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建筑微电网的容量配置设备,其结构包括柜体、容量控制器、散热栅、电抗器、双向变流器、把手,柜体的上方固定焊接有连接孔,柜体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滚轮,容量控制器通过电连接于柜体的表面,双向变流器由汇流器、控制器、光伏阵列、扶手,汇流器固定连接于双向变流器的后方,控制器通过电连接于双向变流器的表面,双向变流器固定连接于柜体的右部,双向变流器通过电与容量控制器相连接,把手垂直焊接于柜体的表面。本发明可以将微电网多余的电能通过双向变流器回馈回电网,不仅避免了电能的浪费,也避免了在发电功率突变时,对电网产生的冲击,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能。
发明人:贺小玉
1 .一种智能建筑微电网的容量配置设备,其结构包括柜体(1)、容量控制器(2)、散热栅(3)、电抗器(4)、双向变流器(5)、把手(6),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的上方固定焊接有连接孔(10) ,所述柜体(1)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滚轮(11),所述容量控制器(2)通过电连接于柜体(1)的表面,所述散热栅(3)均匀等距排列于柜体(1)的表面,所述电抗器(4)通过电连接于柜体(1)的右部;所述双向变流器(5)由汇流器(50)、控制器(51)、光伏阵列(52)、扶手(53) ,所述汇流器(50)固定连接于双向变流器(5)的后方,所述控制器(51)通过电连接于双向变流器(5)的表面,所述光伏阵列(52)均匀排列于双向变流器(5)的表面,所述扶手(53)垂直焊接于双向变流器(5)的表面;所述双向变流器(5)固定连接于柜体(1)的右部,所述双向变流器(5)通过电与容量控制器(2)相连接,所述把手(6)垂直焊接于柜体(1)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微电网的容量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量控制器(2)由控制按钮(20)、显示屏(21)、电源按钮(22)组成,所述控制按钮(20)通过键槽连接于容量控制器(2)的表面,所述显示屏(21)镶嵌于容量控制器(2)的表面,所述电源按钮(22)固定连接于容量控制器(2)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微电网的容量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抗器(4)的数量为2个,它们之间的距离为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微电网的容量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11)的数量为4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微电网的容量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阵列(52)的高度为15-18c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智能建筑微电网的容量配置设备,属于电力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电网一般应具备两种常态运行模式,即独立运行模式和联网运行模式。微电网控制的研究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微电网的整体控制策略,主要研究微电网内各微电源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另一个是微电源的控制策略,主要针对微电源的输出特性进行研究。依据微电网独立运行模式下,各分布式电源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微电网控制模式可以分为主从控制模式、对等控制模式和分层控制模式。主从控制模式是指在微电网处于孤岛运行模式时,其中一个分布式电源采取定电压和定频率控制,用于向微电网中其他分布式电源提供电压和频率参考,而其他的分布式电源则可采用定功率控。采用V/F控制的分布式电源控制器称为主控制器,而其他的分布式电源控制器称为从控制器。
现有技术公开申请号为CN201310182441.3的一种微电网系统设计方法,包括设计微电网接入配电网方案、设计微电网网络结构方案和设计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方案;微电网接入配电网设计方案:首先确定是孤网模式还是并网模式;然后根据微电网容量大小确定接入配电网的电压等级及接入位置;设计微电网网络结构方案:根据不同用户的负荷等级选择其供电方式为双重电源供电还是单电源供电;设计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方案:选择分布式电源的类型,优先选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形式,并配以相应的储能设备;选择分布式电源的容量。本发明为微电网系统建设提供了依据。本发明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而设计的微电网系统,实用性强,且降低了微电网系统的建设成本。但是,现有技术由于无法将微电网多余的电能通过双向变流器回馈回电网,可能造成部分电能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建筑微电网的容量配置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由于无法将微电网多余的电能通过双向变流器回馈回电网,可能造成部分电能的浪费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建筑微电网的容量配置设备,其结构包括柜体、容量控制器、散热栅、电抗器、双向变流器、把手,所述柜体的上方固定焊接有连接孔,所述柜体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滚轮,所述容量控制器通过电连接于柜体的表面,所述散热栅均匀等距排列于柜体的表面,所述电抗器通过电连接于柜体的右部;所述双向变流器由汇流器、控制器、光伏阵列、扶手,所述汇流器固定连接于双向变流器的后方,所述控制器通过电连接于双向变流器的表面,所述光伏阵列均匀排列于双向变流器的表面,所述扶手垂直焊接于双向变流器的表面;所述双向变流器固定连接于柜体的右部,所述双向变流器通过电与容量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把手垂直焊接于柜体的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容量控制器由控制按钮、显示屏、电源按钮组成,所述控制按钮通过键槽连接于容量控制器的表面,所述显示屏镶嵌于容量控制器的表面,所述电源按钮固定连接于容量控制器的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电抗器的数量为2个,它们之间的距离为30cm。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的数量为4个。
进一步的,所述光伏阵列的高度为15-18cm。
进一步的,所述汇流器的变换方法为DC/DC或DC/AC。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的数量为4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设有双向变流器,将微电网多余的电能通过双向变流器回馈回电网,不仅避免了电能的浪费,也避免了在发电功率突变时,对电网产生的冲击,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智能建筑微电网的容量配置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双向变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柜体-1、容量控制器-2、散热栅-3、电抗器-4、双向变流器-5、把手-6、连接孔-10、滚轮-11、汇流器-50、控制器-51、光伏阵列-52、扶手-53、控制按钮-20、显示屏-21、电源按钮-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建筑微电网的容量配置设备的方案,其结构包括柜体1、容量控制器2、散热栅3、电抗器4、双向变流器5、把手6,所述柜体1的上方固定焊接有连接孔10,所述柜体1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滚轮11,所述容量控制器2通过电连接于柜体1的表面,所述散热栅3均匀等距排列于柜体1的表面,所述电抗器4通过电连接于柜体1的右部;所述双向变流器5由汇流器50、控制器51、光伏阵列52、扶手53,所述汇流器50固定连接于双向变流器5的后方,所述控制器51通过电连接于双向变流器5的表面,所述光伏阵列52均匀排列于双向变流器5的表面,所述扶手53垂直焊接于双向变流器5的表面;所述双向变流器5固定连接于柜体1的右部,所述双向变流器5通过电与容量控制器2相连接,所述把手6垂直焊接于柜体1的表面,所述容量控制器2由控制按钮20、显示屏21、电源按钮22组成,所
述控制按钮20通过键槽连接于容量控制器2的表面,所述显示屏21镶嵌于容量控制器2的表面,所述电源按钮22固定连接于容量控制器2的表面,所述电抗器4的数量为2个,它们之间的距离为30cm,所述滚轮11的数量为4个,所述光伏阵列52的高度为15-18cm,所述汇流器50的变换方法为DC/DC或DC/AC,所述滚轮11的数量为4个。
本专利所说的双向变流器是使电源系统的电压、频率、相数和其他电量或特性发生变化的电器设备。变流器的控制电路按控制方式分开环控制电路和闭环控制电路。前者主要用在要求不高的一些专用设备;后者具有自动控制和调节的作用,广泛应用在各种工作机械上。
使用时,首先检查各部分是否稳固连接,确认设备完好之后,将设备连接在合适的位置,将容量控制器的开关按钮按下,调节双向变流器,之后即可开始正常工作。
本发明的柜体-1、容量控制器-2、散热栅-3、电抗器-4、双向变流器-5、把手-6、连接孔-10、滚轮-11、汇流器-50、控制器-51、光伏阵列-52、扶手-53、控制按钮-20、显示屏-21、电源按钮-22,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由于无法将微电网多余的电能通过双向变流器回馈回电网,可能造成部分电能的浪费,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设有双向变流器,将微电网多余的电能通过双向变流器回馈回电网,不仅避免了电能的浪费,也避免了在发电功率突变时,对电网产生的冲击,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能,具体如下所述:所述双向变流器5由汇流器50、控制器51、光伏阵列52、扶手53,所述汇流器50固定连接于双向变流器5的后方,所述控制器51通过电连接于双向变流器5的表面,所述光伏阵列52均匀排列于双向变流器5的表面,所述扶手53垂直焊接于双向变流器5的表面;所述双向变流器5固定连接于柜体1的右部,所述双向变流器5通过电与容量控制器2相连接。
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所述光伏阵列的高度为15cm,所述汇流器的变换方法为DC/DC;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所述光伏阵列的高度为18cm,所述汇流器的变换方法为DC/AC。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