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2003年选择了LED,那么是否还会有今天的中盛光电?
“那时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对许多行业进行梳理和调研,精选到最后,需要在光电和光伏行业中二者选其一。”王兴华回忆,最后之所以选择光伏,是基于LED行业中盛光电永远不可能成为最核心企业的判断,“但是光伏我们可以做出很独到的产业模式”。
7年时间过去,中盛光电已成长为全国首家、全球十大国际太阳能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并在美国、德国、意大利、韩国设立4家分支机构。2010年,中盛光电拥具685兆瓦的从硅棒到组件的全产业链产能,较之2009年的280兆瓦增长245%,而2007年这个数据仅为25兆瓦。
“我们这一批人很庆幸进入这一行业。”王兴华是中盛光电集团董事长,其感慨,从杨怀进、施正荣、高纪凡、苗连生,到彭小峰、舒桦,这个行业的领军者都在为2012年前真正实现光伏发电1元/度努力,以使光伏发电成本相比常规燃煤发电具备价格竞争力。
中盛光电仅仅是过去10年中国光伏太阳能市场高速成长的切面。201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将占据世界的一半以上,产量较2009年的4.38G瓦或有翻倍成长,连续4年蝉联世界第一位,并出现诸如保利协鑫、赛维LDK、无锡尚德、常州天合、晶澳等世界知名的光伏企业。
2010年数据:产量翻倍
记者:当初为什么有做光伏可比光电做得更好这样的认知?
王兴华:当时要下决定很难,无论是光伏还是光电,都是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调研而选定的,其间投入大量心血。
为什么当时会选择LED,因为当时2003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一个半导体照明工程,但是看了很久,觉得如何做LED永远不可能成为最核心的企业,因为前面有很多家企业在里面,上游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科锐、飞利浦、欧司朗、日亚等少数外资企业手中,你也不会有什么新的模式可以做出来,也看不出做得时间长了会占据一个战略核心位置。
光伏那时候刚起来,但我们完全有可能做出很独到模式的行业。仔细调研之后,我们决定做太阳能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即提供从电站开发、电站EPC、电站维护至电站投融资等整套服务,就像汽车4S店。现在我们的技术和商业运作模式还是很有门槛的,很难去复制。
记者:2010年行将结束,最近包括德国、西班牙、捷克等主要光伏市场都在大规模减少上网电价的补贴,有分析机构会认为明年中国的许多光伏企业会过得十分艰难。已经掌握有多少明年的订单?
王兴华:2009年我们的产量为115兆瓦,但目前的产量已达到270兆瓦左右,全年的产量预计会达到310-320兆瓦这样的一个规模。
事实上,受益于国外市场需求的旺盛,今年我们97%以上的产品均销售到国外,市场主要以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美国为主,中东地区和非洲也有一些销量。
我们2011年的订单主要集中在国外,事实上在11月份我们已将一季度60%的产量订完,现在这个比例已超过70%,整个订单量接近100MW,主要客户还是集中在德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几个主要国家。
因为国内市场的不确定性,也许会在明年启动,乐观的会超过1个G瓦的安装量,所以我们会对国内市场做个余量安置。如果国内没有启动的话,会将其放到国外。
国内市场启动
记者:对于光伏市场前景的看好,尚德、晶澳、常州天合等企业都在扩容,将要在2011年迈入“G瓦”俱乐部的行列,中盛光电明年有没有一个扩产的计划?
王兴华:我们有自己投资的计划,项目方面明年投的比较多,事实上有些项目在今年已开始开建。明年年底组件应该会有700兆瓦左右的产能,前端从硅棒到电池的一体化产能约有400-500兆瓦的产能,加起来明年年底或后年年初会达到1.2G瓦左右。
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规划,主要是依据市场的需求来决定扩产的推进进度。我们的销售渠道和其它公司不一样,我们自己的工程用量比较大,所以在销售方面问题不大。
记者:中盛光电新近刚与台湾新日光签署了370兆瓦的电池供货协议。新日光占据你们外购电池量的多少份额,与其它的台湾厂商是否也有合作?
王兴华:我们的组件比较大,但电池量不能完全满足,事实上也没有要求两者产能一致,因为我们希望在产业链中间有一个长期的配合。
新日光优势在于做电池,与我们有多年的合作。新日光供量占了我们外购电池量的60%-70%,我相信这也是大陆两岸厂商合作紧密的一个证明。事实上,我们几乎跟台湾所有的厂商都有合作。
记者:美国“301调查”带给中国光伏企业的不仅是市值缩水,更是2010年及更远的将来开拓美国市场的计划重置,如无锡尚德在美国设厂,保利协鑫也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但海外设厂也面临一个成本问题,对于海外布局一块,中盛光电会有何考虑?
王兴华:我们研发和工程设计在海外已经有了,但从长期来看,我们不排除在国外建设制造工厂,这也是规避贸易摩擦的有效方式。
我们现在做新设备的解决方案,产业链的前端很难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