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国网浙江电力董事长尹积军:能源互联网在浙江的探索实践

   2020-09-27 中国电力报684190
核心提示:9月26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协办的能源互联网形态下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高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
9月26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协办的能源互联网形态下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高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以下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尹积军在该研讨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全文:

九月杭城桂花香,千里逢迎秋风爽。今天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高朋满座、风云际会,来自党委政府、能源电力行业、科研院校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集聚一堂,畅想能源互联网发展未来,共谋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之路,携手迈向能源转型发展的新时代。作为本次高端研讨会的协办方,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得到了主办方与各位领导嘉宾的关心、信任和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围绕本次研讨会主题,聚焦能源革命的大背景,就能源发展趋势及能源互联网在浙江的探索实践,我想跟大家交流分享两点思考。

一、能源革命呼唤能源互联网

当前,世界能源发展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革时代,以电为中心、以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和电动汽车等新型用电设施广泛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我国作为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面临着能源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占比高、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提高能源治理水平,以更加绿色、安全、高效的方式满足能源需求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电力作为便捷、清洁和应用最为广泛的能源,在推动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中,承载着重大使命,肩负着三大挑战

第一,持续保证安全可靠供电。今年夏季,浙江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达到9268万千瓦,已超过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规模,即将进入亿千瓦级时代,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是重大战略问题。浙江省传统的一次能源匮乏,浙江电网作为典型受端电网,外来电占比超35%,特高压强交弱直混联运行,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新型用能设施大量接入,电网形态越来越复杂。对接“国内大循环”,协调省内外电力供应,根本保障浙江省长期能源电力需求,是我们的基本责任和重大挑战。

第二,持续支撑清洁低碳发展。浙江率先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截至2019年底,全省清洁能源装机1690万千瓦,是2015年装机规模的5倍。清洁能源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必然要求加大电网投入、优化电网布局,不断提升清洁能源输送消纳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和大范围优化配置,引导分布式能源健康发展,加快能源电力清洁低碳转型。

第三,持续提供质优价廉电力。扩张式电网发展模式下,依靠提高冗余来保安全,电网安全与效率难以同比提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提供省心电、省钱电、绿色电,迫切需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用能成本、控制能源消费强度,提升全社会能效水平。可以说,这些年能源电力发展就是在解决安全可靠、清洁低碳、质优价廉的矛盾中前进。传统模式注重解决其中的某一个矛盾、实现当期的目标,无法从全局、长远的高度来提供系统的、整体的、同步的解决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悉能源发展新趋势新变化,站在中国和全球角度,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发出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中国倡议”,为我国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转型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实现保障能源安全、推动低碳发展、降低用能成本“三重目标”指明了方向。国家电网顺应时代潮流,发挥责任央企的“大国重器”和“顶梁柱”的作用,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全力推动能源安全新战略和能源互联网建设在电网企业落地实践。加快构建能源互联网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

多种能源并存的生产和消费形态对能源互联网建设提出了客观要求。随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氢能、储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光伏、风电、核电、抽蓄等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电动汽车、船舶岸电等电能替代方式的广泛应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呈现清洁化和多元化的显著特征,急需尽快提升多种形式能源系统互联互通、互惠共济的能力,有效支撑能源电力低碳转型、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优化、各种能源设施“即插即用”灵活便捷接入,促使能源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能源互联网建设应运而生、势在必然。

当代先进的电网和信息通信技术为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契机和动能。特高压输电技术使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变为现实,柔性交、直流输电技术为实现潮流灵活调控、多供区动态互联等难题提供了解决路径。需求侧响应、精准负荷控制等技术为负荷参与电网友好互动提供了技术途径。低碳建筑、工业用能优化、冷热电三联供等高效用能及节能技术促进能源梯级利用,为降低全社会能耗水平提供了关键支撑。人工智能、云平台、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大幅提升了资源配置、安全保障和智能互动能力。区块链技术有效解决了能源互联网建设中数据融通、信任保护和多主体协同等问题。能源大数据技术对深度挖掘电力数据价值、支撑宏观形势研判、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高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电网的基础条件为引领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了信心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能源电力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浙江省委省政府寄予了先行示范的期望。从发展大环境看,浙江省的经济条件、行政效率、社会治理、市场化程度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都居国内领先,率先构建能源互联网具有现实基础。从能源电力发展现状看,浙江省拥有最多的能源种类,新能源发展程度高、应用范围广,率先建成以“两交两直”特高压为核心、以“东西互供、南北贯通”的500千伏双环网为骨干的主网架,清洁能源实现了全接入全消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已达38%,湖州“生态+电力”示范城市建设白皮书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京杭大运河全线公共水上服务区绿色岸电全覆盖。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中,国家电网公司对浙江电力提出了“走在前、作示范,打造示范窗口”的要求。对探索和实践能源互联网建设,浙江电力人充满着信心、激情和动力。

二、以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推动能源互联网的省域领先实践

能源互联网建设正当其时。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电网在连接电力供需、促进多能转换、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中的枢纽作用,将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作为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核心载体,发挥其引领力、辐射力、带动力,打造能源互联新形态,构建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创造能源互联网省域实践的浙江经验、浙江样本。

(一)高弹性电网的概念设计和框架体系

能源互联网形态下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是能源互联网浙江实践的核心载体,是传统电网向海量资源被唤醒、源网荷储全交互、安全效率双提升的电网升级,具有高承载、高互动、高自愈、高效能四项能力,能够解决电网源荷缺乏互动、安全依赖冗余、平衡能力缩水、提效手段匮乏等现实问题。下面我通过思路上“三个理念”引导、路径上“多元融合”赋能、结构上“四梁八柱”支撑,系统性阐述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的构建方式。

应对能源电力发展挑战,我们提出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的三个理念,一是“节约的能源是最清洁的能源”,以提高能效水平促清洁低碳发展;二是“节省的投资是最高效的投资”,以提升辅助服务能力促精准高效投资;三是“唤醒的资源是最优质的资源”,以唤醒资源促提质增效。

方式策略方面,通过多元融合实现电网的高弹性,具体说,多元融合就是多元驱动,要素融合,即通过技术支撑、市场推动、政策引导、智能创造、组织创新的“五组赋能”激发驱动力,纵向融合源网荷储各环节要素,横向融合能源系统、物理信息、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各领域要素,发挥聚合效应,促使电网形态向高弹性转变。通过组织创新变革,构建与能源互联网相适应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凝聚合力,激发活力,为高弹性电网建设提供组织和动力保障。

体系结构方面,以“四梁八柱”为支撑,推进多元融合具体落地。其中“四梁”指的是源、网、荷、储四个电力系统核心环节,“八柱”指的是在网架、融合、安全、效率、资源、互动、市场、数智等八个方面开展电网功能的创新优化,具体包括:通过灵活规划网架坚强,加强电网承载力,实现清洁能源占比及电力电子设备占比“双高”情境下的广域资源安全灵活配置;通过电网引导多能互联,推进源网荷储四侧“即插即用”全覆盖,实现多种能源优势互补;通过安全承载耐受抗扰,促进三道防线整体升级,加强自主防御和自愈恢复能力,实现安全效率双提升;通过设备挖潜运行高效,释放规划、设计、运行、用电环节的交叉裕度,推动系统从增冗余保安全转变为降冗余促安全;通过各侧资源唤醒集聚,以多层级负荷聚合调动资源优势,促进需求侧分布式资源双向互动;通过源网荷储弹性平衡,移峰填谷缩小峰谷差,推进电力平衡转变为电力电量平衡统筹兼顾;通过市场改革机制配套,形成规则保障,激发互动活力,促进价值实现;通过科创引领数智赋能,推动两化融合,依托科技进步为电网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二)高弹性电网的建设路径

按照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共建共享的路径开展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通过创新驱动,催生发展新动能。倡导首创精神,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全力打造创新高地,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跨越,下好“先手棋”,加快向高弹性电网演进。能源供给侧,突破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安全控制技术,推动特高压交流环网建设,保障浙江第三、第四直流安全接入;突破新能源大规模消纳关键技术,满足未来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及沿海核电发展需要。能源消费侧,持续推进电动汽车、港口岸电等电能替代关键技术,助力节能减排;突破精准负荷控制及负荷聚合技术,提升互动能力;加快能源梯级利用、节能降损技术攻关,促进智慧社区、零碳建筑技术突破,降低社会能耗水平。能源传输侧,推进高端电气装备研制,培育直流电气设备产业链;推进电网人工智能调度及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智能化演进;突破源网荷储四侧“即插即用”及多场景灵活储能技术,加强高品质互动资源布局。

通过示范引领,应用落地见实效。发挥区域优势,点线面多维度打造与浙江资源禀赋、用能结构相协调的试点示范,加快功能跃升。攻关核心技术点,因地制宜开展直流配用电、低频输电、多场景储能、分布式抽蓄、电动汽车聚合调控、多站合一、能源大数据中心等突破性研究,通过针对性发力取得“从0到1”的原创成果,争创国内第一、世界第一。带动多条专业线,调动规划、设备、运行、需求侧各类资源综合应用,提升系统抗扰能力,依托可调节、可中断负荷和动态极限防御,提升系统异常恢复和极端情况下的生存能力,形成弹性纵深,抵御外部挤压。以规划、设计、运行、资产效率释放优化内部效益;以减少业务环节、缩减办电时间、降低办电成本释放社会效益,形成效率效益共享链路。形成功能展示面,发挥集聚优势,以杭州萧山亚运高弹性电网智慧示范区、嘉兴海宁城市能源互联网深化应用示范区等作为综合示范,集中体现高弹性电网功能元素的协调运作。挖掘技术优势,开展特色实践,打造未来能源互联形态实景。

通过共建共享,构筑能源生态圈。将分散的业态,通过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三流合一”,形成多方互利共赢的良好生态。能量流成为安全高效的物理基础,发电企业高效清洁利用能源,共同承担安全调节功能,参与市场化互动;能源传输企业公开公平公正地优化配置资源,提供安全高效智慧的能源服务;能源用户通过多种形式参与互动,共同促进系统安全和能效提升。信息流成为互通感知的数据纽带,通过大数据、大平台推动能量的数字化和透明化,政府携手各个主体建设能源大数据中心,推进能源治理信息共享。价值流成为社会能效优化的引导罗盘,政府部门为可中断、可调节负荷、抽水蓄能电站、电化学储能、新能源配额、分时电价优化等领域出台政策机制,实现价值共创共享;推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及区块链技术应用,保障价值分配,还原电力商品属性。社会各界形成价值共生,促成综合能效提升。

(三)高弹性电网的未来愿景

建设“能源互联网形态下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创新工作,为具象化体现发展状态,设置阶段目标“高清”场景,确保建设进程直观可测,发展短板快速定位,浙江电力制定了高弹性电网发展指标体系,由弹性指数、效能指数、互联指数三个维度构成,评价高弹性电网发展。其中,弹性指数表征在高比例外来电和大规模新能源挤压下电网静态承载和动态恢复的响应能力。效能指数表征电网全环节综合效率、电网释放的社会效益和全社会综合能耗水平。互联指数表征电网向能源互联网的演进水平,体现能源供给侧清洁化水平,消费侧电气化水平,电网侧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三流”融合程度。

通过清洁供给创建宜居生态,高效用能满足美好生活,合作共赢实现美丽蓝图,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推浙江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计划分两步走,高质量建设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奋力打造与“三地一窗口”相适应的能源互联网浙江样板。

2023年,依托高弹性电网初步建成能源互联网“示范窗口”,弹性指数实现国际领先,能效指数及互联指数达到国际先进。支撑4000万千瓦外来电受入,确保47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全消纳。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小于3.6小时。移峰填谷能力达到千万千瓦级别,推动浙江电能终端能源消费占比达到40%。源网荷储“即插即用”、能量路由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全覆盖。

2030年,高质量建成多元融合的高弹性电网,率先在浙江建成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三项指数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清洁能源、分布式抽蓄、电化学储能等全市场主体要素实现成本价格全疏导,综合能源实现业务融通、数据贯通、市场联通,支撑浙江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50%,电能占终端用能比例率先超过45%,单位GDP能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电力大数据全面支撑能源互联转型和社会精准治理,市场机制健全,电力法律法规完善。

以上是国网浙江电力对于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初步理解和探索。接下来,还会有院士、高校、企业界等专家学者交流发言,畅谈构建能源互联网的思想和建议,分享能源理论和科技发展最新成果。我们将虚心学习、借鉴吸收,集聚各方智慧,形成更加科学、更有成效、更具可操作性的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方案,力争在能源互联网建设上取得更大突破,为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浙江智慧”和“浙江样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能源革命的使命召唤催人奋进,改革创新的时代浪潮孕育新机。让我们携起手来,坚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发展目标,聚焦共同发展、坚持开放包容、抢抓创新机遇,谋划好、实践好、发展好能源互联网,共建共创共享能源发展新生态新成果,为美丽中国赋能,为美好生活充电。

最后,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和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