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技术助力 厚积薄发 ——世纪新能源网专访中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洋

   2020-07-16 世纪新能源网启明979850
核心提示:2020年7月10日,2020长三角国际氢能产业人才峰会于张家港万豪酒店举办,会议中,世纪新能源网记者采访了中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
2020年7月10日,2020长三角国际氢能产业人才峰会于张家港万豪酒店举办,会议中,世纪新能源网记者采访了中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洋先生,此次采访中,胡董事长就记者关于人才储备、技术研发和市场预测、投资规划等问题做出了回答。 


 
细化投资,专注人才

近年资本对氢能产业的影响愈加强烈,在当今的投资风潮中,由于很多资本采取大范围投资的策略,进而稀释掉了一些项目获得资金的厚度,从而造成部分真正优质的氢能项目反而没有获得更多资金的尴尬局面。

对于此种局面,胡洋坦言,中车作为一家做制造、做实业的企业,无论是氢能的发展,还是氢燃料电池的发展,都与自身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说是与中车轨道交通之间的变革十分密切,正因为如此,中车在能源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一定会追踪氢能、氢燃料电池的技术和相应产品,这是中车投资的出发点。但中车的投资目的又非常清晰——投资人才或者技术,此点是中车区别于其他投资企业的重要点。

“我觉得真正能成功的投资一定是投入了最后有技术和产品,这个才能够维系一个持续的过程。”胡洋强调。

稳抓技术,布局产业

氢能作为一种对传统能源的替代能源,在某种角度来说,必然会促进其他能源使用的减少,这既是一种能源的替代,也是一类技术替代。一个技术的落地应用,有很多先决条件,现今制约氢能技术应用的主要原因便在于其经济性,所以氢能技术一直在不断地调整,乃至更新换代。

对于产业布局,胡洋介绍,中车除轨道交通之外,诸如在新能源客车等方面也有相应的布局。实际上中车对整个氢能的产业链也有着较深入的了解及分析,无论是制氢、储运,还是转化到应用的各个环节,中车都会有所涉及,但并不会全产业链建设。现今,中车正在完善技术储备,虽然很多技术是通用的,但是应用到特定的场景,便需要进行系统化的改造。“在未来的3~5年,中车的重点是持续进行技术储备,找到一些应用的场景,然后去作一些产品出来,让这些产品在运用的过程中做出调整并逐渐完善,通过技术的完善来降低成本。”

看好市场,开放合作

虽然氢能的发展现今仍然存在较多桎梏,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能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升以及能源供应服务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氢能将来必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活的各个场景之中。胡洋认为:氢能产业的前景值得想象。因为降低环境影响的能源发展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现今,我国正在加快发展氢能的步伐,国内已设立多个氢能建设示范项目,氢能的逐步发展必将改变现代的能源结构,发展前景光明。

在采访中,胡洋也提到了未来产业开发的决策——期待通过技术合作与产业投资达到1+1>2的效果。而对于未来的发展,中车将继续积极储备人才与技术,在基础上持续发力,为行业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发挥企业价值。

聚焦建设,产业集聚

全球氢能产业处于爆发式增长前夜。现今,全球能源新格局正在形成,而氢能技术发展与未来的产业化将可能产生新的能源地缘版图。目前氢能和燃料电池已在一些细分领域初步实现了商业化,预计五年后氢能将迎来产业爆发。

从国内来看,目前,氢能产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如制氢企业、加氢站等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等沿海地区。

谈到张家港的投资计划,胡洋表示主要缘于三点:首先,因为张家港的区域优势,并且政府选择了氢能发展的区位优势,长三角是能源使用比较高的区域之一。其次,张家港有很多氢能及相关企业,而产业集聚有将促使人才集聚,从而形成集聚效应。第三,中车在长三角地区已有较多产业布局,中车准备将上海作为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中心地点,如此,张家港跟上海之间未来将会形成一个半小时的高铁圈,那么中车将会享受到上海的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拥有诸多便利。

期待政策,喜忧参半

氢能源一直在摸索中前行,如今正在迎来技术突破的时代,制氢、储运、燃料电池等都在不断发展,国家的绿色发展战略让相关企业获得了发展契机,于此同时,诸多企业也都期待国家政策及相关标准的推出,实现产业的有序发展。

胡洋表示:“期待政府可以尽快确立氢能发展的战略定位,能在规划、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为产业中真正做事的人,提供一个方向”。而中车将继续围绕自身的产品和技术这两条线,稳定人才及技术储备战略。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完善,将来人才会很抢手,而个别企业的有意行为将会破坏市场上的人才吸引规律,从而造成人才的浪费。

胡洋认为,国家应该鼓励氢能发展,但不应该只是通过传统的补贴方式去简单化鼓励、促进。应该鼓励最终能够成型的技术和产品上,也就是说将鼓励放在成果上,而不是实行“你生产了多少我就给你多少补贴的扩产补贴上”。因为现今技术并没有跨越关键的阶段,应该是鼓励大家去研发去完善,而不是在眼前的基础上低效率地去盲目扩张。

最后,胡洋表示中国氢能的发展还需要达成更多的共识,需要业界去做更多的工作,中国氢能的发展,任重道远。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