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应该如何定义?笔者以为不应该终止于从车上退役,因为退役后的电池仍有70%左右的容量,具备较高的梯次利用价值,梯次利用仍然是动力电池生命周期的组成部分。因此,退役后的动力电池也应监管到位。但遗憾的是,目前退役后的动力电池监管却处于空白状态,这让不法分子瞄准了政策“漏洞”,造成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混乱状况。
2017年始,我国实施动力电池编码制度,保证了动力电池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责任可究,对于规范市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事实上,编码制度不仅对在用车的管理非常有效,对于梯次利用和报废回收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多家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企业的技术人员告诉笔者,退役的动力电池需要检测后才能使用,如果把整包电池拆开来单独检测不仅耗时,而且成本很高,这样会把退役电池的低价格优势完全抹杀,如果整包检测则会大大降低成本。其实,现有技术已经可以检测整包电池的健康状况,通过编码找到不合格的电芯,用技术手段屏蔽这节电芯充放电,或者把坏电芯挑出来。但令梯次利用企业为难的是,他们并不能轻易得到编码数据,便难以整包进行检测。
梯次利用企业获得编码数据的难点在哪?答案就是整车企业。整车企业掌握着本企业售出车辆的全部动力电池编码,但有些整车企业对于梯次利用企业索要编码并不积极配合,这导致部分梯次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降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现有政策没有强制要求整车企业必须提供退役之后的动力电池编码。
编码线索的中断导致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进入不透明状态,不透明状态又为不法分子从事非法勾当提供了保护。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乱象已有一段时间。
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修订现有政策,要求企业提供退役之后动力电池编码情况,这样有助于提高梯次利用企业的积极性,也能防止回收乱象的任意滋生。整车企业也应主动作为,承担应有的责任,积极提供动力电池编码,防止灰色地带的产生。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