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黄河公司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指示精神,落实国家电投集团王炳华董事长的工作要求,依照青海的资源禀赋,充分利用“四大优势”将光伏产业做强做优做大。
光伏全产业链
从单一的光伏发电企业,到率先在国内实现了从多晶硅制造——切片工艺——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一体的垂直、协同光伏全产业链,黄河公司在光伏产业形成了明显竞争优势,成为光伏产业的领军企业。
黄河公司建成国内第一条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生产的“黄河水电多晶硅”符合集成电路应用的高纯电子级多晶硅,打破中国市场长期由国外垄断的格局,实现了中国制造。
“黄河水电多晶硅”项目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年产达2500吨电子级多晶硅,实现完全闭路循环,节能低耗、安全环保。项目纳入中国第一批符合《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并成功申请了《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02专项)》工作。拥有国内唯一一家能够涵盖电子级多晶硅材料全部检测项目的综合实验室,获得国内首家CNAS认可。
黄河公司与阳光能源青海有限公司开展的代工单晶硅棒业务,充分体现了双方在光伏产业链上的优势互补,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太阳能电力公司使用新能源分公司的多晶硅料委托青海阳光拉制单晶硅棒,拉制出的单晶方棒再由太阳能电力公司切制成单晶硅片用于生产单晶电池组件。
黄河公司已建成单晶切片产能200兆瓦,可实现5000万片/年的产能规模。项目技术路线为金刚线切割技术,在全国率先推广70微米金刚线切割工艺,目前成品率已达95%,处于行业领先。该项目可直接为后续高效N型电池配套,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黄河公司已建成电池产能400兆瓦,组件产能300兆瓦,生产的单晶电池最高转换效率达到20.8%,多晶电池转换效率最高可达18.89%,常规P型单晶电池转换效率最高达20.8%,电池及组件转换效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成为国内第一批可量产满足国家能源局“领跑者”计划要求的企业。项目被列入国家工信部第三批光伏行业准入名单。
发挥公司产业间的协同效应,开展以铝代钢的研究,通过委托加工的方式,扩大铝合金支架、稀土铝合金电缆等产品在公司光伏电站的应用,实现原材料就地转化,增加产品附加值。
黄河公司目前已建成光伏电站35座,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286万千瓦,已建成风电项目11座,装机55万千瓦。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光伏电站运营商。
同时,黄河公司深入研究光伏发电的特点、难点和创新重点,在业界率先使用“互联网+光伏”模式,建成智能光伏电站及光伏电站大数据应用中心,还拥有全球单体最大的85万千瓦水光互补光伏电站,使中国的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走到了世界前列。
科技引领
作为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黄河公司立足科技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积极推进国际国内交流合作,与FraunhoferISE、中科院、水规总院、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由黄河公司承建的青海省光伏产业科研中心已开展研究工作,这为中国第一个能源领域国家实验室奠定了基础。
正在建设多平台为一体的光伏产业技术中心,在为光伏产业的技术研究搭建“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平台的同时,借助“外脑”、聚集高端人才、培养大国工匠,努力打造国家光伏重点实验室。
联合华为公司在西宁成立青海黄河华为联合创新中心,与美国杜邦公司合作成立黄河水电—杜邦联合光伏创新实验室,在全球领域对光伏产业的前沿技术开展研发。
共和百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证基地监测和试验功能完善全部完成,格尔木100兆瓦并网光伏率先使用PERC双面+平单轴跟踪系统的设计方案,为新技术应用总结占得先机。
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太阳能光伏发电试验基地”科技项目通过验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水光互补项目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电投和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尤其是7月11日,中国光伏发电产业领域的首个战略联盟——光伏发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开展光伏发电、光伏制造业创新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实验等工作,黄河公司以开放、合作、共享的胸怀,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迸发出“聚变效应”。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黄河公司积极践行科技创新发展思路,依靠自身产业基础和技术力量,以科学研究为基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加速公司光伏产业的科技转化应用和技术进步。
科技创新,这一发展新引擎,必将成为黄河公司“十三五”时期快速全面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实现“以清洁能源为核心”总体布局下,产业协同发展,突出创新创造的国内一流企业的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