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就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定了战略部署,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致力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宏伟事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基本方向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世界各国根据其自身的国情,围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这个核心,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但就主流方向来说,构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体系是世界各国追求的终极目标。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2020年的目标已基本确定,我们要去思考和研究2035年和2050年的可再生能源目标;要去探索和推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体系的实现途径。作为可再生能源工作者,我们要充满信心地去推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理念落地;要研究推动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和与之相配套的绿证交易市场的形成;要去研究推动2035年可再生能源增量替代和部分存量替代的实现路径;要去研究推动2050年可再生能源大比例存量替代的实现方向。
突出做好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建设美丽中国和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出了明确的安排: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将能源革命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内容,能源事业发展已经从以基础设施为主的属性,提升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
我们必须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全面、真实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未来水电工程的建设和水电群的运行管理必须从“兴利除害”的阶段性目标和被动适应环境影响评价的格局,上升到突出做好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去整体谋划。一是要强化流域的整体功能,完整实施规划任务和目标;二是要突出流域的生态功能,在做好流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同时,推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的工作;三是要推动流域综合监测与水电群优化调度管理工作。
助推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谈到“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时指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在水电工程所在地表现得尤为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社会和民生的要求非常明确和具体,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无疑是我们做好水电工程建设,尤其是做好移民工作的总纲领,也可以说是我们编制移民安置规划的总纲。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电开发在助推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方面的重要使命。一方面,水电工程要义无反顾的肩负起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脱贫致富的历史重任;另一方面,要致力于形成良性的水电电价形成机制,通过市场机制,筹集足够的资金协调推进新老移民和流域的发展进步。
推动流域和新能源现代化管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强调: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
流域和新能源的现代化管理对推动水电和新能源提质增效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一方面,要积极支持流域水电站管理体制的变革,助推流域开发和运行管理由多元主体向单一主体的深度改革,使“一流域一电价”的电价形成机制落地,夯实梯级优化调度的体制和价格机制基础,同时也为未来电力市场化改革后竞价单元的科学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致力于流域和新能源大数据、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大提升其市场适应性和效能。
水规总院承载着引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使命,可再生能源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是“能源革命”的重要方向,是“绿水青山”“新鲜空气”的重要支撑。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水规总院将在中国电建集团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作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我们的贡献。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