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大咖对话丨国内储能发展难点在哪?储能企业如何走出去?

   2018-09-20 电力头条APP 186610
核心提示:在中国最关键的点,储能业务展开有很多困难,虽然我们投资了很多的资金,我们的储能技术也非常的好,但是峰谷价格不是可投资的范
 在中国最关键的点,储能业务展开有很多困难,虽然我们投资了很多的资金,我们的储能技术也非常的好,但是峰谷价格不是可投资的范围,所以现在是很难,现在有两种方法来解决。第一个方法就是进一步提升技术来降低储能系统成本;第二个方法,让储能商业模式为消费者容易接受。

2018年09月19-20日,2018第五届国际储能峰会在唐山南湖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峰会邀请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百余位海内外演讲嘉宾共商储能良机。

巴伐利亚应用能源研究中心储能部门主管 Andreas Hauer 博士,Nimble-Net 绿色能源管理公司 执行合伙人 Christoph Flink 博士,印度储能行业联盟/欧洲小城镇电气联盟成员 Sandeep Gupte 先生,Brazil-China 巴中工商总会会长 唐凯千 先生,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 能源建筑与环境技术高级经理Anne Bräutigam 女士,华北电力大学现代电力研究院研究员吴少杰先生六位来自世界各国的大咖在论坛上深入探讨如何助力中国储能产业发展。

在现场嘉宾提问环节,一位嘉宾提到国内储能企业如何走出去的问题。德国Anne Bräutigam女士表示在德国市场首先要确保产品的质量一定要过关,其次要了解德国市场,分析自己的储能产品在德国哪些细分市场有潜力。

menu.saveimg.savepath20180920091710

以下为发言实录:

Andreas Hauer:首先是Christoph Flink,我们一步一步来吧,Christoph Flink博士,您讲到了欧洲很多国家的情况,您提到了一点就是说有一些地方电价是负的,在这个情况下,我不是特别了解,您觉得这种情况会在未来增加吗?还是说市场上可能未来会不太一样,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去建立新的储能系统,因为已经是负的价格了,还是说还是不够呢?所以这个我想了解一下。

Christoph Flink: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非常感谢你提的这个问题,也是可以让我补充讲一下刚才没有讲到的东西,为什么欧盟大力的推动最终用户的动态价格,因为他们想要找到一些解决方案,然后进行一个平衡,把这个问题在未来进行解决。商业的解决方案,不光要考虑到动态的价格以及价格变动的情况,在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举个例子来讲,像中国会有弃风这些情况,也都是在提供中国弃风和弃电的解决方案,而且这样的解决方案应该对技术的整个生命周期是有效的,像中国我觉得弃电,弃风的情况下不会有长期的问题,只是几年短期的问题,所以商业案例也需要考虑这些特点。对欧洲也是相同的情况,我们在提供解决方案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并不是长期的问题,只是个短期的问题。

有的人会说我有汽车,我晚上会用汽车,以更低的价格使用电,白天使用这个电或者销售出去,考虑到这样一种情景可以降低成本,然后来支持高昂的汽车的费用。所以它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动态的一种情况,真的是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这个问题也会持续下去,谢谢。

Andreas Hauer:下一个问题Sandeep Gupte先生,你给我们介绍了印度很多应用的潜力,而且在印度也有非常活跃的一些计划和项目。支持这些技术还有解决其他国家的问题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或者有相关的项目吗?

Sandeep Gupte:印度刚开始,但我们的邻国,可以说出的就是孟加拉国,比印度落后几年前,我们做出的成就,像不丹、孟加拉国都可以效仿和跟进,我们政府在支持制造业,我们有很多第一次的事情我们都会去发生,比如说像大规模的机械制造等等,也都会从中国引进,未来要发生很多。

Andreas Hauer:唐先生,刚才你谈到的是巴西的情况,我觉得很有意义,我们看到中国和巴西的关系非常的好,我在2015年或者之前的几年在巴西的感觉,或者是十年前巴西还是非常关注这个化石燃料,比如说石油等等,甚至到海洋底部去寻找石油,现在他们是非常自豪有非常高频率,尤其是水电的可再生能源。所以现在真的是变化了,不一样了。

唐凯千:他们更关注这个可再生能源和储能,巴西是一个可再生和绿色的国家,十年前,十五年前我们并没有资金去进口这样的一些技术,现在很多的汽车在巴西都是可以通过像粮食制造的乙醇来进行功能,通过生物质发电,你并不是用能源生产能源,这个是非常廉价的。巴西的水电行业非常的发达,也都是世界文明的,最近也出现了干旱的情况,那水坝的水位都下降,会危害到我们水电的供应,所以巴西就积极的开始探索其他能源的来源。生物质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因为甘蔗燃烧以及沼气的发电厂,现在巴西也成功的发展了八年的风电行业,现在是非常强有力的一个行业了。

Andreas Hauer:非常好,真的是非常好的前景。我来问一下Anne Brautigam女士,刚才你有一个图给我们介绍北部的风能和南部的太阳能,然后你也谈到了电网的扩展,在德国大家对这个技术非常有热情,另一方面我们也愿意讨论,愿意相互对比。

我的问题是在德国,可能不太恰当的一个问题,但我还是要问,你能不能对比一下像这种储能,更多是组合的方案还是一个独立的技术。

Anne Brautigam: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且对德国也非常的重要,在德国我们是非常开放的,愿意接受任何的科技,不会像其他的国家说我们只会沿着这个方向走,那个方向走,我们非常喜欢竞争,看谁在竞争当中胜出。

另外一方面,电力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仍然是一个工业化的国家,所以我们对电力的需求是非常高的,必须是肩并肩的双管齐下,我们不能说只是进行对立起来,不管是对比,我们电和储能都需要,两个方面都需要。而且储能是一个分散式的选择,而电网更多是集中式的一个选择,政府来讲更好控制集中式的电网,比如说安全性的保证,所以我们肯定会继续的推进,我们肯定会不断的进行很好的电网的扩张。

未来我们的电网可能也会有新的解决方案,新的技术,我们可能不需要现在规划所有的电网,但我们现在必须要规划好,市场能够有一个保证和安全的模式。目前电网的扩张是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是一个长期的目标,要十年的时间,我们区域电网的扩展是2022年要结束的,但是现在已经延迟到2025年,我们非常高兴有前提的预案和规划,我们现在也看到它有一些差异,因为有了这个延迟,实际上我们希望有新的技术,新的解决方案可以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有来自于德国的,也欢迎来自国际的解决方案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也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需要新的技术,新的企业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Andreas Hauer:非常好,下一个问题提给中国的这位同事,你觉得在这个会议当中,你听了他们的演讲学到了哪些,有哪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帮助。

吴少杰:在中国最关键的点,我们在做一些能源的工作,我们发现是很难的,而且也不挣钱,虽然我们投资了很多的资金,我们的技术也非常的好,但是峰谷价格也不是可投资的一个范围,所以现在是很难,现在有两种方法来解决。第一个方法就是我们应该进一步的提升这个技术来降低我们的成本,我们也是期望能源价格能够发生变化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个方法,让这个商业模型为消费者容易接受,虽然有一些模式可以支持消费者的投资和经济性,但是有的时候消费者发现很难去理解,他们也没法去接受,因为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关注的是产品,而不是电力的成本,所以我们的商业模式必须要让他们很容易接受,很容易理解,这是我的理解,谢谢。

Andreas Hauer: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观众,听众可以来提问了。

提问:大家下午好或者晚上好!对中国的公司在海外,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储能技术可融资性,比如说在太阳能,在几年前,当我们用中国的产品在欧洲或者是印度的项目当中,大家都在问这个产品的可融资性是什么样的,中国的公司做了一些工作去担保这个产品的质量,它的性能,有的情况下并不是非常有效。德国的公司创造了一些新的产品,比如说提供产品性能的质保和担保。

我想问在这些领域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不管是中国的技术公司还是欧洲、美国的担保公司,或者是质保的担保方面的这些公司,他们都在考虑些什么,他们的想法是什么样子的。

Christoph Flink:首先我想澄清一下,关于这个词是一个融资的词,可融资性也就是这个储能的项目能够获得很好的融资,不管是投资者还是银行,之前在高峰论坛上开会的时候也清晰的说到,我也理解你的问题,或者说我们用融资性或者担保性吧,不一定叫做银行性,是不是投资者愿意投资,是不是可以在表外,是不是可以提供保险等等,我觉得有一些真正也在和保险公司密切的合作,尝试要开发一些保险公司比较满意的产品,一旦测试的结果或者是说技术的要求达到了,保险公司就愿意去为这样的产品和项目提供保险或者担保,这是很好的一个做法,尤其在爱尔兰等等,他们现在做的一些项目就非常好。我觉得现在有很多项目正在推进,在未来的几年我觉得在投资,在锂电池的测试等等,一旦规模达到了一定状态的话,我觉得还是会出现融资性的提升,我觉得这方面在近期的未来会有解决方案。比如说认证公司进行了认证之后,然后会由保险公司所认可,比如说会出现锂电池的保险公司等等。

Andreas Hauer:还有没有其他,下周有一个研讨会是关于这个问题的,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一下。

提问: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是今天问还是明天问,我们谈到储能的时候就是和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因为存储就是要存储大量的风能、太阳能还有家庭小型的发电,当我们在储能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也是我想要了解的一个问题,到底是AC还是DC的耦合,是不是会改变游戏的规则,如果说进行直流电的耦合,可能它需要很大的规模,这个对工业应用的场景怎么样,现在中国做了很多可再生能源整合和集成的工作,在西方,在欧洲大陆,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的经验,所以我想问一下AC、DC的耦合方面会发生一些什么,我想了解一下中国还有其他的国家,他们都是什么样的经验,因为像新兴的国家,印度比较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Andreas Hauer:谁愿意回答这个问题,这是问到了一个技术的问题了。

Sandeep Gupte:你也谈到了这是针对具体应用的问题,但现在我们太阳能更愿意采用的是直流电(DC),主要考虑到能源的平衡以及损失的最小化,也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价格,我觉得如果是很大的太阳电厂是DC,如果是风电厂用AC,这是我的答案。

提问:谢谢各位专家,我提个问题,我的问题就是中国是有一个完整储能的产业链,从原材料到电池的组装,大概中国现在有超过200G电池的生产能力,这里面有动力电池和储能了,包括CATL大概有6GWH储能专用的。技术上,我们现在也在国际上算是还可以的,现在我们在国内也有很多,在中国储能项目在全球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我们很少走出中国,我们很少有去到德国投资的。

我的问题是说,我们中国企业既然有这么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如果走向你们国家,我们企业的竞争力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好的策略,谢谢。

Anne Brautigam: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也在中国,可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因为现在我们也能够看到中国公司来德国有很多的价值可去探寻,比如说像我们这个协会,在中国的公司其实也有很多德国的供应商,如果说他们到德国去,他们也可以成为德国公司中国的供应商,但有的时候这种转变也不太容易,我也不能说这个事情就是特别简单的,因为我们看到这个市场还在变化,在很多地方还是从投做起。首先你要确保产品的质量一定要过关,可能有的时候需要一年的测试期才能够真正的生产,可能需要在德国,比如说测试这个产品要测试一年时间再允许应用。

还有一些情况下,比如说让中国公司拿一些电池到德国,然后他们也要和这些供应商去会见,他们会觉得有一些技术,比如说在技术规范方面,是不是能够符合,因为我们的市场情况不太一样,而且在电池领域的技术也是多种多样的。

应该有一些人先到德国去了解一下市场,到底你的产品在德国哪些细分市场有潜力,你要有很好的质量,要有一个好的品牌,因为他们也是希望你们是有一个来自好的品牌,这应该就是进入德国市场的一个好方式,虽然说不是特别容易的,但是你既然问我了,我也不希望中国的公司在德国失败,这就是为什么我希望大家成功,然后我给你讲的就是实话。

吴少杰:我有一些经验可以给你分享,我们跟国外企业,甚至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其实距离都比较远,文化,政策差异很大,对于国外的一些投资给你两个建议。第一方面,你可以跟一些跨国企业或者世界500强,例如我们接触过一个风电企业的服务商,他们创业的核心团队是微软出来的,所以他把全球分机服务市场,主要是图象那一块的服务,是借助了微软的平台还有渠道,因为微软全球布了点,所以这些渠道挑使他们的,利用那些渠道去进行一个扩展,速度比较快,而且也比较成熟。

另一方面,跟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跟着大企业或者跟着央企走,因为外交条件有比较好的商务基础,包括对当地的政策、经济、稳定性的研究都做的比较充分,甚至会出现一些商业上的分歧和纠纷也有比较妥善的处理机制。所以建议两方面,一方面是跟着跨国公司,全球企业,跟着他们的渠道找合作。另外跟着国家战略,像中能建,国家电网,跟着他们走,谢谢。

Andreas Hauer:我或许可以告诉你,德国储能协会也会计划,专门在测试方面,就是欧洲储能测试方面的一些专门的讨论,因为现在也有很多测试相关的程序,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参与一下。因为今天一天大家比较累了,看看还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了是吗?那我还是问一个问题给所有在座的专家们,大家如果想要和中国进一步的合作,或者说是在中国进一步的发展你们的业务,你们有什么想法?

Anne Brautigam:我们作为一个政府的机构,当然希望和政府保持非常好的关系,我觉得中国和德国的价值观是非常类似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更好的配合协作,我们也希望能够持续的给大家提供德国市场的信息,如果大家有什么具体的问题我们也可以随时保持联系。

Sandeep Gupte:借此机会谈一谈中层,我们有一些是政府对政府的,像今天的采访,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另外一方面,我们觉得在行业协会层面上,我们也可以互相的协作,因为有很多是公司对公司之间的合作,一对一的,但是如果说是协作对协作,我觉得这个可能更能形成一些合力,可以以更加结构系统的方式做很多的建议,比如说很多人去到一些展会,去看一下。但是可能只有一些个别的观点,所以从行业协会,可能会有一个更加有结构的观点。

唐凯千:我们也是非常活跃在过去30年,差不多都是在做中国和拉丁美洲还有和亚洲之间的关系,我的背景是在美国银行,巴西和中国之间有一个并购项目达到60亿美金的价值。当然了,现在也有贸易战,巴西也是非常支持中国战略的思考,所以我们也会持续的支持,然后加强和中国的友好关系。

Christoph Flink:首先我也是坚信我们所有的人在这里,我们能够一起推动可再生能源的革命,就像我们谈到的,特别是中国和欧洲也被证明,过去来讲也是非常有成果,非常成功的,比如说像太阳能电价的下降,在中国和欧洲都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我相信这个趋势还是会持续下去,去解决很多我们共同面临着能源革命的一些问题。

我们看到在中国,我们也和很多中国公司有过交流,我们希望能够成为这两个区域的桥梁,我们共同来将我们的能源变革实现。

吴少杰:非常有意思,中国南部人们喜欢很多新的事物,但是中国北部的人喜欢特别大的东西,如果你有些新技术,然后你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够满足经济方面的效益,你可以在中国南部去做一些尝试,比如说广东、浙江。如果说在中国北部地区,你可以做一些特别特别大的项目,比如说像在北京之类的,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观点。

(发言根据电力头条App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标签: 储能出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