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服装业务起家的杉杉股份一直在进行转型,目前锂电新能源已经成为其主营业务,其布局的新能源车领域挑战重重,再加上一直以来不温不火的投资领域,杉杉股份的重整转型能否成功依然有待考验。
“理想的”资本蓝图
6月10日晚间,杉杉股份发布公告称,香港联交所原则上同意杉杉品牌递交的公开发行H股股票并主板上市的申请。这意味着,杉杉股份拆分服装业务独立赴港上市一事即将瓜熟蒂落。公司还表示,杉杉品牌上市前尚需取得香港联交所的最终批准。
杉杉股份表示,通过分拆上市,杉杉股份的战略规划和核心业务将更加清晰,能够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新能源业务、服装业务的专业化管理和营运效率,提升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杉杉股份指出,相较多元化经营的上市公司,主业集中、定位清晰更利于资产估值,能享受更高的市场溢价。因此,分拆上市将有助于杉杉股份在资本市场实现价值重估,获得资产溢价,进而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杉杉股份实际控制人郑永刚在1999年投身锂电子电池材料领域。该年9月,杉杉股份收购了正在研发“中间相碳微球”(即“锂电池负极材料”)的鞍山热能研究院,在上海成立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2003年之后,杉杉股份进入了马不停蹄的收购和资产整合期,公司也由服装企业转型为一家新能源产业企业。此外,近年来杉杉股份还将业务拓展到了金融领域。
(单位:亿元)
目前,杉杉股份旗下拥有三大块业务:服装、锂电新能源和金融投资业务。新能源电池材料已经成为杉杉股份最重要的业务板块,如今杉杉股份在锂离子正极、负极、电解液等综合材料方面已成为世界前列的供应商,进入苹果、奔驰、松下等跨国公司供应链。此外,不断转型的杉杉股份还将触角伸到了新能源整车制造。
杉杉股份主要的营业收入均来自于锂电新能源业务。据财报显示,杉杉股份的新能源业务2017年的营收为74.89亿元,占总营收的90.5%;服装品牌运营业务的营收为6.66亿元,仅占总营收的8.1%;投资及金融类业务实现1.16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4%。
弱弱组合难为强
为了集中力量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杉杉股份早在2016年就启动了旗下非锂电池材料业务的拆分上市工作,将服装业务板块的杉杉品牌和融资租赁业务板块的富银融资股份分别推至香港上市。2017年5月,杉杉股份旗下负责融资租赁业务板块的富银融资股份(08452.HK)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若杉杉品牌此次IPO顺利成行的话,杉杉股份旗下三大业务:锂电池、服装、融资租赁就都实现了独立上市。
上海良栖品牌总经理、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杉杉现在已经成为一家主营业务为锂电新能源的公司,服装业务占比越来越小,没有放弃服装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与创始人的情怀有关。而此次服装业务分拆上市更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之前三大板块业务装在一个盘子里,很难实现利益平衡。将其他两个板块业务分拆上市更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匹配,更加侧重主营业务锂电池。
事实上,服装行业起家的杉杉股份近年来一直在进行着豪赌,但转型效果仍然待考。在能源电池材料板块,杉杉股份在此前的十余年时间中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近两年新能源汽车兴起,才逐渐实现增长,然而业绩也并不稳定。
2016年8月,杉杉股份试图收购智利上市公司Pampa Calichera股份,以获得全球锂业巨头SQM的股权,但该交易在2017年8月宣布失败。这对杉杉股份的转型之路形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也被业内认为是杉杉股份试图降低成本尝试的阶段性失败。
而决定加码新能源整车制造的杉杉股份也面临诸多挑战。汽车行业一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杉杉股份在电动汽车关键的三大部件——电池、电机、电控上,并未掌握完全独立的技术,这使得其在成本上承受巨大压力,同时在市场竞争中也无法获得足够的优势。而其在造车上选择的合资对象也是汽车制造的“非主流企业”,这给杉杉股份未来产品的竞争力打上了问号。
作为杉杉股份的边缘业务,杉杉品牌在男装行业的优势也不大。此前,郑永刚曾在公开场合表示:“靠服装赚钱的时代早已过去,我更希望大家称呼我为金融家。”但是他也表示,永远不会放弃对服装产业的投入,做多元经营并不代表放弃服装板块。
程伟雄告诉记者,目前服装市场已经“此一时非彼一时”,在国内外品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仍然处在边缘地带的杉杉品牌想要回到主流市场,重返当初的巅峰时期,难度很大。“但是单独上市为杉杉品牌做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如果杉杉品牌能够重新做一些品牌整合,做好正装这个细分市场领域,加大投资与品牌建设,还是有一定的空间的。”程伟雄说。
此外,作为杉杉股份旗下分拆上市的先头部队,公司类金融业务板块——富银融资股份自从2017年5月23日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以来,也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截至6月11日收盘,富银融资股份终盘报收1.25港元,较全天成交额仅6.72万港元,交投十分低迷。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