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需引起重视的是,据统计,到2020年,仅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天津力神、亿纬锂能、智慧能源、沃特玛7家电池企业公布的电池规划就能满足278万辆电动汽车的使用。而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规划是200万辆。据此推算,动力电池产能将严重过剩。
行业重组将加速
“千亿资金的体量,看上去很大,但具体到每一个电池企业,并不多。”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池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表示,千亿资金只是媒体的测算,实际上有没有这么多、能否落实都还有待考证。去年以来,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开始了新一轮洗牌,尤其是国家一度酝酿出台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拟设立80亿瓦时的产能门槛。尽管此项标准尚未最后拍板,但国家规范行业、提升企业竞争力、淘汰落后产能的意图很明显。
“在这一轮淘汰赛中,一些上市公司或涉及资本运作的企业,将通过投资战略的调整增强企业竞争力,这都是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的正常行为。”刘彦龙认为,正常的市场竞争中,资本的进入和退出不可避免,在电动化越来越明朗的大趋势下,动力电池行业被资本追捧是必然趋势。借助资本的力量,行业的优胜劣汰会进一步加速。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一直存在无序竞争的问题,相关政策也有意引导中小企业退出。”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后,动力电池成为投资热土,吸引资本进入理所当然,但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无序竞争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重视的阶段。
“随着近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热,动力电池市场随之水涨船高,不断有资本涌入。然而,当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是政策市,动力电池行业也受政策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天津力神电池研究院院长周江认为,千亿资本一下子涌入动力电池行业,存在一定非理性因素。“在成熟的市场,资本也会相对理性;反之,盲目投资将带来很大风险。”周江表示。
在培育优质产能上下功夫
事实上,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不仅仅面临资本盛宴引发产能过剩这么简单。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规划产能不代表优质产能。”周江强调,优质产能不足是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问题。今年刚出版的2017年《新能源汽车蓝皮书》在总结我国动力电池的发展时就指出,整体上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规模已经全球领先,技术水平提升显著,部分高端产品与国外差距不大,产业竞争力逐渐形成。然而从全球市场格局来看,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在产业结构、精密制造、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存在产能扩张过快而优质产能不足、制造水平低、企业研发实力弱、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原材料价格上涨及成品面临降价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动力电池是一个需要技术积累的行业,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生产环节都有极高的技术要求,企业的规划产能能否转化为优质产能存在一定变数。墨柯表示,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电池企业要在培育优质产能上下功夫,提升动力电池性能、产品一致性,以满足市场需求。
当然,墨柯也强调,如果眼光放远一点,市场格局或有所不同。“有些国际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或达到1400万辆,因此,基于十年后的市场,对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产能过剩的担忧似乎又是多余的。”他说。
市场化方可踢出投机者
资本盲目入场、产能过剩势必加剧动力电池行业乱象,但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资本入场同样不现实。“政府可以用标准的提升规范产品、促进技术提升,从而推动企业的优胜劣汰,但更重要的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速行业重组,让没有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墨柯认为,资本逐利进入动力电池行业并不全是坏事,关键是怎样规避投机者搅局,这其中政府的政策强干预很难发挥作用,只能通过市场化竞争完成优胜劣汰。
周江认为,依靠政策推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为动力电池行业带来了一时繁荣,当补贴退出后,完全市场化的环境才是企业所面临的真正考验。“市场化竞争下,尤其是一些国际化大型车企,他们选择电池配套商时对技术、产品品质,包括企业资质都有严格的要求。”他说,“一旦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化阶段,动力电池企业必将迎来靠实力说话的市场淘汰赛,而实力的培育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就需要资本入场前要做好理性规划。”
刘彦龙则建议,我国动力电池企业须改变目前靠低价竞争拿订单的发展思路,要在提升企业实力的同时用差异化优势在细分市场谋求生存空间。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