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持续转型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用电需求迅速增加。在此背景下,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较大规模的电力需求响应实践,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强需求侧管理,为解决尖峰负荷问题探索了新路径。实现电力需求响应有何优点?需具备哪些条件?未来还有哪些潜力?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采访。
完善削峰填谷鼓励机制
过去十年间,江苏电网调度最高用电负荷连年创新高。2014年8206万千瓦,2015年8480万千瓦,2016年9278万千瓦,2017年10219万千瓦。2017年夏天,江苏省调度用电负荷首次突破一亿千瓦大关,成为继广东后国内第二个负荷破亿的省份。在此压力下,2015年,江苏省电力公司开展首次省级电网大规模需求响应,削减高峰用电负荷189万千瓦。这是该公司为有效应对电网新特征,在全国率先开展的较大规模电力需求响应实践。
江苏电力营销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空调用电负荷不断攀升,用电尖峰越发明显,用电峰谷差不断加大,据统计,占江苏最高负荷95%以上尖峰负荷(约400万千瓦)持续时间仅占全年用电小时数的0.28%-0.86%。为此新建电厂和电网是不经济的,电力需求响应成为灵活高效解决负荷问题的新手段。”
除有效削峰填谷外,实现电力需求响应也有利于清洁能源消纳。上述负责人介绍,随着清洁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电网,以及跨区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电力系统电源侧出力的刚性特性越来越突出,传统常规电源单向适应负荷变化的电网运营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清洁能源消纳及安全经济性要求。加强需求侧管理,实现源网荷储友好互动和资源高效利用,提升源网荷柔性调节能力,有利于全面适应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趋势,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精准契合与动态匹配,切实保障清洁能源全额消纳,加速推动能源变革。
此外,在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需求响应是用户侧参与调峰的重大创新。与有序用电不同,它以市场化为主导,有赖于完善的鼓励机制。
据了解,在省经信委、物价局、电力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江苏出台了尖峰电价政策(最高气温超过36℃时执行尖峰电价),在7、8月上午10-11时,对35千伏及以上大工业用户在原电价的基础上增收0.1元。所有尖峰电价增收资金用于电力需求响应的激励资金,为开展电力需求响应创造条件。
“实施电力需求响应,需要在网省公司部署负荷管理系统,实现用户用电负荷的监测。在已有负控系统的省份,组织约定需求响应则无需大量投资。”上述负责人称,“需求响应补贴资金可以参照江苏电网来自7、8月份增收的尖峰电费,或参照山东电网从参与跨省区可再生能源现货市场试点形成的资金空间中支出。”
技术平台连接供需市场
除鼓励政策部署到位外,技术平台也是完成响应的关键环节。
据了解,为了确保需求响应工作顺利开展,江苏省经信委会同省电力公司共同建立了江苏省需求响应管理平台。该平台实现了需求响应用户申报、用户审核、多方签约、需求发起、用户反馈、效果评估与反馈、用户申诉与反馈、补贴核算等需求响应全过程管理,实现了政府、电网企业、电能服务商、电力用户四方协同运行,实现电力需求响应工作全系统化、网络化运行。
江苏电力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力需求响应分为约定响应和实时响应,两种响应方式均需监测用户的用电负荷,用于计算响应效果。但约定响应只需通知到户,由用户自行进行响应操作;而实时响应则需要控制到用户参与响应的用电设备,需要建设专用的控制系统。”
因此,需求响应如在其他城市推广,技术平台是重要的前提条件:“其他省份需要完成响应,也需要建设需求响应管理平台以及空调削峰调控平台等。”该负责人称。
据了解,江苏是除北京、上海外少数试点居民需求响应的省份,将居民负荷纳入需求响应用户范围,进一步扩大需求响应资源类型。上述负责人表示:“居民用户由于不装负荷管理终端,其电能表通常情况下不监测用电负荷,因此居民参与需求响应通常需要增加额外的量测装置或控制设备。”
目前,江苏居民用户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参与需求响应:一是户外安装独立的非侵入式终端,通过负荷分析辨识用户用电设备参与电力需求响应的情况;二是通过家电厂商的云平台,量测用户空调、热水器等大功率用电设备的响应量;三是安装专用智能插座,通过智能插座与家电进行通信,通过改变空调温度设定等方式,完成需求响应。
向常态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河南、山东等省份也开展了电力需求响应市场试点,需求响应逐渐成为高负荷城市需求侧管理的重点。“目前江苏单次响应量全球最大,相较其他网省公司而言,在需求响应方面起步更早一些,规模上相对更大一些。”上述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江苏电力2016年创造全球单次最大规模需求响应,削减高峰用电负荷352万千瓦;2017年迎峰度夏期间,江苏共计实施电力需求响应合计容量144.71万千瓦;今年年初,为减小电网调差压力,促进新能源消纳,春节期间组织国内最大规模“填谷”需求响应,三日累计提升低谷用电负荷928万千瓦,促进新能源消纳7424万千瓦时。
尽管规模庞大,相较于需求侧管理常用的有序用电而言,需求响应仍有巨大发展空间。以江苏电力为例,目前需求响应规模在350万千瓦左右,而有序用电目前调控规模在1000万千瓦,因此需求响应目前暂不能完全替代有序用电。但伴随着电力客户对需求响应调节方式的逐步接受和认可,需求响应签约及响应容量将逐步扩大,未来电力需求响应将会逐渐替代有序用电等刚性调节方式。
目前江苏需求响应仍通过按年度申报,网上签订协议的方式组织开展。上述负责人介绍:“电力需求响应未来可以通过建设专用调控系统实现常态化、自动化运行,伴随电力现货市场的逐步建立,需求响应市场化交易体系也将逐步建立起来。”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