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全国政协委员曹志安:推进储能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调峰电源建设

   2020-05-27 中国城市能源周刊21500
核心提示:配套发展储能及调峰电源,以满足系统调峰需求为导向,推进储能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调峰电源建设,推进火电灵活性改造,建立调峰
配套发展储能及调峰电源,以满足系统调峰需求为导向,推进储能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调峰电源建设,推进火电灵活性改造,建立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化投资回收机制。

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五省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增长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

其中,广东是我国经济第一大省,承载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2019年,广东省GDP达到10.76万亿元,约占全国11%;海南正围绕“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打造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广西亦发挥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着力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云南则正建设连接南亚东南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推动形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开放前沿;贵州也正加快形成绿色生态廊道和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云南、贵州两省近年增长势头强劲,GDP增速连续三年排名全国前三。

在区域发展战略的带动和区域政策的支持下,南方五省区将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对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曹志安认为,为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必要积极谋划能源电力发展新思路,推动构建南方五省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能源电力布局。

南方五省区能源转型升级紧扣“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持续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能源电力发展呈现新特征。

一是电力需求超预期增长。2019年,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1.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比全国增速高2.4个百分点,“十三五”前四年年均增速6.7%,比国家“十三五”电力规划指标高出2.5个百分点。

二是电源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南方五省区电源装机3.4亿千瓦,发电量1.3亿千瓦时,其中非化石能源装机、电量占比分别达到54%、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实现清洁能源充分消纳,2019年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超过99%。

三是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断加强。建成“八交十直”西电东送大通道,送电规模超过5000万千瓦,2002年至今累计送电超过2万亿千瓦时,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东部的碧水蓝天和经济社会发展。

曹志安指出: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海南自贸区(港)等建设的持续推进,南方五省区电力需求将持续稳定增长。但受限于资源禀赋、能源“双控”、能源安全等因素,南方五省区能源电力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一是电力供应后劲不足。西南水电开发接近尾声,沿海核电开发存在不确定性,煤电受能源“双控”和排放指标等约束开发规模受限,南方五省区无论是送端电源基地的云南、贵州,还是受端负荷中心的广东、广西、海南,都将出现电力缺口,预计2025年南方五省区电力缺口超过3000万千瓦,其后电力缺口将不断扩大。

二是能源转型对电网提出更高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电力发展将进入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提质转型期,风电、光伏发电开始平价上网,可再生、分布式能源快速发展,“产消合一者”不断涌现,多能互补、多网融合方兴未艾,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电网提出更高要求。

曹志安认为:

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应对能源电力发展新挑战,需要立足全国,结合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条件,统筹区内外两种资源,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构建南方五省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能源布局。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大力推进区内电源发展,推动能源电力结构清洁化转型。积极发展新能源发电,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西部云南等资源优势省份,积极推进陆上风电、光伏开发;广东、广西等沿海省区结合技术经济进步,积极稳妥发展海上风电;各省区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分布式新能源。进一步推进水电开发,大力推动内金沙江流域龙头水库开发,优化云南省电源整体出力特性,稳定南方五省区以水电为主的“西电东送”格局。

安全高效发展沿海核电,稳妥推进广东惠州、汕尾,广西防城港三期、白龙等核电规划建设。因地制宜发展调峰气电,在粤港澳大湾区等负荷中心和重要城市规划分散建设一批调峰保安气电,保障重要城市供应安全,提升系统调节能力。优化发展清洁煤电,充分认识清洁煤电的基础保障作用,加快推进南方五省区已核准煤电建设,在贵州资源基地、两广沿海地区规划储备一批清洁煤电。配套发展储能及调峰电源,以满足系统调峰需求为导向,推进储能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调峰电源建设,推进火电灵活性改造,建立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化投资回收机制。

2.积极引入区外经济清洁电力。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发展呈逆向分布,能源清洁化转型必然要求大力推进西北风光煤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初步考虑“十四五”期间谋划10—20个能源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西电东送、北电南送”发展,满足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

南方五省区区内部资源保障能力不足,有必要在稳定区内“西电东送”的基础上,立足全国,积极引入“北电南送”,推进西北综合能源基地清洁能源送电粤港澳大湾区等负荷中心。一方面将清洁能源输送至全国经济效率最高的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大湾区中心城市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优势和承载能力;另一方面有效促进西北清洁能源开发,将西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3.加强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特色和优势,联合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用产研学”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新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提升发电持续稳定性,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和接纳大规模新能源发电能力,突破大规模新能源消纳瓶颈,为构建灵活多元、多能互补的电源供应体系提供保障。

同时强化新能源研究试验基地建设,在广东沿海地区建设海上风电研究中心,开展海上风电机组性能研究,柔性直流输电并网系统性能测试和验证,以及高端装备研发,促进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产业蓬勃健康发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