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科创板开市,25只新股中16只涨幅超100%,成立不到5年的正极材料厂商容百科技市值一度飙到300亿,是当升科技市值的三倍。当升科技的股民们怨声载道,明明业务和规模都差不多,凭什么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正极材料在电池成本中占比高达40%,是整个动力电池产业最重要的环节。正极材料参与者众多,在竞争最激烈的三元正极材料领域,前6名的份额不相上下,都在10%左右。在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越来越集中的今天,这种情况不多见了。
在正极材料这个虎踞龙盘之地,玩家们个个来头都不小。
长远锂科,央企中国五矿集团直管企业。当升科技,央企北京矿冶科技集团的下属企业。振华新材,央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旗下公司。天津巴莫,第一大股东是央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杉杉能源,服装业务起家并早早进入电池材料领域。华友钴业今年准备收购天津巴莫。而家中有矿的厦门钨业,更不必提。
相比之下,容百科技是个没有伞的孩子。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学会努力奔跑。
8月15日,容百科技发布首份上市公司半年报,上半年营收19.49亿,同比增加45.12%,扣非后净利润1.02亿,同比下降3.09%。
2019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43亿。而这个数据在2018年是-5.43亿,2017年为-6.38亿,2016年为-0.63亿。
也就是说,容百虽然净利润为正,但是就业务来说,经营现金流一直是负的,只能靠不断的引入投资输血来保证企业现金流。
跑的很快,也很辛苦。
左支右绌的正极材料厂商
做一家正极材料厂商挺难的,要受到来自上下游的挤压。
没有哪个行业像正极这样,原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的90%。
正极行业与下游电池厂商采取的是成本加成的定价方式,报价公式由材料成本、加工费和加工利润组成。
材料成本通常按照原材料的公开市价计算,下游电池厂给多少加工费,取决于材料的竞争力和技术工艺水平。
原材料市场行情研究判断以及汇率变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毛利水平。
动力电池寡头垄断的格局,使得下游电池厂对上游材料供应商拥有很强的话语权,来自整车厂的降价压力很大一部分都会转移给材料供应商。
毛利被挤压只是一方面,现金流被下游占用也很严重。
2016年末、2017年末、2018年末,容百科技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3.32亿,8.06亿,11.45亿,占当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55%、42.91%和37.66%。其中,2018年末对比克动力的应收账款余额为2.15亿,到2019年6月30日,回款金额为1.05亿,回款比例不到50%。
另外,正极材料商规模大了,原材料、存货也会跟着上去,而这些货物的跌价风险只能是自己扛。
容百科技的存货净额,这两年攀升的速度很快。从17年底的3.77亿,到18年底的4.61亿,再到今年6月底的5.58亿,上升的速度在加快。
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变动、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棋差一招,损失惨重。
上下游的挤压和潜在风险并没有降低同行的加注兴趣。
据新材料在线统计,截至7月29日,已有13个正极材料项目公布了最新的投资建设进展,已公布的投资金额合计约567亿元,这个金额比整个正极材料的2018年产值还要高。
4月25日,杉杉股份发布公告,子公司杉杉能源拟固定资产投资约15.8亿,在长沙投建高镍正极材料项目,设计综合产能2.88万吨。
当升科技1.8万吨NCM811/NCA正极材料江苏三期工程,将于2019年第三季度投产。
(图为容百科技招股书整理)
积极扩产的背后是整个行业产能利用率的低下。
2018年国内正极材料产能98.9万吨,同比增长24%,而同期产能利用率不到28%,产能严重过剩。
其中,三元材料2018年产能利用率36%,较上年提升6个百分点。而磷酸铁锂2018年产能利用率不到14%,较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主打高镍三元正极材料(NCM622、NCM811)的容百,2018年产能利用率76.17%,相比上一年下降了12%,但是仍然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仍然是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
高端产能不足也促使下游电池厂纷纷自建正极材料项目。
2月23日,华友钴业与LG化学合资的正极项目在无锡举行开工仪式。项目总投资340亿元,总产能规划10吨,项目计划2019年底建成并试生产。
联想到最近疯传的LG化学将供货上海特斯拉,再加上这个时间线,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
4月25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子公司宁德邦普拟投资91.3亿在宁德龙安工业园区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三元材料项目。
降本之需
所谓的高端产能,基本指的是以NCM622、NCM811为主的高镍三元材料,中国的NCA路线厂商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非常有限。
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生产约7.4万辆,同比下降6%,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4.7Gwh,同比增长40%,环比下降29%。
8月份,最大的钴生产商嘉能可宣布将在2019年底关停全球最大的铜钴矿Mutanda的生产,国际国内钴价应声上涨。
为了提高电池密度、降低电池成本,推进三元高镍材料及更进一步的NCM811 基本已成行业共识。
NCM811相对于NCM523的钴含量由12.21%降至6.06%,折算到动力电池每Kwh用钴量从0.22kg降至0.09kg。在钴价处于高位时,NCM811的成本优势尤为明显。
粗略的计算,正极材料占电池成本的40%,NCM 811使得电池的正极材料成本减少15%,那么电池综合成本可以下降6%,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随着镍含量的升高、钴含量的降低,三元材料能量密度提高的同时,单位成本下降。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热稳定性变差,电池循环寿命变差,倍率性能变差。
成本线性的下降却需要生产技术和工艺指数级的提高。
NCM 811量产之痛
在正极材料的生产上:
首先是前驱体,在前驱体生产过程中,氨浓度、ph值、沉淀温度、搅拌速度、杂质等指标都会直接影响前驱体的品质,而前驱体的品质直接决定最终烧结产物的理化指标。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由于氧化性较强,需要掺杂包覆做产品改性才能使用。
生产设备方面,高镍三元材料尤其容易产生金属离子混排问题,需要在纯氧环境中生产,高镍产品的烧结需要氧气炉,而常规三元材料如NCM523只需要使用空气炉。
另外,湿度要求更高,一般需要专用除湿、通风设备。在磁性物控制方面,也有更高要求,需要对厂房设施进行特定改造。
高品质、高一致性的高镍正极材料量产难度大,整体合格率低。
国内宣布可以实现NCM811量产的正极厂商只有当升科技、天津巴莫、杉杉能源、容百科技。
在下游动力电池厂商:
据宁德时代量产NCM811的经验来看,除了正极材料,需要采取新的电解液配方,避免出现电解液和正极材料发生反应,提高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电芯机械设计方面,需要针对NCM811电芯采取机械顶防挤压、防爆阀及时泄压、铝制外壳抗压等,来应对电芯安全和热失控的控制。模组、系统层级也相应增加了防护设计。
NCM811电压降低目前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宁德时代NCM811电池的额定电压是3.61V,而此前宁德时代给乘用车的主力产品的电池额定电压是3.65V。
8月15日,据一份互联网上流传的宁德时代调研文件,相关人士表示“811可以量产,但制程的参数和良品率、性能还没达到标准,产量上不来,811产线是亏钱的。原本计划811今年占三元产能的15%,今年估计也就只能达到2-3%。”
突围NCM811
除了正极材料和动力电池厂商,车企对811的热情也很高。
高续航在当下是最有竞争力的卖点,如果乘用车想要达到500km以上的综合续航,目前只有NCM811或NCA可以较好满足。
随着宁德时代的NCM811方形开始批量供应,广汽Aion S、蔚来ES6、宝马 X1 PHEV纷纷宣布自己是首款NCM811量产车。
近期发布的小鹏G3 520 、长长长续航版帝豪GSe搭载的也是宁德时代NCM811电池,下半年还有小鹏P7、合众U、金康SF5。
搭载着NCM811即将大规模量产的东风,容百科技水涨船高。
2018年容百科技NCM811销量5926吨,国内市场份额达74%。2019上半年容百高镍三元材料销量9790吨,同比增加201%。数据非常亮眼。
(图为容百科技招股书整理)
容百科技从一开始就笃定了高镍NCM路线。全力推进811,使得容百在强者林立的正极材料市场中争得了一席之地。
经过一两年的评估和测试,容百科技2018年开始批量向宁德时代、比亚迪供货高镍三元材料,其中宁德时代为NCM811。
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受益于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产品销售占比的提高,容百科技综合毛利率逐年在上升,从12.09%到14.86%再到16.92%。
狂飙突进的过程中,软肋显现。
因为一直专注于正极材料制造,容百科技前驱体产能一直比较落后,部分高镍前驱体需要外部采购,2019年一季度对外采购了2.03亿金额的前驱体。
外购的前驱体吞噬了一部分企业整体利润,上半年在营收增长了45%的情况下,利润居然负增长,除了采购的失误之外,过多依赖外购前驱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容百持股50%的韩国合资公司TMR主营锂电池回收利用,主要产品为电池材料回收加工后的金属盐溶液,这是制作前驱体的材料。另外,计划于2025年完工的余姚项目,可以解决容百的前驱体需求,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海外业务方面,容百相对于当升、杉杉也是落后的。
2018年,当升科技境外业务占比22.51%,主要为储能和消费领域。杉杉锂电池材料国外销售占比10.21%。
2018年容百科技境外业务3.24亿,除掉韩国子公司EMT株式会社以极低毛利向优美科销售1.68亿金额前驱体,境外业务占比只能达到5%左右。正极材料境外收入0.45亿,其中有SKI向容百采购了0.37亿高镍正极材料,高镍三元材料在国外并没有打开市场。
随着动力电池白名单的放开,日韩厂商再次进入正极材料厂商的视野,未来这一增量市场吸引着现在的正极材料玩家们。这是一批会为NCM811和NCA高镍材料买单的客户,打入日韩厂商的本地供应链势在必行。
据华泰证券的一份名单显示,目前当升、华友钴业、格林美把控着LG化学和三星SDI国内供应商的位置。
这是一份白名单放开前的名单,到年底、大规模放量明后年,这份名单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2019年,容百科技湖北4期、贵州1-2期投产,新增1.5万吨高镍正极材料产能,总体高镍正极材料产能接近4万吨/年。
天津巴莫科技成都二期项目2019年陆续投产,投产后巴莫科技高镍产能为2.55万吨。
随着各正极厂商高镍材料及NCM811的投产,先出发的容百科技份额还能保得住吗?
另外一边,对于更多的二线动力电池厂商,几乎是跨过了622,直接从523跨越式向811迭代,驾驭难度可想而知。
大规模量产811,容百和正极厂商们都准备好了,产业链也准备好了吗?
或许等到NCM811一统天下的那一天,这正极材料的混战也就该结束了。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