能的调频市场是在2014年之后放开给社会,比亚迪提供了一些设备。PJM的调频市场最开始计划是准备做700兆瓦,后来做到了250兆瓦发现已经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就没有再往下做。而在250兆瓦里面,比亚迪做了132兆瓦,基本占美国PJM调频的50%。因此只有开放的电力市场,储能才有机会。”
对于储能这片巨大的蓝海,一些新能源企业虽然不打算直接做储能业务,但也瞄准了其中的某个关键环节,悄然做好布局。东旭蓝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旭蓝天)即是这样的企业。
东旭蓝天业务由“新能源+生态环保+园区地产”三大板块构成,储能是其产业构架里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已计划对储能电池最核心的部件——隔膜进行布局。”东旭蓝天董事长朱胜利告诉《能源》杂志记者,储能电池所用隔膜的质量高低决定了存放电的速度,决定了续航的里程,也决定了电池的大小。储能和动能电池做得好的企业必然拥有好的生产膜的技术。
朱胜利表示,东旭蓝天对储能隔膜产业的规划布局已经开始实施,着力先进隔膜材料和生产工艺。“国内对储能隔膜需求很大,大家都看好这一市场,现在膜的毛利率高达50%-70%。”
在储能隔膜的上游产业,东旭蓝天也已开始行动。锂矿是储能电池、动能电池、新能源电池的主要材料,据朱胜利介绍,东旭在这一领域也在积极布局,为布局储能关键领域打下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内储能市场盈利模式探索上,不少企业主要发力收益较为明显的消费端户用储能,而涉足电网端火电厂调频的企业少之又少,睿能世纪算是一个“另类”。
“睿能成立就是为了做储能调频,目前发力点是做火电和储能的联合调频。就是把储能和火电捆绑在一块,去改善它的调频性能。”北京睿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CEO牟镠峰对《能源》记者说,“目前全国推广了3个项目,分别是石景山火电厂一套2MW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山西京玉电厂投运的首个9MW储能调频项目,以及今年5月刚刚并网的山西晋能阳光电厂9MW储能调频项目。”
此外,在采访中也有专家表示,应把电力市场放开,储能就会自然而然地找到它的位置。“国家要主导电力市场的开放,不论是对储能,还是新能源,应让他们能够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然后社会资本也会找到这些位置。”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