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极具忧患意识的背后,所应对的是当前科技狂飙突进下带来的经济颠覆性发展。而能否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攸关企业立足市场之根本,考验着市场主体的前瞻性布局和应对能力。
在国内的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之所以能强势崛起,反超比亚迪,稳坐市场头把交椅,与其创始人曾毓群的行业危机意识直接关联。今年4月份,在CATL公众号上发表的内部公开信中,曾毓群写到:“当我们躺在政策的温床上睡大觉的时候,竞争对手正在面临生死关头玩命的干,一进一退期间的差距可想而知。”
正是这种居安思危的意识,激励着员工,推动CATL永远走在锂电业的前沿。2016年宁德时代销量国内排名第二,市场占有率为22%;今年一季度,宁德时代反超过比亚迪,出货量行业第一;三季度,宁德时代市场占比攀升到25.79%,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
2017年3月,鸿海集团子公司富泰华工业以10亿元获得宁德时代1.19%的股权,据此推算,其估值已经超过840亿元人民币;进入10月,传统车企纷纷加速其新能源汽车战略,据披露,长安汽车和东风汽车均已确认入股宁德时代。而早在6月,宁德时代已发布上市辅导公告,迈入上市进程。预计宁德时代上市后,其市值将直追比亚迪。
与比亚迪电池、整车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不同,宁德时代只专注于动力电池的生产和研发,资源集中优势凸显,这也意味着宁德时代整体实力越强,其市场竞争力的强化速度也越快。
2016年,国内的新能源市场无疑是比亚迪的时代,无论是在动力电池领域,还是新能源汽车市场,都是由比亚迪执牛耳。然而进入2017年后,比亚迪电池业务立刻滑落巅峰,三个季度过去了,比亚迪不仅没有重回巅峰,甚至与宁德时代的差距不断拉大。
众所周知,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问题的关键,在于不对外供货,游离于市场之外,导致市场反映迟滞。尽管第二季度伊始,比亚迪立刻拆分电子业务部门,开启电池外销。但是作为产业龙头,必定要经历一段不短的战略调整期,目前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正处于转折阶段,比亚迪也因此错失了三大先机。
一是错失产业转型关键期。
进入2017年,动力电池市场逐渐由政策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市场化竞争环境中,产品的性能优势取代价格优势,成为第一竞争力,拥有优质产能的电池企业成为主机厂追捧的对象。不对外供货的比亚迪电池,也无法与其他主流车企优先合作,从而丧失进一步抢占市场的先机。
二是错失巩固市场黄金期。
尽管比亚迪已开放电池对外供货,但产能不足仍然限制着比亚迪电池市场布局的推进。比亚迪副总经理李云飞表示,过去几年比亚迪电池一直供不应求。近日比亚迪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表中也透露,前期公司动力电池的产能有限,主要满足自用。
而国内主机厂电池型号多元,研发车型配套需要两年以上的验证周期。显然,短期内比亚迪的电池对外供应业务难有起色,而产业格局日益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比亚迪电池的外销战略面临的压力也会与日俱增。
三是错失技术路线调整期。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中,磷酸铁锂电池总配套量为203.32亿Wh,占比72.26%。进入2017年,三季度中磷酸铁锂电池总配套量已滑落至50%左右。技术路线由磷酸铁锂向三元电池转变。尽管比亚迪已转变思路,大力推进三元电池研发,不过难免会需要一段调整期,同时此时技术路线调整已经完成。
比亚迪虽然错失先机,不过实力并未减损半分,随着比亚迪调整期的完成,动力电池市场必将上演更加激烈的“双雄争霸之战”。而比亚迪的竞争优势也极为突出,首先比亚迪的电池性能国内数一数二,而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高端产能不足,对高端产能的需求甚至会不断推升,比亚迪电池的吸引力也会不断增强;
其次只要比亚迪的汽车业务稳据国内第一,同时不断推进,将与电池业务形成互补,松下和特斯拉就是例子;最后比亚迪的技术筹码足够多,无论是整车制造、电池生产,比亚迪的技术对其他企业来说有足够的吸引力,只要实力够强,就不怕找不到合作对象。
权威分析显示,预计到2020年,目前存在的约200家动力电池企业智慧剩下10家到20家。面对不断加剧的行业洗牌,企业如何应对?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给出了答案:“行业洗牌期将考验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产品品质能力、资金实力、技术研发能力和供应链配套能力。”
而将市场反应能力排在首位,想来并非偶然,毕竟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两大行业龙头,如果不能时刻饱含行业危机意识,也面临着被取代的危险。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