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阳光电源顾亦磊:中国储能产业如何破局?

   2020-07-15 储能100人577810
核心提示: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大规模渗透,储能的发展逐渐被提上日程。不管从国家政策导向还是企业布局来看,2020年中国储能市场的发
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大规模渗透,储能的发展逐渐被提上日程。

不管从国家政策导向还是企业布局来看,2020年中国储能市场的发展重心已经从电网侧转向可再生能源并网。尤其“新五大电力集团”在光伏领域布局的加速,无疑将进一步助推储能产业的发展。

作为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应用的关键支撑技术,储能是一个难得的大产业机遇,但也是一个两眼一抹黑,连技术指标都不稳定,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新赛道。

在产业发展初期,行业既存在“无知”的问题—对电池及电化学储能的安全研究不够,防范方法缺失;又存在“知而不行”的问题,有的存侥幸心理,有的是从成本考虑,生产品控标准不严,安全防护“减配”。

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储能的商业化进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商业模式并没有形成完整的闭环,属于典型的政策性市场。行业之变在哪里?破局行业的关键是什么?近日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兼光储事业部总裁顾亦磊博士,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高管,他回答了有关储能市场预测、政策建议、标准制定等问题,核心观点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点:

只有储能成本降到一定程度,这个市场才有可能会突然爆发;

“光+储”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平价虽然有很大挑战,但依然可期;

储能的调度权、使用权可能不是单一的主体,因此价格和交易规则的制定变得非常重要;

在国内电力现货市场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国家层面应该出台政策明确配套储能如何使用,有了这些,储能的标准制定和配置才有依据;

短期内,建议各省区储能政策保持2-3年的稳定性,维护储能市场平稳发展。


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兼光储事业部总裁顾亦磊

01储能发展的逻辑与光伏不同

阳光电源作为国内既从事光伏又从事储能的企业之一,与光伏产业的成长对比, 您认为目前的储能产业处在哪个阶段,储能产业有哪些不同点?

顾亦磊:储能的发展历程和光伏不太一样。光伏始于政策补贴并且逐渐退坡,市场逐步增长、培育到一定规模后,光伏成本会不断下降直至自身具有经济性,就不再依赖补贴了,自身可以健康地发展,所以光伏的发展规模是逐步发展起来的。

但储能一开始就没有补贴,所以当储能设备比较贵的时候没有经济性,只有极少的示范性项目,装机容量特别少。而只有当储能成本降到一定程度部分市场有经济性之后,这个市场才有可能会突然爆发。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如果光储、风储综合成本也能达到平价的话,那么储能将会出现第二次爆发,未来储能的发展是随着成本的阶段性降低,而呈现阶段性爆发。

光伏平价时代的到来,对储能意味着哪些机会和挑战?储能是必须的手段吗?在您看来,光储平价大概在何时会实现?

顾亦磊:随着平价时代的到来,风、光将迎来规模化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间歇性与随机性会给电网带来挑战,此外还有电网的消纳问题,储能必将借势而起。

虽然储能和火电都可以解决波动性和间歇性难题,但是从长远来看,火电规模将会被大限度压缩,以减少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减轻生态环境压力,所以,储能将是最灵活、最经济的手段。

未来2-3 年内,“光+储”将在全国得到市场化发展,虽然“十四五”期间实现平价有很大挑战, 不过随着光伏组件和电池技术的进步,将带来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光+储”实现平价还是可以期待的。

02产业破局需“多方合力”

目前国内“新能源+储能”在很多地方是强配模式,比较有争议。如何从根源上理顺储能发展的逻辑?

顾亦磊:合理的方式应该是放开电力价格机制,例如,通过电力现货价格机制的建立,储能的价值就自然能得到体现,不需要强制装储能,而是经济利益驱动大家投资储能。但目前中国电力改革还没走到这一步,所以期望通过强制配储能的手段来推进储能发展,这里面矛盾就比较大。

实质上,一个是市场经济,一个是计划经济。要从根源上理顺储能发展,就要建立灵活的电力价格机制。并且,储能在本质上是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新能源替代火电所带来的碳排放价值也要在价格中体现出来。这样,“新能源+储能”就能得到更健康地发展。

储能产业涉及利益主体众多,储能产业要想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在产业的顶层设计上,您有什么样的建议来合理分配各方利益?以促进产业长效机制的建立?

顾亦磊:首先,应该逐步建立终端峰谷电价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探索储能容量电费机制,试点储能容量市场。在此基础上,可以重点培育“第三方独立辅助服务提供者”市场角色;探索、试点辅助服务参与方从发电侧延伸至用户侧的新机制;

其次,尽快明确储能项目身份和其参与电力市场的主体身份,建议不同容量的独立储能站,可接入不同电压等级,希望得到公平调度和公平报价;

再次,为促进产业的平稳发展,建议各省区保持政策2-3年的稳定性;

最后,建议国家从储能系统集成、储能电池供应、逆变设备供应、储能安全等领域,重点培育一批具有突出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龙头。

从长远来看,储能需要通过电力市场来构建商业模式,但对众多储能企业和从业者来说,目前看来似乎太过遥远。从现实角度看,您觉得国内储能产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顾亦磊:政府要求光储和风储强制配套也是推进储能的一种方式,本意是好的。这种做法从技术角度看并不是最好的,从发挥储能经济性最大化的角度来讲,只是跟光和风的发电侧配合,还不能达到最佳效益。

另外,它的经济性还受到电网调度方式和频次的很大影响,所以发电集团要投资储能,经济性并不可控,而且也很难确定所需要的储能设备的性能指标,更无法谈什么标准了。由于目前没有明确的说法,未来的收益是不确定的,大家可能会倾向于配置性能较差、初始成本较低的储能产品,这可能会导致市场上充斥低性能的储能设备,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建议国家出台政策明确配套储能如何使用,包含使用频率、每次使用容量及使用时间等。有了这些输入条件,业主就比较容易计算配置什么样性能的储能最合适,经济性最好。如果没有明确的承诺,业主对储能产品的选择就没有依据,并且标准的制定也没有依据。

目前国家层面针对储能出台了相应的国标标准,但是在业内并没有很好地执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在您看来,这些标准的门槛是高了还是低了?

顾亦磊:如上所述,储能的使用细则不确定下来,产品标准成为空谈。举个例子,都不清楚是一天调度一次还是一天调度两次,还是一年才调度一次,或者一次都不会用,那如何制定标准来定义储能的次数寿命要求?

在国外,使用规则很明确,所以客户能制定出很详细的产品性能要求,比如每一年衰减之后的容量要求都会明确给出,但国内基本没有。在不清楚使用细则的情况下制定出产品标准,那是盲目的标准,盲目的标准怎么可能被很好地执行呢?标准是高了还是低了的判断更加要结合使用规则,不然就没有答案。

03阳光电源如何发力光储战场

阳光电源是新能源企业中最早涉足储能的企业之一,促使阳光电源做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顾亦磊: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储能是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应用的关键支撑技术。同时,储能与阳光电源光伏业务、风能变流器业务既存在技术协同,又存在市场协同,所以阳光电源早在2006年开始布局储能业务,是国内最早涉足电网储能的企业之一。

2015年,阳光电源携手三星SDI成立储能合资公司,布局储能全产业链,进军储能系统集成领域。目前,阳光电源已发展成为专业的电池、PCS、EMS等设备制造商及储能系统集成商,可提供风、光、储核心设备及高效协同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2018年,储能爆发的元年,阳光电源的储能业务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之后也保持持续稳健发展。截至目前,阳光电源已累计为全球1000多个重大储能项目提供了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未发生任何一例安全事故,以此获得全球许多客户的认可和信赖。同时,阳光电源锂电储能装机规模也取得连续4年位居中国第一的好成绩。

阳光电源在海外光储领域做了大量的项目,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有哪些方面值得国内借鉴?

顾亦磊:阳光电源高品质、高性能的储能设备和方案,广泛应用于海外市场,是美洲、欧洲等全球主流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备受海外客户青睐。例如,阳光电源在美国佛罗里达州1500V直流耦合光伏+储能的并网项目,是我国直流耦合先进技术在美国市场的首次应用,高度集成的“三维一体”设计,循环效率超90%的系统高效设计,降低客户的综合成本,为客户带来最大化的经济收益,由此获得美国主流储能市场的高度认可。

除此之外,我们安全可靠的直流侧管理技术,已获得系统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UL9540的认证,是国内首家通过此认证的企业,在储能市场开了好头,希望能带领国内储能行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在国内,由于存在储能使用标准不明确的问题,这些高品质、高性能的设备及方案在推广过程中就会阻碍重重。所以,为了避免储能高品质、高性能的设备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同时更好推动国内储能健康发展,我们建议国家能够更加明确储能使用标准,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针对国内相对不成熟的市场,阳光电源打算以何种方式演进?

顾亦磊:阳光电源将坚持以持续的“低成本创新”战略推进光储融合系统的研发,为客户提供质量最优、性价比最高的光储融合系统。

阳光电源将进一步加强研发创新,保持技术领先。一方面分别从电池系统、电气系统、系统结构、能量运行管理、内部控制、热管理、直流侧、故障快速分析与诊断、消防与预警等方面实现储能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的持续突破。

另一方面,坚持严格把控从电池系统到储能系统,再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安全设计,全面确保储能系统的可靠性、高效性和智能化,为客户提供全球一流的一体化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我们相信,国内市场的“不成熟”是暂时的,阳光电源将一如既往的集中优势资源,致力于高品质、高性能的储能产品的研发。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