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科技厅网站公示了2019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其中,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规模化电池储能系统运行控制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一等奖。这是该公司继2017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后又一次获此奖项。
为深入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0年科技创新大会工作部署,国网福建电力制订推进“新跨越行动计划”科技创新行动方案,以公司战略为统领,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中心,以推动核心技术攻关为抓手,实施科技创新集中攻关、体系完善、机制创新、价值提升“四大行动”,为公司战略在福建落地提供坚强科技支撑。
抓优势 深植关键技术领域
9月23日,在位于福建晋江的电网侧100兆瓦级站房式电池储能电站晋江储能电站里,各种控制指示器闪着微光,设备平稳运行。该储能电站应用“规模化电池储能系统运行控制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成果——由福建电科院牵头研发的储能变流器、储能电站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实现了高精度自动跟踪出力计划指令。
通过研究该项目,国网福建电力掌握了海量储能电池规模化聚集应用技术,对推动大规模电池电站从兆瓦级向百兆瓦级集成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该项目成果不仅在江苏、广东等十余个省份推广应用,还出口到巴西、马尔代夫等国。
福建省是6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之一,数字经济规模达1.7万亿元,物联网产值超千亿元。同时,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落户福建,福清兴化湾初步形成全球领先的海上风机制造、安装、试验一体化产业。福建的数字产业和新能源产业集聚优势为国网福建电力在关键技术领域攻坚突破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国网福建电力围绕公司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框架中明确的3大体系和20个关键领域,依托5个省部级及以上实验室,先后申报2个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牵头承担1项863计划科技项目、18项公司总部项目;勇闯技术“无人区”,研发和掌握了海上风电接入、规模化储能运行控制、柔性直流输电等技术,实现了电网防风减灾、电工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
国网福建电力还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开展前沿技术预研,加快关键技术研究攻关,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同时结合生产一线中的技术需求及时立项,引导科研人员创造更多原创成果。
活机制 激发科技创新源头活水
今年3月份,通过招贤揭榜、公开竞聘的方式,福建电科院的许军成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极端环境运行与检测技术(国网福建电力)联合实验室实体化运作团队的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围绕强台风环境下电网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开展电网多灾害综合防治应对技术攻关。
许军介绍,相比以前,实体化团队有更充分的自主权,可以自行确定研究攻坚方向、组建跨专业柔性团队,灵活性更强。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谁有本事谁揭榜,谁最能干谁挑梁。国网福建电力以“揭榜挂帅制”组建实体化科技攻关团队,破除体制机制藩篱,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向电网防灾减灾、能源数字化创新等基础性、前瞻性科研领域发起冲锋,激发科技创新源头活水。
目前,国网福建电力已设立科技人才专项资金,建立科研项目分红激励机制;限制科研外包,坚持自主创新,提高研发的原创性和引领性,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该公司研究建立健全领导职务、专家人才、职员职级“三条通道”并行互通机制,完善科研管理模式,深化“放管服”;优化科研评价体系,探索多种激励方式;抓好成果应用,把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真金白银”,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
扩成效 建立矩阵式创新体系
9月16日,国网福建电力双创中心遴选出来的首批12项转化成果完成物资招标资质审查,准备投放到国网电商平台。
自今年6月揭牌成立以来,国网福建电力双创中心已初步探索出开放共享集智攻关机制、项目收益分红机制、创新成果孵化机制等工作机制,梳理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市场化推广的科技成果128项,推进电商采购项目12项,签约入驻了首批攻关团队和首批实验室。同时,该中心发出项目入驻、成果孵化转化征集动员令,并已征集到113个项目,积极申报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从年初起,国网福建电力着力整合创新资源,打造权威平台,建立以多层级多类型创新主体构成的矩阵式创新体系,加强创新主体与各单位及产业单位的创新协同和需求对接,提高创新效能。该公司与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签约,共建实验室,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攻克关键领域难题。同时,该公司力争建成公司级及以上双创中心和3~5个省部级及以上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社会开放共享实验室;深化两岸电网技术合作,建设闽台能源互联网技术交流中心。
在此体系下,国网福建电力在“一键顺控”“三化两全”调控体系、无人机和机器人巡检、配网智能规划、“电易+”大数据产品等方面的创新走在前列。走在攀登科技创新高峰的道路上,该公司将以双创中心为载体,突出先进性、实用性、影响力三个关键点,立足福建电网实际,快速迭代,做大总量、做优质量,形成更多更具含金量的创新成果。(原标题:攻坚“卡脖子”关键技术 提升科技创新质效)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