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源服务表现形式多样,但概念仍未明确,且各地项目总体进展缓慢,暂无可复制的盈利模式,研发路径也仍在探索之中。
近期,电力企业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动作频频。
4月初,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A股IPO申请材料获得证监会接收;国家电投组建“综合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探索综合能源服务领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而在3月底,国网控股的涪陵电力也已率先试水综合能源服务。
近年来,国家政策相继出台、市场需求逐步扩大、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极大推动了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相关项目遍地开花。不过,包容性虽强,但业内对综合能源服务的概念仍无统一定论,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相关企业研发也处于探索中,这些都给综合能源服务的未来打上了问号。
综合能源服务到底是啥?
综合能源服务横向可实现“电热冷气水”连接,纵向能打通“源网荷储用”互动,但正因表现形式包罗万象又模棱两可,业内对其概念没有定论。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霍沫霖公开撰文表示,综合能源服务是将能源销售服务、分布式能源服务、节能减排及需求响应服务等三大类组合在一起的能源服务模式,在中国这将是一个数万亿元级的巨大市场。
杭州数元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MO俞庆认为,从市场战略意义上看,综合能源服务可能是个伪命题。“综合能源是个‘筐’,啥都能往里装,似乎除了管制业务之外,所有与能源沾边的服务都可以算综合能源。一个概念一旦过于宽泛,也就意味着落地艰难。”
业内人士认为,综合能源服务包含两层含义,即“综合能源供应+综合能源服务”,销售商品和服务,包括能源规划设计、工程投资建设、多能源运营服务以及投融资服务等。从技术角度看,综合能源是“真命题”,而且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刚需。
那么,综合能源服务的“筐”里装了什么?霍沫霖认为,对同一大类中的不同细分领域,可以称之为综合的专项服务,例如销售服务、节能服务等。“过去早已存在这样的业态,但没有带来跨界整合的影响力、市场发展的新动能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综合能源服务能赚钱吗?
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综合智慧能源专家委员会2019年发布的《综合智慧能源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目前综合能源服务项目总体进展缓慢,这也引发业内普遍质疑——综合能源服务到底能不能赚钱?
《报告》显示,综合能源以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为基础,目前供能成本明显高于传统燃煤供能成本,仅局限于环保要求高、经济承受能力强的发达地区和工商业高端用户,缺乏可复制的盈利模式。
此外,入不敷出导致项目营收雪上加霜。以增量配网项目为例,政府为招商引资承诺园区内企业较低的用能价格,另一方面,又对配网建设自动化水平控制系统提出较高要求,导致整个项目高投入、高成本,无法盈利。
华东电力设计院智慧能源室主任吴俊宏认为,最优的综合能源服务,是以综合供能为基础、供给侧到需求侧一体化的区域型项目。
2016年,国家能源局发布一批多能互补示范项目,经测算收益率可观,但因电力市场建设不健全,进展并不理想。
针对单一用户侧的用能服务,吴俊宏表示:“部分节能公司毛利率可观,但具体到项目最终收益就未必了。这种服务开发成本很高,但又是改善型需求,并非刚需,这种情况下用户很难主动买单。”
综合能源服务咋搞研发?
在探索综合能源服务商业模式的过程中,企业最关心研发。
俞庆认为,未来综合能源企业分投资型、工程型、服务型、平台型,每类企业都有核心技术和资源,单纯靠客户关系的综合能源企业相对会面临较大竞争。“服务型综合能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产品技术、运营技术和数字化能力。”
对于数字化技术,能源专家童虎公开表示,目前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转型的研发路线普遍存在“重自研、轻集成”的误区。“建议考虑采用集成路线完成技术研发,不必完全把技术放在外包厂商手里,而是缩短初期时间,实现快速积累与业务突破。但业务需求、集成系统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外面找不到可集成产品时,还是要自己大力气做研发。”
对此,俞庆表示赞同。他表示,数字化能力、数字化技术和软件,并不等于数字化平台,开发一套软件和开发一个可持续迭代的平台是两码事。“数字化的核心,在于能否基于商业价值逻辑,构建能源运营的核心业务,基于不同业务场景,思考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这些服务如何产生合同,客户价值实现过程中需要什么数据,这些数据如何获得、管理、支撑业务活动。在上述思考的基础上,才能确定自己开发还是技术合作。”
“当大多数综合能源企业都觉得自己可以开发一个软件,恰恰说明他们既没有想明白要干什么,也没想明白怎么合作才能利益最大化,这也是产业不成熟的表现。当下,服务型综合能源企业最需要积累的是能源运营技术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再考虑数字化落地的合作方式。”俞庆说。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