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能源局和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联合编制的《2019-2020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正式发布。报告指出,随着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进入调整之际,充电基础设施产业正在加快与其他产业融合的步伐,充电运营商开始转变市场角色,由单纯充电设施运营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和出行商转变。
报告原文链接:2019-2020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
与此同时,充电设施行业的发展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下一步,如何完善相关政策体系,积极促进汽车、充电设施、电力等行业良性发展,成为能源生态圈发展的关键。
2015-2019年中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单位:座)
2015-2019年中国公共充电站保有量(单位:座)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调整期
近年,我国汽车电动化明显加速,当前电动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00万辆。有市场就有需求,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需要大规模的充电网络支撑。《报告》指出,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一系列的最新数据最为直观。
《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2019年,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19年,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已达到51万余台。充电站同样保持长足发展,数量增加密度提高,充电站保有量由2015年的1069座增加到2019年的35849座。
2019年1月—10月,全国充电桩数量同比增加46.5%,继续保持了高速发展趋势。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是公共充电桩的主要集中地,其中南方电网公司服务范围内仅大湾区(港澳除外)、海南省的社会电动汽车充电电量就达35.8亿度、增长近50%,充电量、充电设施容量增长十分迅速。
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的蓬勃发展为电动汽车车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车桩比水平持续提高,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保有量配比由2015年的7.84:1提高到3.50:1,极大地改善了新能源汽车车主充电的便利性。
作为解决能源结构问题、促进环境保护的国家战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随着2019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大幅退坡,从2019年7月开始,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了明显下滑和连续负增长,截至2019年12月,累计产销量分别为同比负增长2.3%和4.0%。《报告》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随国家政策的调整进入了相应的调整期。
政策的调整与支持是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为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平稳转型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编制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十四五”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
与此同时,各个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逐步落实政策要求,推动当地充电基础设施发展。例如北京、广西等地区发布充电基础设施补贴奖励政策,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转向充电的要求,通过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两个维度考核并发放补贴资金;各地方政府加快地方政府充电信息监控平台的建设,根据《报告》,目前全国超过20个省、市已开始或完成地方政府平台建设。
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发展趋向成熟
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增长,充电设施行业在建设和运营实践中积累了相应的经验。目前来看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发展日趋成熟。
《报告》分析,目前,充电设施产业形成大型运营商为主,小微运营商为补充的市场格局,以特来电、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等为代表的8家充电运营商仍然是市场主力,占市场份额达90%。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作为”,提高充电设备品质。根据《报告》,中国充电联盟于2017年启动“车桩融合畅行游互操作性测试活动”,旨在测试充电设备的品质,截至2019年,连续3年的结果表明,充电设备的充电成功率由91%增长至98%以上,充电兼容性取得突破性进展。
用户充电体验和充电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车桩信息互联互通是保障二者的基础和关键,目前充电运营企业和主流汽车企业不断深入合作,形成车桩信息交换数据边界和交换机制。与此同时车桩信息交换技术和标准也正在逐步完善中。这些都是主要制造商、运营商更加理性面向充电需求的变化,加快充电技术创新、调整优化充电设施建设布局的体现,也是服务运行水平和充电设施运行效率提高的保障。
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充电需求,充电技术创新在持续发展。2019年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与标准体系都得到了补充和完善,各种充电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新型充电设施不断涌现。大功率充电技术、交流交电插座、无线充电、小功率直流充电技术及换电模式形成对充电市场的有利补充,用户体验得以增强。
以大功率充电技术发展为例,目前大功率充电技术在长续航里程汽车、出租、物流、网约等运营车辆、高速公路充电等很多生活应用场景中有很强的市场需求。对此,我国目前的大功率充电技术发展已经从理论走向了实际,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根据《报告》,2016年大功率充电技术被提出,经过2017年开展预研工作并启动充电示范项目建设,到2018年开展技术研究与样机研制工作,到2019年示范工程建成投运并开展了试车测试。目前,充电设施企业已在北京、南京、深圳等地建成大功率示范站,发展迅速。
但目前,我国充电设备行业仍存在制造商众多,规模大小不一等诸多问题。随着国家加强对充电设施行业的管理,充电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充电设备采购成本的压缩,拥有核心技术、产品质量好、售后服务好的厂家将成为行业的胜出者。
信息互联互通:让用户充电更便捷
目前充电行业仍是多家充电桩运营服务商并存的现状,不同运营主体的自用、专用、公共充电设施已分别提供其对应的服务,电动汽车用户在给汽车充电时需要安装众多APP、办理多张充电卡,充电服务的不兼容给电动汽车车主带来了诸多使用麻烦。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的互联互通是解决上述问题,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关键,也是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迈向新台阶的必经之路。
在充电行业,互联互通,就是将充电运营商的电站信息以及充电服务开放给第三方,以实现在第三方平台上展示充电运营商的电站基础信息、设备实时状态,以及发起充电业务的对接。信息的互联互通是为用户提供便利服务的重要基础,也为政府提供数据服务提供保障。在此过程中,需要连接的数据主要分成三个层面:静态数据,动态数据和充电服务数据。其中静态数据主要包括充电桩所在的位置信息;动态数据主要包括目前充电桩的状态,充电价格等;充电服务数据则主要包括充电时间、充电价格、结算信息等。
目前,中国充电联盟的各个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按统计要求,每月定期上报静态数据,数据对接到国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监控平台上,在国家平台上实现了静态数据的互联互通。在各省市级平台上,当地运营商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上报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实现了本省市内的信息互联互通。
根据《报告》,由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支持的项目——国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监控平台(国家充电平台)目前已经全面上线使用,可实现桩与桩、车与桩、企业、省市、国家平台的互联互通,可以有效解决电动汽车用户面临的找桩难、充电难、支付难等问题。
截至目前,已完成国内主要15家大型充电桩运营商的平台数据信息接入。对于重点区域及省级平台的接入,目前已完成北京、上海、贵州及新能源电动汽车国家平台4家单位的对接工作,后续吉林、重庆等平台也将陆续接入。目前,该平台可以实现数据监控、支付结算、充电业务、基础资源四大业务功能。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