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占据*ST集成半壁江山的锂电池方面业务,遭遇严重“滑铁卢”,而且越做越亏的局面似乎还难以止住。
对锂电池技术路线的误判,对行业趋势的误判,叠加对锂电池产品价格的误判,重重误判使得*ST集成核心业务面临困境,此前几轮募投项目沦为“包袱”。假若未能及时完成锂电池业务重组、今年未能减亏,*ST集成将难避暂停上市风险。
半壁江山主业遭“滑铁卢”
2018年年报显示,*ST集成营业收入约21.4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约为-2.47亿元,同比下降93.39%。
巨亏主因即在于锂电池业务。年报显示,*ST集成的“锂电池、电源系统及配套产品”相关业务2018年收入达到11.42亿元,占总收入比重的53.24%,但该块业务的毛利率降至-9.78%。
毛利率为何下降?*ST集成表示存在几大原因:下游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车厂将成本压力转移至电池厂商,导致锂电池产品售价下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公司对产线进行改造、重新申报配套车型,导致产能未能完全释放,电池单位生产成本高,综合因素导致毛利率大幅下降。
简单来说,*ST集成该板块业务越做越亏。
但是,*ST集成难以及时“调头”。数据显示,*ST集成2018年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量为58197万AH,同比增长 138.45%,库存量为13325万AH,同比增长73.96%。
这缘于*ST集成对形势的错误预估。*ST集成表示,2018年初,其预测全年需求量可以支撑各产线的满产产能,因此公司初步拟定的生产策略为上半年满产,下半年结合市场情况做机动性调整。然而,在2018年6月份补贴退坡后,物流车市场需求下滑,客户订货量的减少超出预期,从6月份开始公司物流车市场需求产品对应产线逐步减产或停产。而且,减产或停产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ST集成称,2017年、2018年净利润连续为负,主要是因为公司锂电池业务盈利能力持续下降所致。目前,公司股票交易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ST集成回复年报问询函表示,2019年,中航锂电将通过聚焦重点市场领域、加大非补贴市场营销力度、加强成本管控等措施,预计可切实大幅减亏。另外,公司锂电业务的重组也在全力推进,预计可在年内完成。但不排除受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如锂电池产品降价幅度大于预期)等影响达不到减亏目标,或者锂电业务重组不能在年内完成,一旦出现上述情形,上市公司合并归母净利润可能再次为负,可能导致公司面临暂停上市风险。
募投项目反成包袱
对上市公司来说,募投项目本是希望所在,但对*ST集成而言,重金投入的募投项目却成为包袱。
披露显示,*ST集成“2011年非公开发行增资中航锂电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2018年实现效益为-2.36亿元,“中航锂电(洛阳)产业园建设项目三期工程募投项目”2018年实现效益约-3.34亿元,均未达到预计效益。
就此,*ST集成今日在回复问询函时解释,未达预计效益的第一个原因为实际形成产能低于预期。公司表示,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2011年募投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6.8亿安时(约21.76亿瓦时)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能力,但目前已建成的募投项目生产线设计产能仅8.2亿瓦时,较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的生产能力低约62%。
*ST集成表示,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解决方案的快速更新迭代,新一代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地选择采用大批量小容量金属壳磷酸铁锂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来源,三元材料软包电池在新能源乘用车上的应用逐渐增多。因此,公司在2011年募投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原规划的生产线进行了改造,使得生产线的产能较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产能降低。
其次,*ST集成把原因归于项目产能利用率较低。
据介绍,*ST集成2011年募投项目和洛阳三期募投项目原设计均为磷酸铁锂产线,市场领域主要以客车为主。2017年以来国内新能源市场客车销量大幅下滑,乘用车市场增幅较大。针对此情况,公司聚焦重点客户,积极开拓细分市场, 虽然有所突破,但受生产线改造调试及试生产影响,产能尚未完全释放,2011年募投项目2018年产能利用率为41.5%;洛阳三期募投项目2018年产能利用率为32%。
回头来看,*ST集成对于行业及产品价格的预判存在较大偏差。公司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锂电池产品价格近两年持续下跌。公司上述2个募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别在2010年、2016年作出,产品售价按当时的市场环境进行预测,由于近两年行业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导致近两年产品实际销售价格大幅低于可行性研究预测的产品价格。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