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无锡尚德在纽约上市以来,共有9家太阳能企业蜂拥到欧美上市――
中国太阳能企业越来越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明星股”,但是也面临产品同质化、核心技术仍为欧美企业掌控的系列问题
在国内A股进入调整期、个股表现平平的酷暑天,中国的太阳能企业却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创造出令投资者兴奋的成绩。
曾经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创造了中国首富神话的无锡尚德公司,目前股价走出了历史最高价45美元。今年2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JASOLAR)”,从17美元的发行价一直大涨到42美元。在纽交所上市的“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从去年12月初上市的18美元左右,现在达到了73美元。
中国太阳能企业越来越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明星股”。从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尚德开始,此后又陆续有7家太阳能企业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CSI阿特斯、常州天合、林洋、晶澳、天威英利、南京中电、江西赛维。而另外一家太阳能公司浙江昱辉则选择在英国上市。
太阳能产业的优异表现,引来了汹涌的资本热潮,实力雄厚的国际投资机构纷纷携大量资金投入太阳能产业。西班牙普凯投资基金就是尚德、南京中电的投资者之一,而高盛、JP摩根等投行早已将长三角地区的太阳能企业研究得非常透彻,积极寻找具备投资价值的企业。
短短两三年时间,9家中国的太阳能企业蜂拥至欧美上市,带动了全球资本市场太阳能板块的启动。同时,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一条非常成熟的太阳能产业带。
“财富效应――只有这个解释。”东方证券研究所电力分析师邹慧评价说。
明星股的生存空间
苏州、无锡似乎是“太阳能”这个新产业诞生的福地。这里有两个出名的“海归”: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苏州CSI阿斯特太阳能公司董事长瞿晓铧。
施正荣是江苏人,在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并获得太阳能科学博士学位。籍贯苏州常熟的瞿晓铧则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得半导体材料科学博士学位。两位博士一前一后在无锡和苏州创办了太阳能企业,并先后在美国上市。
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美国家对太阳能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的极大需求,使得尚德和阿特斯的产品订单源源不断,业绩增长惊人。尚德上市以后不久,资本市场的追捧就创造了一个首富神话,而CSI阿特斯公司2006年销售额仅仅是6800万美元,到了2007年,这个数字预估已经达到2.2亿美金以上。
“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瞿晓铧在公司上市后首次见投资者的时候自信地说。
专业为太阳能企业做财务咨询顾问的道杰资本的一位分析师则这样形容2006年和2007年的市场:“印钞机!太阳能企业就像印钞机,他们生产多少产品出来,国际市场就能吃下多少。”
巨大的财富效应使得长三角地区迅速诞生了一批太阳能企业。常州天合、林洋、晶澳、天威英利、南京中电只是其中的佼佼者,更有许多叫不出名的小企业混杂其间。而做出名堂的企业则引来高盛、JP摩根等投行的银行家们一趟趟地前往拜访,这些投行不仅争取成为它们上市的承销商,更希望入股以获得资本市场丰厚的回报。
欧美市场一直是太阳能企业产品销售的主要地区。去年,欧洲光热市场以超过35%的比率迅猛增长,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增长速度更是超过这个比例。国际订单的保证,使得长三角的太阳能企业欣欣向荣。
虽然亚洲市场不是太阳能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的主要消费地,但这里的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年增长率已超过30%,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中国市场的成长性则接近40%,是亚洲市场最重要的一部分。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研究显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最大可再生能源市场。中国政府也一直构想由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发电模式,一些相关部门已经提出部分具体规划。
明星股背后的风险
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一个太阳能产业带。目前中国80%-90%的太阳能企业都在长三角地区,以苏锡为中心,围绕在周围的三四小时经济圈内。
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认为,很多产业带的兴起,往往是“无心插花”的结果。其实世界上很多产业的群聚都是没道理的,也许就是一个“点”开始做得好,于是就扩散开了,逐渐形成其他地区很难超越的产业。
另外一方面,这也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在此前的二三十年已经聚集了相当的制造业人才和经验,以及相当的民营企业家和资金。所以一旦有产业机会发生的时候,就会产生效应。
“太阳能产业是有制造业成分的高科技产业,和网络业完全不一样,”瞿晓铧说,“阿特斯刚上市的时候全公司是260多个职员,现在已经700多个职员了。”
一个产业带一旦形成,行业发展的力量将推动每家企业没有选择地往前走。阿特斯在2001年底的投资只有200多万美元,但现在苏州地区已经有了包括研发公司在内的5家独资企业,此外在洛阳还设了一家公司。尚德更是不断在扩张产能、收购其他公司。
太阳能是高科技企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