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高速发展的电动汽车安全问题不容回避

   2018-10-10 中国汽车报13470
核心提示: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的快速融合发展,全球汽车产业正在迎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迎接产业变革,把握创新趋
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的快速融合发展,全球汽车产业正在迎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迎接产业变革,把握创新趋势,9月20日,探索出行产业跨界融合前沿趋势的全球未来出行大会拉开帷幕,大会期间各类主题论坛多达20余场,深入探讨了汽车与出行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创新实践,设计话题包括产业政策、战略路径、技术与产品创新、法规标准等多维度。本报14~15版将带来核心内容的解读,以飨读者。

9月20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浙江省发改委以及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杭州萧山区政府和大会组委会承办的全球未来出行大会在杭州G20场馆拉开帷幕,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

数据显示,2009~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50万辆,2016年生产51.7万辆,2017年生产79.4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已占到当年汽车总产量的2.7%,近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近130%,连续3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以上。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完成60.7万辆和60.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4%和88%,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正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所言,汽车电动化正在向深度发展。产品品质、品位、品牌和价格等市场因素将决定消费者的取舍,形成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间的差距将拉大,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将被边缘化。此外,电动汽车安全问题更被推至风口浪尖。

■新能源汽车从培育期进入增长期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表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从培育期进入到了增长期。罗俊杰从五个方面总结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一是政策体系不断完备;二是产业规模全球领先;三是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四是企业实力明显增强;五是配套环境日益优化。

从政策方面来看,我国先后出台了40余项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涵盖了研发、生产、推广、监管等各方面,构建了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组织推进体系。

从产品方面来看,我国乘用车主流车型续驶里程已经达到300公里以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领先企业的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250Wh/kg,价格为1.2元/Wh,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2倍和下降了70%。

从企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骨干整车企业都已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正向开发体系,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骨干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达到8%以上,高于行业的世界平均水平。

在配套设施方面,充电网络的建设稳步推进,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单位内部、高速公路等主要的场所覆盖率大幅提高,截止到今年7月,全国共建成公共桩27.5万个,同比增长52%,新用户私人桩安装率接近80%。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溢出效应更加明显,吸引资本、人才、技术加速积聚,带动了投资、就业、税收和出口,孕育着潜力巨大的新动能。“据有关机构的统计,2017年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投资超过7000亿元,占汽车产业总投资额的50%以上。”罗俊杰说。

■电动汽车技术进步应双线作战

在陈清泰看来,历次工业革命都由能源、通讯、交通三者的颠覆性技术率先突破而引发,而此次汽车动力技术电动化进程,不是基于技术本身的正向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拉动,而是出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紧迫性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担忧。因此诸多国家不断进行政策性干预,这也成为汽车动力技术电动化的第一推动力。政府不仅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而且纷纷制定甚至看起来很激进的禁售传统燃油车的时间表,以此来改变厂家和消费者的预期。

“我国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已经1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接下来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需重视。”陈清泰表示,一个是2020年“双积分”政策实施、政府补贴终止,届时造车新势力已经大举进入,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也纷纷发力,消费者购车已经排除政府补贴因素的影响。纯电动、增程式、混合动力和燃油车将同台较量;第二个节点则在2025年,即电动汽车性价比将达到或超过燃油汽车,市场的力量将推动消费转型,向电动化倾斜,燃油车与电动车届时将此消彼涨,传统车企面临更大的压力。

在政策倒逼之下,实现电动汽车技术进步应该双线作战,一条战线为电池、电机、电控,以保障汽车的基本功能,行业必须做好“三电”基础性技术工作;未来竞争还将聚焦另一条战线,即信息化、网联化、智能化,最终实现无人驾驶。

■高速发展下拷问电动车安全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同时,产业基础还不牢固,动力电池综合性能仍需提升,安全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近期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频发,在罗俊杰看来,造成这些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从车辆本身的原因来看,企业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动力电池等的安全认识仍需不断深化,前期小部分产品的验证还不够充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电动汽车自燃事件频发,车辆碰撞后起火是主要表现形式。国内电动汽车自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电池类型以三元电池为主,比例超过一半;第二,以圆柱形电池为主;第三,充电失火的事故占比较大。

欧阳明高认为,电动汽车自燃主要归因为动力电池产品质量问题。动力电池在设计、制造、验证、使用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首先,电池产品测试验证不足;其次,车辆使用过程中电池可靠性发生变化;再次,充电安全管理技术有问题。”他说。

政府层面也高度重视电动汽车安全问题。罗俊杰表示,政府部门将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专项排查,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行;同时,健全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规范体系,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健全充电设施的安全标准,完善充电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等环节的技术和操作规范。此外,还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保险、消防救援、年检、产品召回等制度。 
 
标签: 电动汽车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