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能源汽车势不可挡的发展潮流,中国传统车企,特别是国有车企,正在顺势而为,主动拥抱新能源,探索传统车企变革发展的“新车道”。
路线改革 拥抱新能源
“现在国有车企改革最大的难点就是不能按照市场发展的需要,自主地在市场上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侯云春近日在“国有车企变革的N+1时代”高峰论坛上指出。
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在论坛上表示,国有车企的改革方式一定是多元的,改革的核心是推动生产和发展,要以市场为最终导向。
“汽车行业是新技术革命的集大成者,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以及新材料、新能源在汽车制造和使用上表现得最突出,为汽车行业的变革提供了新的支撑。”侯云春认为向新能源转型成为车企改革的首要任务。
为了顺应市场变化,传统车企纷纷进行技术路线改革,拥抱新能源。中国汽车界“元老级”品牌红旗近日公布了新能源产品规划,未来红旗车型将全部电动化,并计划于2018年推出首款纯电动车,到2050年推出15款电动车型;长安汽车发布了“香格里拉”计划,目标包括2025年开始全面停止销售传统意义的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北汽“擎天柱”计划预计将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建成3000座光储换电站,累计投放换电车辆50万台,梯次储能电池利用超过5Gwh;国营合资企业东风不久前发布“绿色2022计划”,预计在2022年前,旗下四大品牌共推出20款电动汽车,三年内推进电动化关键零部件100%国产化。
“传统车企要快速、深度拥抱新变化,迎接‘新四化’、‘新零售’,这样企业将来才有机会胜出,如果等待或者拒绝变化,将来就会被淘汰。”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指出。
股比放开 迎头竞争
随着《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开始实施,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被率先取消。在2020年,我国将取消商用车、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在2022年之后,外资的股比限制将会全面放开。
自1983年北京吉普拉开中国汽车产业引入外资的大幕,到中国加入世贸后新增汽车产量达到数千万辆,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究其原因,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姚景源认为就是改革开放。“现在全世界大的汽车公司都在中国有投资。”他指出,股比的放开使中国的汽车产业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正是中国汽车产业能够为中国经济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经验的机会。
作为造车新势力之一的电咖汽车董事长兼CEO张海亮认为,随着外资进入中国车企,资本市场越来越趋于理性。在严峻的环境下,车企应该更多地考虑量产交付质量对客户带来的价值,而不是把宣传概念放在前面。
政策的改变,会带来利益的变化。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从长远看,进一步开放有利于中国建成汽车强国。但是在当前,进一步的开放对于外国资本、外国品牌更有利,中国资本和品牌的困难更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则认为,开放后获取的知识和技能是车企发展的宝贵经验,借助股比开放的新机遇会产生一些新企业,让人才充分流动起来,创造“新车道”,这会成为新车企发展的重要机遇。
互相借鉴 新老车企共进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互联网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徐长明表示,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企业要想胜出,就要有耐心和跑马拉松的精神,敬畏制造业规律,而不是只用互联网进行迭代。
“只有传统的思想,没有传统的企业。”电咖汽车董事、首席营销官向东平认为,传统企业有包括完善体系在内的众多优势,造车新势力则有更快的效率,二者可以互相学习。
“传统车企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备国际知名度、可与世界级品牌抗衡的自主品牌及产品。摆脱对合资企业的过度依赖,摒弃‘重合资、轻自主’的做法,改变‘换壳贴牌’、‘东拼西凑’以及‘跟在外资后面模仿’的低级循环,结束外方代工者的角色。”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建议。
除了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的合作借鉴,徐长明还指出,合资企业应主动学习自主品牌已经领先的优势领域,例如外观和车联网等。自主品牌在品质达到要求的前提下,现阶段要错位竞争,实现产品差异化。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