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翼的风机掀开了低价无序竞争、劣质风电产品泛滥、运维脱节的行业乱象。
我国风电发展步入快车道逾十年,已成为推动全球风电装机量增长的主引擎。然而,近期集中爆发的风机倒塌事故则掀开了国内风电设备制造行业产品质量不稳定、管理错位的隐忧。一台台折翼的风机警示我们,不稳定的因素或许正一步步把风电行业推向深渊。
7月25日,新疆淖毛湖一风电场发生了风机组倒塌事故,在业界引发骚动。折翼的风机图片,伴随着一篇中伤山西富兴通重型环锻件有限公司,认为其向大唐集团提供的法兰存在质量问题的失实报道,再一次把风电事故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说起近来发生的风电事故,业界都讳莫如深,震惊之余都不愿多谈,均向记者表示“不清楚情况”。一名资深业内人士已对风电事故司空见惯,他告诉《能源》杂志记者,“11万台机组里倒几台是在所难免的,事故之间没有共性原因,都是单独造成的,具体某一台的倒塔事故要具体分析。”
然而,在2010年,风电行业就迎来“风难”,着火、倒塌事故,已经让整个行业受到了伤害。因为行业的透明度差,暴露出的事故只是冰山的一角。“躺枪”的法兰制造商背后,追根刨底,风电行业事故频发的真相隐匿在低价竞争、质量不稳定、人才流失、运维脱节、管理失位之中。
据《能源》杂志记者了解,我国上半年的风电发电量、利用小时数同比去年有所增加,弃风电量锐减。根据能源局数据,今年我国风电新增规模将达到3065万千瓦。在风电发展整体向好的情况下,我们不应仅仅为之鼓与呼,还需要“冷思考”,及时清理风电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风机事故给风场造成巨额经济损失,更有损于企业声誉。多重因素酿成的苦果,亟待攻克消解。
质量控制弊病
我国风电产业虽然已经开始步入质量和技术竞争阶段,然而我国风电机组及部件生产大都处于产能过剩状态,行业内未能完全摆脱低价无序竞争的恶性循环。有业内人士表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慷慨补贴导致了国内风电机组部件及整机的产能普遍过剩,过剩的产能带来了价格战。国内的整机商这些年虽然死了一些,但是还有20余家”。
风电设备质量不过关,劣质产品充斥市场是困扰中国风电行业发展的一大弊病。“风电企业为了在激烈竞争中取胜,不断挤压利润空间,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价格偏低的部件,低价无序竞争导致了劣质产品充斥市场,给事故埋下了隐患。”一位从事风电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对《能源》杂志记者表示,“受产能过剩影响,供应商必须维持较低的成本,为获取订单往往‘另辟蹊径’,不是很公平。除此之外,重价格轻质量的低价投标使得‘劣币逐良币’现象层出不穷。”
面临平价上网的压力,把降低度电成本作为第一要义的风电行业将压力传导分摊到部件质量、吊装、维护、机组改造和风电场管理等环节,为风机损坏事故埋下了隐患。一位整机制造商负责人对《能源》杂志记者直言不讳道:“中国风电企业太爱投机取巧了,急功近利,中国企业的资信是不赚钱的,阿猫阿狗都敢卖风机。”
除此之外,随着我国风电市场向低风速方向偏移,这些地区往往地形复杂、气象灾害频发,这就意味着造价的不可控。湍流强度比较大,振动比较高,导致风机在实际出力过程中可靠性容易出现问题。且低风速地区地域宽广,规模较大,机位点比较分散,后期运维难度较大。
机组安装、施工质量差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设备质量不错,本来设计得挺好,但是施工质量不好,高塔筒柔性差,可能还是有问题的。”龙源电力一位工程师在接受《能源》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低风速首先必须要保证安全性,降低施工的难度。”为了在低风速地区实现发电,提高捕风效率,国内不断增高塔筒高度,加长叶片,但由于没有长时间运行,安全性有待验证。“控制要跟得上,整机的控制、变频的控制、震动的控制,如果光增高了,变长了,一下子共振了,风机就倒了,这些都是配套的。”
对于整机商而言,柔塔技术当前在经济性方面更具优势,但也对整机商的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能源》杂志记者了解,在2年商业运行期间,发生事故的主要故障是变桨控制系统和变频系统。“技术进步肯定要有监控,各方面的监控,包括震动、油液,塔筒高了以后运维也比以前难了,人员到达也难了,主控方面也要各方面配合,这是一个系统,不只是加长和加宽这么简单。”上述人士分析道。
另一种声音认为,低价竞争以及塔筒叶片的加长并不是导致风机倒塔的直接原因,高塔筒是这几年才加高的,近日倒的风机都是以前装的。应该将造成风机安全事故的症结归咎于设备、原材料质量把控不严、风电场监管失位、技术人员培训不足。
运维脱节
2016年2月16日和2月20日,大唐河北乌登山风场和山西偏关水泉风场发生风机倒塔、造成设备损坏的事件。事后,大唐集团通报披露了两起事故的原因。通报内容显示,河北乌登山风电场110号风机倒塔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叶片质量出现问题。山西偏关水泉风场项目14号风机倒塔,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风机振动值严重超标,造成法兰疲劳开裂,导致风机倒塔。
点击可放大查看
除了上述直接原因外,大唐集团表示,公司对风机厂家的技术人员过度依赖也是导致风机事故的原因之一,并表示将提高风电人员的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彻底改变对风机厂家人员的过度依赖。
由此可见,机组研发和运维脱节、以包代管是致使风电事故发生的一道需要克服的问题。目前中国绝大部分风电场,主要依靠现场人员登机判断和处理机组故障,检查和排除安全隐患。公司总部和片区的技术人员不能通过远程直接参与风电场机组的故障判断和检查,难以给现场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设备厂家的公司总部、片区除了提供备件外,难以对现场机组管理、故障判断和处理起到直接的作用。风电场与公司总部、片区之间严重脱节。
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王明军曾撰文写道,在质保期内,业主人员不负责机组维修维护的具体工作,也没有义务为厂家进行机组监控。通常业主人员也不能给故障处理者以指导,不能对故障做出客观的分析,且机组故障处理完毕后,也不能对机组是否仍然存在问题,或是否因故障处理而留下了某些安全隐患,做出合理判断。
此外,从国外买图纸起家,技术也是一大突破困境。在机组出质保后,风场维护人员无缝交接困难,众多风电场的运维质量和现场人员的技术水平担忧。
王明军的观点是,众多风电场在机组出质保后备件供应不及时,要确保机组正常的维修和运行更加困难。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发电量指标,维修人员不按机组应有的安全保护和设计要求进行维修,不惜去掉冗余保护,采取短接线路、修改参数等方法导致机组长期带病运行,人为制造安全隐患。
重要的是,在机组出质保后,有些风电场业主以低价中标的方式,把机组维修和维护外包。而外包运维企业为了盈利,把现场人员的工资收入压得很低。中国大多数风电场地处偏远地区,条件艰苦,年轻人已对强度大、工资低、危险系数高的工作的接受程度大打折扣, 致使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流失、断层。
造假、低价竞争、原材料质量把控不严、风电场监管失位、技术人员流失,一台台折损的风机敲醒了警钟。“风电市场出问题有滞后性,问题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的时候,装机已经上千台了,所以一旦出现问题是不能解决的。”金风科技执行副总裁吴凯在此前接受《能源》记者采访时表示。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