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是新能源技术、新用能方式、新产业模式的结合,是能源革命的落脚点和实现方式。”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杜祥琬说,能源互联网是横向“多能互补”和纵向“源、网、荷、储、用”的结合,是集中式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网络的结合。依托电网、微网、大数据管理等横向实现可再生能源、火电、天然气、供冷热系统等多种能源资源间的互补协调;纵向实现能源供给侧与负荷侧和储能系统的联动管理。电气化、低碳化和智能化是能源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在各类能源系统的互补协调发展中,可充分利用火电的调峰功能及储能技术,破解弃风弃光弃水难题。而通过能源用户侧和供给侧的联动,能够根据用能侧波动实时调整发电量,从而做到对电能的高效利用。”杜祥琬表示。
“煤电将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承担电力辅助服务功能。”杜祥琬说。
杜祥琬认为,智慧能源体系以电力网络为核心和纽带,智慧能源的发展需要大幅提高我国终端能源中电力的比例和电力中低碳电力的比例。
目前,我国终端能源中电力的占比约为20%,提高这个比例意味着终端能源中不用于发电的部分要降下来。在我国每年消费的近40亿吨原煤中,只有一半用来发电,另外一半是工业用煤和散烧煤。未来散烧煤要大幅减少,并最终被电或天然气和其他低碳能源替代;工业用煤将随着高耗能产业的饱和以及能效的提高而逐步减少。“这是趋势,也是环境保护的要求。”杜祥琬说。此外,电将取代部分交通耗油。预计我国原油消费的增长空间不会太大,未来几年将趋近饱和。
“这两个减法会使我们的终端非电比例降下来,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电力特别是低碳电力来满足能源增长需求。2016年中国能源消费同比增长1.3%,2015年增幅为1.4%,这个增量用清洁能源满足是可能实现的。目前,在终端能源中电力占比为20%,2020年将达到25%,未来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杜祥琬表示。
“能源互联网使传统能源业升级为具有双重属性的产业:既是能源产业,又是能源服务业,后者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以提高能效和服务水平为宗旨的服务业。”杜祥琬说。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