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之下是否相符?不少专家人士表示了对该榜单的疑虑,并冷言相劝,中国在该领域仍缺乏核心竞争力,新能源行业切不可骄傲自大。
安永发布的这份报告显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地位已迅速升至全球首位,低碳行业“新的世界秩序”已经形成。可支撑这一光环的论据是,中国上季度向国内风电行业投入了创纪录的资金――中国第二季度在风能上的投资达到约100亿美元,占到全球205亿美元投资总额的近一半。
另外,目前中国生产太阳能电池板或风力涡轮发电机等可再生能源设备的成本较发达国家平均低30%,2010年投产的每两个风力涡轮发电机中就有一个来自中国。
对此,清华大学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十中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报告得出“全球居首”的结论缺乏有力论据的支撑。李十中认为,评价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是否具有竞争力,其评判标准应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对一次能源的实际贡献,即到底发了多少电?
李十中对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巨额投资表示支持,但同时为这些投资所产生的实际回报而担忧。“中国的光伏发电设备95%出口国外,是一个完全依赖国外市场拉动而存活的产业,但政府和国内企业投入了巨资,自己有多少回报?风电近年的发展势头良好,但发电能力和发电量是两回事,中国目前的风电装机容量是世界第一,发电量和减排量是不是也是第一呢?”李十中抛出自己的一个个质疑与忧虑。
2009年中国光伏制造业产量为4000兆瓦,占世界总产量的40%。国内只安装了160兆瓦,其他均出口国外。2010年中国光伏制造业产量为7000~8000兆瓦,而国内包括金太阳工程及280兆瓦光伏工程只能消化300~500兆瓦,连5%都不到,有95%的装备出口国外。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他用数字印证了李十中的质疑。孟宪淦告诉记者,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约25吉瓦,其中15吉瓦为中国生产。同时,2010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为5000万千瓦,其中欧洲、美国各约1000万千瓦,另外3000万千瓦几乎全部来自中国。由此可见,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生产能力的确可居首位。
但在光环的另一面,数据则令人担忧。孟宪淦指出,中国2009年风电装机容量为2580万千瓦,而实际投入运行的只有1700万千瓦左右。在实际发电量方面,当年的风力发电量仅占总发电量的0.75%,火电和水电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绝对地位仍是风电无法比拟的。
陷入“怪圈”
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总裁办副主任姚峰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安永的报告说明中国可再生能源企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就光伏行业而言,赛维等国内企业在市场应用方面与国外企业还有较大差距,希望光伏产品未来能够大规模在国内得到使用,而不依赖国外市场生存。这取决于政府的相关政策,例如相对合理的上网电价等。
更重要的是,生产能力全球第一的同时,中国可再生能源面临缺乏核心技术的致命缺陷。据孟宪淦介绍,中国风机生产主要依靠外国专利技术,关键部件(例如轴承、齿轮箱等)研发方面基本处于“先买图纸再复制”的初级阶段。很多生产线要整套从国外进口。太阳能电池的生产企业更是直言不讳:我们的产品就是用于出口的,所以只有买国外设备拼装才能卖得出去。
因此,中国将大量资源投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却主要限于高能耗、高污染的装备制造,而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投入极为有限。孟宪淦告诉记者,中国每投资一个风电站,每千瓦投资为6000~8000元。而这些钱全部花在了买图纸、买装备、建厂房方面,在研发上的投入没有公开数据,但据孟宪淦表示,这笔投入极为有限,最多达到企业营业额的2%。于是,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命运就成为了进口产品―仿造装备―装备落后―再进口新产品的轮回。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