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无人驾驶汽车时,苗圩称这些汽车已经开始上路试行驶,“当然现在的法律还有所限制,正在和公安部门讨论,修改道交法的时候应该给这方面留有一定的空间和发展余地。”
以下为答问原文:
【记者】请问工信部怎么看待取缔地条钢对2017年中国钢铁市场的影响?2018年将采取哪些措施巩固钢铁去产能的成果,同时关于废钢的利用工信部如何考虑?另外,人工智能持续升温,业界对人工智能是真热还是虚火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我想请问一下2018年工信部将采取哪些措施规范和推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谢谢。
【辛国斌】我来回答一下地条钢的问题。因为钢铁和煤炭行业是我们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社会各界关注度比较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部际联席会议认真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在2016年的工作基础上,确定了到2017年6月底前彻底取缔地条钢的攻坚目标。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1.4亿吨地条钢产能全面出清,打击地条钢的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落后产能的退出,地条钢的全面除清不仅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全球钢铁市场回暖、价格回升产生了重要作用。换个角度说,中国强力推动的钢铁行业去产能,不仅推动了国内行业工业的优化升级,同时也对国际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使国际钢铁企业广泛受益。
一是市场秩序得到规范,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得到有效扭转。二是钢材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企业效益明显好转。三是废钢资源逐渐流向正规企业,为我国电炉钢的正常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出口秩序明显改善,在钢材出口量大幅下降的同时,出口价格也回升到了合理区间。五是产品质量得以提升。因钢筋质量问题产生豆腐渣工程的漏洞得以有效防范,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今年工信部将与相关部门一道,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要求,坚定不移的进一步抓好钢铁去产能工作。在工作当中,我们会进一步梳理薄弱环节,确保落后产能应去尽去,力争提前完成“十三五”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的上线目标。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几条:一是建立打击地条钢的长效机制,坚决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在这方面,中央的决心是很大的,措施也是有力的。二是处置“僵尸企业”为抓手,坚定不移的去除低效产能。三是督促各地做好产能置换工作,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四是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指导,分解落实好今年钢铁去产能计划,确保实现我们年度的目标任务。
推进废钢利用方面,随着地条钢的全面取缔,废钢资源更多的流向了合规钢铁企业,一方面,长流程钢铁企业增加了废钢的使用量,另外一方面,短流程电路炼钢科学有利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政策研究,在不增加产能的情况下,引导部分高炉转炉长流程企业转型为电炉企业,推动废钢资源的合理利用。当然,这是一项政策性很强、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稳妥推进,切不可一哄而起。
【苗圩】有关人工智能现在确实是全球一个热门的话题,中国也不例外。人工智能我个人认为是引领未来发展战略性的技术突破。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应该说开始逐步的显现,我举个例子。去年,我陪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同志参加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论坛,马凯副总理在会上有一个讲话。我向大家负责任的说,这个讲话稿没有提前给那家公司,对不起,我不替他做广告,我不说是哪一家公司。但是这家公司的产品根据现场马凯副总理在那儿讲话的声音,实时的把这个中英文的字幕全部打在了大屏幕下端,就是自动的翻译系统已经可以做到98%、99%是准确的。另外,我们现在用的新一代智能手机都有一个刷脸系统,这比过去指纹识别要方便的多,这都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工业领域里实际也有大量的应用,比如机器人,过去都是程序控制的,人给写好了程序,它按照程序就来进行各种动作,来进行作业。现在新一代的机器人带有人工智能,人把着它的手走一遍,动作一遍,它就记住了,它就会模仿你教它的动作,一步步的实现。再比如机器设备现在新一代的生产线已经可以做到在线的实时检测,自动补偿,甚至包括刀具的磨损、换刀都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实时完成。
另外,记者朋友们一定看到、听到过无人驾驶汽车,我们叫智能网联汽车,这些汽车已经开始上路试行驶,当然现在的法律还有所限制,我们正在和公安部门讨论,修改道交法的时候应该给这方面留有一定的空间和发展余地。所以,人工智能离我们已经不远了,下一步我们将着力规范和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按照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手段,务实的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融合。有这么四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特别是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方面加大研发的力度,促进这些技术和产品更好的融合发展。二是重点突破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开源开放平台等产业发展的基础环节。三是继续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前面我提到了,这是“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之一,来推广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四是构建行业训练资源库、标准和测试评估平台等公共支撑体系。同时,还要加大对地方产业发展的指导,引导各地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不要一哄而起,形成各具特色的差异化的发展格局。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