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燃料电池领域的先行者,欧阳洵预计,“应在2019年就可以看到燃料电池规模化的曙光,相信政策扶持及市场推动,万辆级市场有希望快速到来。”
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锂电池在应用方面已经成为主流,但由于产能过剩、技术难关、充电速度、电池回收、能量密度、续航里程、低温应用及安全隐患等问题,锂电池走向发展的瓶颈期,一些企业开始探寻其他清洁能源技术路线,谋求产业发展新机遇。
由于具备高效率、来源丰富、用途广泛等优势,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氢燃料电池车的推广倍受青睐。日前,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氢能可以在3-5分钟内给电池提供满燃料,未来氢燃料与电力将并存互补,共同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随着动力电池市场成熟,龙头企业优势渐显,2017年燃料电池行业开启元年之旅,各路资本纷纷加入燃料电池领域“卡位战”,北京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氢璞创能)便是早早投身燃料电池行业的一员,把握住了市场先发优势。8月2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2017年中国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应用展览暨产业发展大会上,氢璞创能董事长欧阳洵博士接受了中国电池网(微号:mybattery)专访,在欧阳洵看来,“随着燃料电池产业不断进步,行业将在2019年进入产业化爆发期。”
自主研发电堆新品 提升成本下降空间
氢璞创能成立于2010年,公司致力于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市场化,并推动燃料电池技术在通信、汽车、军工等领域应用。
“公司目前已成立七年,专注于用技术、用产品说话,主要产品涉及燃料电池电堆和甲醇制氢核心部件,七年里整个团队打造了几代产品,当前以商用车用电堆产品为主,未来将逐步走向中小型车辆,最后走向乘用车,解决新能源汽车长距离行驶问题。”欧阳洵介绍,目前,氢璞创能的生产基地在江苏扬州,当前能够每年满足2000套车用电堆的需求,也是国内第一条自主研发的自动化产线;公司已完成年产5000套的电堆产线设计。预期在2018年会继续扩产,进一步满足相关整车厂和市场的需求。
在本次展会上,氢璞创能重磅推出新一代复合板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FE1080S、燃料电池发动机-HM3、第一代金属板燃料电池电堆四大燃料电池新产品。欧阳洵介绍,“本次推出的新产品蕴含设计及工艺两大优势,其中设计包括材料合成技术、电堆极板设计、密封设计及电堆封装等都是公司核心技术;在工艺方面,公司自主研发批量化工艺及自动化生产线,具有完全知识产权和巨大的成本下降空间。”
电池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成本的降低是关键,而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国产化是我国燃料电池产业降低成本的主要路径之一。此前,欧阳洵在受中国电池网(微号:mybattery)采访时曾表示,中国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很多核心材料可以实现自主研发,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都有企业在做,在技术方面已经成熟,成本也得到下降,在一些应用方面燃料电池成本比锂电池更便宜。从2010年算起,中国燃料电池整体规模已经扩大了10倍,产业发展迅速。
目前,氢璞创能产品主要应用在商用车上,在厢式货车、物流车及客车领域。欧阳洵透露,氢璞目前已与五六家整车厂商建立合作。
加速布局 燃料电池规模化有望提前爆发
此外,相对于以锂电池为主要动力的新能源汽车补贴下调,2020年之前燃料电池大中型客车、中重型货车的补贴保持50万元/辆不变,吸引了一些国内外企业布局燃料电池重卡领域。“中国作为物流大国,纯电动无法满足续航里程方面需求,燃料电池重卡满足运输更多货物的同时适用于长距离行驶,公司目前已经开始有所布局,预计明年就会推出相应产品应用在车辆上并推出市场。”欧阳洵表示。
政策利好扶持之下,燃料电池乘用车补贴20万元,轻型客车、货车补贴30万元,大中型客车、中重型货车补贴高达50万元,另外,加上有地方政府还会按照1:1比例进行配套补贴,算下来燃料电池系统基本上没多少费用。“目前加氢设施不完善是阻碍燃料电池发展的首要因素,其中,涉及因素除高成本外,主要是由于政策法规不完善。” 欧阳洵称,早期加氢站建设成本约2000万人民币左右,随着规模化逐步完善,加氢站成本可控制在300-500万之间,与加油站成本不相上下。而加氢设施建设从国家政策到地方落地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个加氢站的审批需要6-7个部门,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欧阳洵认为,燃料电池产业发展道路上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取其精华。比如,在加州加氢站与加油站是建在一起的,使用方便,目前中国还没有做到。期待未来1-2年里在示范城市实现加氢设施的完善,届时,燃料电池车辆运营将得到全面释放,产业将迎来发展。
有机构预测,燃料电池技术是继锂电池之后,未来十年的重要投资方向。统计发现,2017年1-8月,全球燃料电池产业已经有12个进行了合作并购投资,涉及金额近46亿元人民币。其中,本田通用联手共同投资5.8亿元将合作生产氢动力燃料电池车的新一代系统、三硕科技投5亿元生产燃料电池发动机、尤夫股份1.1亿元试水氢燃料电池、东旭光电1亿元参股亿华通深拓氢燃料电池车领域、大洋电机投13.4亿元建年产1.7万套氢燃料电池系统等等。燃料电池不断增加的订单可以证明,市场需求已经存在。
随着技术进步及加氢站增长,为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主流化发展,至少7家跨国车企将2020年作为量产节点制定发展规划。其中,日产燃料电池商用车及宝马5系燃料电池概念车计划于2020年左右量产、丰田规划2020年销售30000辆燃料电池车、本田和通用共同成立的氢燃料电池公司也预计2020年开始量产、奔驰氢燃料电池车--GLCfuel-cell上市、现代计划在今年推出一款氢燃料商用客车,并在2018年推出一款全新的氢燃料电池SUV。日本更是计划,2020年实现4万辆燃料电池车上路,到2025年和2030年,达到20万和80万辆的规模。
在跨国企业强势布局燃料电池之时,国内一些车企也不甘落后,其中,福田、中通、宇通、东风、青年汽车、上汽等也都投身其中。日前,上汽集团技术管理部总经理沈浩明曾建议,希望2020年后对燃料电池的补贴能延续,并完善相关政策,对于公共物流车辆的费用希望予以财政支持。随着国产车用燃料电池企业的涌现,下游应用市场打开,一些掌握氢燃料电池相关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的企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并有希望推动中国借助燃料电池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弯道超车”。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车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示范应用,尤其是客车领域将达到万辆规模,届时燃料电池产业将全面步入商业化阶段。
在清洁能源广泛使用的大背景下,燃料电池产业化应以万辆作为节点,随着市场不断成熟,到达万辆之前产业只是处于市场过渡阶段。作为燃料电池领域的先行者,欧阳洵预计,“应在2019年就可以看到燃料电池规模化的曙光,相信政策扶持及市场推动,万辆级市场有希望快速到来。”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