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度“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系列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十二届四次全会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相关部署,根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实施方案》,现启动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8~2019年度“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申报工作。
申报时间
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申报常年有效,采取“集中申报集中处理”与“常年申报分批处理”相结合的方式。
2018年11月15日前提交的项目将作为首批启动组织项目,主管部门网上审核推荐截止时间为2018年11月19日。
联系方式
书面材料报送地址:
广州市连新路171号省科技信息大楼1楼广东省科技厅综合业务办理大厅(邮政编码:510033)
联系电话:
1.产学研结合处(专题业务咨询):
田文颖,020-83163268
2.业务受理及技术支持:
020-83163338、83163469
3.规划财务处(综合性业务咨询):
刘卿戎、池源,020-83163620、83163834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8~2019年度
“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
本重大专项2018~2019年度共设置6个专题,拟支持14个项目(不含开放性课题),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3年。项目申报须涵盖该任务下所列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每个项目设1名总负责人,参研单位原则上不超过6个。
专题一: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
(专题编号0908)
项目1:高安全长寿命锂硫动力电池技术
研究内容
开发高安全性、高载硫量、高比容量的硫电极材料,研究高安全性的锂硫电池专用电解液或固态电解质,开发具有高库伦效率和良好循环稳定性的锂负极,获得本征安全锂硫电池;开展硫电极、锂电极以及锂硫电池的设计与制备技术研发,搭建高通量制备和测试平台。
开展产业化技术研发,开发长寿命锂硫动力电池单体,开发工程化制造工艺技术和配套装备,研究小型化集成封装技术;结合电池管理系统,组装锂硫动力电池系统,实现装车运用。
支持方式与强度
拟支持1个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资助额度不超过2500万元,具体根据财务评审确定。
项目2:高安全快充型动力电池技术
研究内容
开发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快充型动力电池材料,包括三元正极材料、功能化负极材料、高电导电解液、高离子传导性隔膜等。
设计基于快充模型的高功率电池系统,研究电池集成技术、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电极的制备工艺、电池装配工艺及自动化工程设备,研究电池功率特性、环境适应性、一致性、可靠性的工程化控制技术。
开发基于AUTOSAR架构的电池管理系统、DTS调测跟踪系统和热管理系统;开展快充型电池系统的安全设计与防护系统研究,开发具有防爆功能的封装结构、电池包结构,研究火灾蔓延控制及消防安全措施。
支持方式与强度
拟支持1个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资助额度1000万元左右,具体根据财务评审确定。
项目3:动力电池系统检测评价与服务平台建设
研究内容
研究各种动力电池单体、模组和电池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的评估方法;研究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评价方法、关键技术指标检测方法、软硬件测试系统和功能安全评估技术;建立综合检测服务平台,提供电池产品性能、环境、可靠性、安全性测试、数据分析和国际市场准入认证等服务,提供专项培训服务,利用测试大数据辅助编制行业标准。探索新体系电池的检测评价技术及相关标准。
支持方式与强度
拟支持1个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资助额度1500万元左右,具体根据财务评审确定。
专题二: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
(专题编号0909)
项目1:燃料电池发动机用超高速无油空气压缩机开发
研究内容
开发适用于高速电机的气体动力箔片轴承或动压气体轴承;研究电机转子磁钢紧固设计与加工工艺,研究电机转子磁悬浮减振技术;研究高压缩比、高效率及低噪音叶轮的设计、加工与评估方法研究永磁电机高效率控制技术。开发高响应、长寿命、超高速、无油离心式空气压缩机,研究批量化制备技术;研究高低温环境下的自适应控制策略;研究涡轮增压技术,回收尾气余压能量。
建立燃料电池空压机综合测试平台及规范标准。
支持方式与强度
拟支持1个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资助额度不超过4500万元,具体根据财务评审确定。
项目2:高性能长寿命膜电极及燃料电池堆工程化制备技术
研究内容
研究高性能膜电极工程化制备技术,包括:高活性低铂催化剂以及催化剂稳定化技术研究,高活性催化层构筑及制备技术研究,过氧化氢消除技术研究,高效气体扩散层制备技术研究。
研究高性能CCM与MEA工程化装备批量制造技术,开发高功率密度、高稳定性、长寿命、低成本的膜电极。开发高比功率、长寿命的燃料电池电堆,包括:高功率电堆极板流场与堆型设计研究,新型高效低成本双极板的批量制备技术研究,高耐久性密封组件的精密原位快速成型制备技术研究,电堆快速在线活化、气密性快速在线检测与装备制造技术研究。
支持方式与强度
拟支持1个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资助额度3500万元左右,具体根据财务评审确定。
项目3:燃料电池乘用车整车集成及动力系统平台开发
研究内容
研究燃料电池整车动力集成技术,开发全新燃料电池量产平台,包括整车动力功能定义、结构性能分析、水/热管理设计、电气方案设计、氢安全技术、整车设计与关键零部件选型等。研究动力系统集成匹配与能量管理策略、冷启动性能分析等,研究低成本车载供氢技术和氢-电安全技术,开发产品级的燃料电池电控系统硬件平台与控制软件。
研究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技术,研究整车可靠性及耐久性技术,进行整车标定和整车测试并建立测评体系,开发制定燃料电池整车样车试制流程和工艺方法,研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流程、监控方法及安全规范。
支持方式与强度
拟支持1个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资助额度不超过3000万元,具体根据财务评审确定。
专题三:电机驱动及电力电子总成
(专题编号0910)
项目1: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总成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
开发基于碳化硅功率模块的高效、高功率密度、高性价比的车用电机控制系统。开发基于AUTOSAR架构的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系统、整车控制系统软件平台;开发一体化热管理系统。
开发一体化高效多档位变速传动系统,集成电子驻车系统和坡道辅助起步系统。
开发新型多功能高压集成系统,实现电机控制器、变速器控制器、双向车载充电机、大功率DC/DC模块和高压配电系统的集成。
支持方式与强度
拟支持1个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资助额度不超过2000万元,具体根据财务评审确定。
项目2:高性能长耐久一体化电驱动系统集成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
研究电驱动总成集成及轻量化,包括总成润滑、电机结构设计、电机电磁仿真、电驱动冷却技术等。
分析动力总成固有频率和振动响应,优化电机控制算法,研究低噪声技术,包括电磁噪声抑制、谐波注入、微观齿轮修形等。
研究减摩擦技术,降低铜损、抑制铁耗。精细分析总成部件载荷,研究机械部件仿真与寿命预测方法,优化电驱动系统长耐久设计。
研究关键制造工艺,建立一体化电驱动系统柔性自动装配生产线,开发生产制程管控系统(MES),建立全面生产监控管理体系,建立全功能试验验证体系。
支持方式与强度
拟支持1个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资助额度不超过3000万元,具体根据财务评审确定。
专题四:整车制造与轻量化
(专题编号0911)
项目1:混合动力汽车新一代机电耦合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
开发混合动力专用高热效率发动机,提高发动机节能水平,降低污染物排放。
研究电机与传动系统的集成设计及复杂模式控制问题,解决整机NVH/EMC问题;研究高转速旋转件的损耗机理,提高部件寿命;开发高功率密度油冷电机,发展电机绕组新生产工艺;设计小型化高功能密度的驱动电机、发电机一体化控制器;开发离合器系统、动力传动系统和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研究以智能感知、精准控制为核心的整车控制技术,研究智能热管理系统;研究整车控制策略,包括动力总成转矩控制、多能源管理、多动力分配策略等;开展远程故障诊断研究,开发安全预警系统;开展整车集成测试,综合提升动力性和经济性。
支持方式与强度
拟支持1个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资助额度不超过4000万元,具体根据财务评审确定。要求项目牵头单位为企业。
项目2:汽车用复合材料零部件热塑性智能化生产线开发
研究内容
开发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的热塑性智能化生产线,研究碳纤维与热塑性高分子树脂间充分浸润及界面强度技术、自动化连续成型技术及制造装备;研制纤维树脂柔性生产设备、模压工艺设备,优化汽车零部件模压技术,开展性能验证评价。
支持方式与强度
拟支持1个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资助额度不超过1000万元,具体根据财务评审确定。
项目3:分布式智能充电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
研究新能源汽车充电检测一体化设备,设计开发标准化、模块化的充电组件,研究高效双向充电模块及控制方法,研发基于碳化硅器件的电路拓扑及控制技术;研究充电设施高精度液冷系统,开发故障采集传感器,研究电池检测与在线追溯的分布式算法,实现故障预警与远程处置。
开发基于云平台的大规模充电设施智能运维系统,实时采集充电数据及车辆电池数据,配合电网能量调度和充电站高效运营自动管理充电电流,优化充电、放电行为,统筹充电负载。
在一定规模居民小区开展充电检测一体化设备及智能运维系统的示范运用。
支持方式与强度
拟支持1个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资助额度1000万元左右,具体根据财务评审确定。
专题五:智能网联汽车
(专题编号0912)
项目1:智能网联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
研究高速运动中的高精度视觉传感器目标识别技术,开发高速大基线立体视觉系统,研究实时立体匹配加速技术;研究高精度快响应固态激光雷达及目标识别技术;开发环境感知系统,设计多传感器融合算法。
研究基于多级感知的车辆协同/车路协同控制及决策技术;开发低时延、高可靠、高密度的C-V2X量产化模组,研究V2X与传感器的数据融合和自动控制技术。
研究高效的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开发DSRC/LTE-V/5G多模通信终端,建立基于交通大数据的监控云平台。
研究L4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研究可量产、可商业化应用的场景定义与场景自动识别。
设计L4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模拟仿真测试平台,建立测试标准,开展实际路测。
支持方式与强度
拟支持1个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资助额度不超过2000万元,具体根据财务评审确定。
项目2: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
在特定行业、场景运用自动驾驶汽车,开展L3-L4级应用示范。
开发基于云计算的可视化管理平台,实现对自动驾驶车辆多种场景下的监控管理和协同联动;建立全流程安全管控体系,实现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开展虚拟实景相结合的智能网联试验测试,建立信息、系统和整车的测试评价方法。
探索示范区的设计方法、建设方法、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方法。
支持方式与强度
拟支持1个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资助额度不超过1500万元,具体根据财务评审确定。
牵头单位应积极参与创建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建设。
专题六: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专题编号0913)
项目1:编制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路线图
研究内容
把握下一代技术发展新趋势,立足我省产业基础,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广东省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3大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2018年~2030年),提出近、中、远期目标,定期发布有关研究报告与参阅资料,为加强我省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协同创新提供清晰指引,为相关部门支持重点领域建设和创新资源布局提供重要参考,为确立产业技术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支持方式与强度
拟支持1个项目,采取定向委托的方式组织立项,资助额度360万元左右,具体根据财务评审确定。
专题七:开放性课题
(专题编号0914)
研究内容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紧扣国家和广东省产业发展需求,立足补短板、建优势、强能力,自主创新开展前沿尖端技术预见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行业创新应用等。
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新体系电池技术、电池梯次利用技术、新结构驱动电机、氢燃料的制储运、IGBT控制芯片、ADAS处理芯片、32位MCU控制芯片、车载传感器、车载电子电器、无人驾驶技术、汽车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等。
支持方式与强度
拟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立项;资助额度每项不超过1000万元,具体根据财务评审确定。
申报要求
(一) 申报单位主要为广东省内注册的创新主体,包括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组织等;鼓励港澳地区高校院所作为牵头单位或独立申报;欢迎全国具备相应条件和能力的企事业单位申报,项目评审与立项过程按照相关规定与广东省内单位平等对待。
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联合相关优势单位进行申报。
如企业作为牵头单位,必须是高新技术企业或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在本领域拥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创新平台,且以本领域领军人物作为项目负责人,项目总投入中自筹经费一般不少于70%。
省外单位牵头申报的,与省内单位公平竞争,择优纳入科技计划项目库中管理;入库的项目在满足吸纳广东单位参与到项目研发中(承担的工作量不少于30%)、在广东注册落户或团队加入广东省内单位、科研成果向广东单位转移转化等条件之一后,正式列入省级科技计划,拨付项目资金。
(二) 项目内容真实可信,不得夸大自身实力与技术、经济指标,各单位须对申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并提供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函。项目一经立项,将根据申报书内容转化生成合同书,无正当合理的依据不予修改调整。
(三)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项目负责人或申报单位不得进行申报或通过资格审查:
1.项目负责人或企业法人有广东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以上(含3项)未完成结题的或有项目逾期一年未结题的(平台类、普惠性政策类、后补助类项目除外);
2.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检查过程中发现重大违规行为的;
3.同一项目通过变换课题名称等方式进行多头申报的;
4.项目主要内容已由该单位单独或联合其他单位申报并已获得省科技计划立项的;
5.省内单位项目未经主管部门组织推荐的;
6.有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四) 申报单位应认真做好经费预算,按实申报,且应符合申报指南有关要求。
申报方式
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通过“广东省政务服务网”或“省科技厅阳光政务平台”提交有关资料进行申报。
温馨提示:
项目指南以省科技厅官网和阳光政务平台公布为准。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