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杨全红教授、清华大学吕伟副教授和新南威尔士大学王大伟博士合作梳理了醚类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历史,系统总结和探讨了醚类电解液在钠离子电池中独特的电化学特性以及实用化潜力,并就未来发展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评述。醚类电解液在钠离子电池体系中的应用潜力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形成稳定的石墨三元插层化合物;(2)优化各类负极材料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3)降低如硫化物等中间产物的溶解度;(4)减小电化学极化等。因此,在钠金属负极、碳材料负极及其他非碳材料负极,还有硫正极、氧气正极以及部分无机正极等体系均具备显著的应用优势。但是,还有很多科学和技术问题需要突破,包括:醚类溶剂分解形成SEI的机制及表征,进一步提升醚类电解液高电压稳定性(<4 V)以及添加剂的系统研究等。随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深入,醚类电解液必将在钠离子电池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进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关论文发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DOI: 10.1002/aenm.201801361)。第一作者是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博士生张俊。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