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储气能力短板如何补齐

   2019-06-19 中国能源报19420
核心提示:储气库建设无法完全靠政策驱动实现,相应的市场化举措和机制也需尽快出台。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如不建立,即便建成了储气库,其所储
储气库建设无法完全靠政策驱动实现,相应的市场化举措和机制也需尽快出台。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如不建立,即便建成了储气库,其所储的气要实现外输,也会因管道设施的限制而非常困难。

为补齐储气调峰短板,国务院及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已在多个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上游供气企业要承担不低于年售气量10%、城燃企业不低于天然气年用气量5%、地方政府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区域日均3天需求量”的储气能力目标要求。

“根据我们的测算,为实现上述目标,到2020年,江苏全省地方政府要形成2.8亿方的储气能力,城镇燃气企业需要形成储气能力9.2亿方,但目前全省地方政府储气能力仅为0.65亿方,城燃企业储气能力也仅为1.18亿方。江苏省储气能力提升任务重、时间紧。”近日,江苏省能源局副局长袁焕明在“城市燃气储气调峰设施建设与运营研讨会”上说。

江苏不过是冰山一角。纵观全国,根据《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148亿方。然而2018年,我国地下储气库有效工作气量也仅有93亿方,距离2020年仅剩两年,储气库实际工作能力与既定目标相距甚远。

多位专家同时认为,尽管国家层面目前已经规划布局了一批LNG接收站和储气库项目,但受建设周期的制约,短期内要满足国内天然气需求强劲增长以及季节调峰需求,“难度非常大。”

储气设施建设应避免“一刀切”

一般而言,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周期为3—5年,LNG接收站储罐的建设周期为2—3年。“要实现供气企业年售气量10%的调峰储备能力目标,预计需要15—20年。”燃气行业资深人士、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新松说。

在陈新松看来,国内天然气消费地区性差异较大,在制定建设目标时不宜简单“一刀切”,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峰谷差别因地制宜制定储气能力提升目标。

虽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提高储气能力、保障稳定供气是政府、供气企业和城燃企业共同的责任。我国储气库建设主体单一,主要由以中石油为首的上游供气企业承担,且目前尚未形成第三方储气服务市场,城燃企业无法通过购买服务完成储气指标,如果自行分散建设储气设施非常不经济,单位建设成本比集中建设大型储气库要高出5—10倍。

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秘书长李颜强看来,城镇燃气企业多为属地化管理的企业,并不适宜采用小规模遍地开花的方式建设储气设施,“因地制宜非常必要。”

“储气方式应该是多层次的。”李颜强认为,应坚持季节性调峰责任主要由中上游承担,下游可按照自建、合建、购买、租赁等市场化方式参与储气设施建设的思路,共同推进储气调峰能力提升。“下游城燃企业应为解决日、时调峰的责任主体,这样的话所需自建储气设施能力实际上并不需要达到年用气量的5%。”

多位专家同时指出,在储气调峰基础设施建设短期难以快速推进的情况下,储气库、接收站与管网间的全国性互联互通与第三方公平准入应是实现天然气资源高效配置、弥补当前调峰短板的速效手段。

储气库独立商业运行是必然

储气库被业内公认为最具规模经济的调峰手段,是完善的供气系统必须具备的设施,此外储气库运营企业还可利用市场供需变化与季节性差价进行套利。

但因其所需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含量高,围绕“储气库由谁来建设,季节性调峰责任应由谁来承担”的问题,业内一直争论不休。“三桶油”作为主要的储气库建设运营主体,长期以来也只是将其视作为管道的附属设施,承担保障管网平稳运行的职能。加之市场化机制的缺失,储气库的季节性调峰作用与套利价值并未得到相应体现,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建库积极性。

“储气库独立的商业运作是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解决目前我国储气库能力不足问题的关键。”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副总经理谢丹认为。

记者了解到,随着业内对于储气库价值的进一步挖掘与认识理念逐步提升,近两年中石油、中石化均已成立了独立、专业化的储气库公司,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开始加码布局规划储气库建设。

政策和市场缺一不可

业内专家指出,储气设施宜集中建设以实现规模经济。虽然截至目前国家层面已有多个关于推动储气设施建设的政策文件下发,同时为支持储气库建设,在“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我国由中央财政对上游企业实施的增值税返还额度高达360亿元,然而实际看来成效仍有限。

“储气库建设并非完全靠政策驱动就能实现。相应市场化的举措和机制还需要抓紧出台。”新奥能源贸易集团国内贸易群副总经理高光说。港华燃气集团高级副总裁朱健颖根据该集团的自身运营经验进一步指出,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如不建立,即便储气库建成,所储的气要实现外输,因管道设施的限制也非常困难,也需要通过各方艰难协调才能达成。

多位专家同时认为,储气库要实现独立运行,开放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均非常关键。比如,储气库资源的竞争出让就是盘活储气库资源与实现规模化集中建设的前提。

在谢丹看来,政策层面应推动储气库与管网的分离,市场准入的放开,以及市场监管的完善;市场层面应具备专业化的市场主体、独立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及配套的市场运行机制等,这些均是提升储气调峰能力的不可或缺因素。“一方面有利于筹集资金和分散风险,同时又可保证储气库建设项目的盈利与良性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索储气库调峰气的市场化交易方面,行业已经自发开展了积极尝试。记者获悉,去年以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已联合中石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试点。港华燃气作为目前国内首个运营大型地下盐穴储气库的下游燃气企业,也正依托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积极开展储气库市场化运作的试点研究。

“今年我们将联合交易中心开设港华储气库调峰气的竞价专场。”朱健颖说。据介绍,未来,港华燃气还将联合交易中心推出储气库的库容产品交易,目的就是要充分挖掘储气库的潜在商业价值,以吸引更多资本或者市场主体参与。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