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先回顾两个行业媒体热点:
1、华能2887MW三北大基地大捆招标:昨天(12月15日)华能发布“华能高龙山二期等十九个风电项目第二批(1、4、5、6标段)1375MW风机集中预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三一重能拿下900MW,结果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其中标1上都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一期上都风场600MW风电工程投标单价约为3101元/千瓦(含塔筒,项目要求单机容量4.0MW及以上机型叶轮直径155m及以上,标1);第5标和第7标同样是投标最低价;5天前,12月10日,标7(辽宁铁岭宝力风电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三一重能预中标,项目容量150MW,中标价格3705元/kW,该标段同样为项目的最低价。至此,三一重能在华能2887MW的项目中中标1050MW,占比达到36.37%。
2、国电投2019年乌兰察布6000MW招标:2019年4月,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乌兰察布风电基地一期600万千瓦示范项目风机(机型>3.0MW)招标中标结果公布,上海电气以3179元/kw的低价中标1400MW,刷新中国陆上风电中标容量之最,当时,第二名的中标价格3600元/kw左右,高出第一名低价400元/kw左右。
如果说一年前上海电气的超低价(当时觉得不可思议)中标最大单体容量项目是一次破釜沉舟的试水,那么今天华能2887 MW招标三一重能中标1050MW则是风电投资企业的必选之举。
三一低价中标:是搅局,还是技术实力体现?
在今天看来,三一的低价在华能2887MW中中标率高达36.37%,回到几年前绝对给他戴上一顶“低价搅局”的帽子,因为2019年三一的风机年度装机排名尚未进入前十,无论怎么解释,绝对的低价搅局分子。但我们行业懂行的部分兄弟可能不太了解,三一重能2019年的利润率却是排名行业第二,所以说,三一是搅局者也在情理之中。但你规模做的大,不一定做的精(利润率)。销售100亿元的利润不一定能达到销售20亿元的利润总额,为什么这么厉害,根据我个人了解,三一重能在技术研发,产能交付和服务方面在行业的低调鲜为人知:
1,论产品:同样4.X-5MW的风机,三一机舱总量125Ton,秒杀行业同样的产品轻20Ton;首创4.X-5MW箱变置顶(当然这项技术还有同行在质疑),这项技术被很多同行诟病,但三一就敢干,加上箱变135Ton,比正常的双馈4.XMW风机还轻;同样3.X系列风机塔筒,同样的风况条件,塔筒总量轻20Ton以上;论配置,基本60%以上的核心大部件都是行业高配;
2,论交付,2020年交付近1500台(未经证实),平均交付的风机单机容量2.7-2.8MW左右,而主机的生产线就北京昌平南口一条生产线,是不是大家觉得很诧异呢?叶片三个生产基地,2020年自产外还外销100多套叶片(我是做叶片出身的,我能理解)。
3,论供应链:主轴,增速机,轴承等核心大部件都是外购,在主机品牌如此劣势的情况下,居然保证了近1500套的生产,是不是个奇迹呢?
再看运达,两年前,当年装机排名8名开外,而今前四之列,今年的交付也是1400台左右,其风机得到了包括华能,中广核,三峡,中节能等央企客户的赞誉和捧场,在这些客户的市场占有率中都是名列前茅,而在2018-2019年的招标中,同样也是低价中标,也算是2019年的风电主机的一匹黑马,时间证明,黑马有时候并不是靠偏门赢得市场。
从运达,到上海电气,到海装,到中车,到东汽,全国各地的生产基地都是近两位数,如果说是同样的交付数量,那产能效率高低如何可想而知,对比其他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也相当明了。如果说三一是低价搅局,作为民营企业,如果不挣钱,企业怎么生存呢,企业的利润是第一要务,何况还计划要上市。
平价风电时代的使命:迫使行业选择低成本高性能风机
风电的去补贴时代来临,就意味着风电行业的投资理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过去有补贴的时候,买谁的风机都可以,因为有补贴,风资源条件较好,在投资收益线上高很多,选择的余地很大,风机供应商的选择理由有很多,但是今天不一样,首先是价格,单位千瓦造价决定了项目能否开发,性能再好,风机价格高到不能达到投资收益最底线要求,风电开发商没有选择余地。
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购买交通工具,就这么多钱,还要一台小汽车,你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价格低于你手中的钱,功能都具备,你才可能选购,当然前提必须是满足小汽车的各项基本技术要求。对于风机而言,最高20-25年的寿命,再高的可靠性,再好的发电性能,寿命终止意味着产品性能过剩,研发生产符合平价时代需求的低价风机是风机产业的新目标,在风机寿命终结的同时,性能也同时终结,这才是王道。
简单案例,同规格日本汽车和德国汽车,日本车便宜。但从使用性能上说,作为交通工具,汽车满足性能即可,满足标准即可,所以日本汽车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而德国汽车虽然是安全和可靠的代名词,但性能的过剩就意味着价格的高昂,最终在市场面前也不得不低头降价适应潮流,同性能同价格(这个比例有点low,但是大致意思我想大家都懂)。因此,在平价时代,品牌的选择将会发生改变,在同质化的风机市场条件下,选择低成本高性能风机将是必然趋势。
低价不是搅局,而是风电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华能第二批公布的项目,中标单位除了三一重能外,其余中车,运达与明阳,都是低价中标。低价中标有时候觉得是个很low的代名词,但风机技术发展到今天,因为没有根本性的技术革命,无论直驱,双馈还是半直驱,其产品性能都没有根本性的差异,除价格外,差异就在可靠性(质量),交付与后期服务,低价是趋势,未来风机的供应商逐步要去品牌化,而是性价比,在性能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价格就是第一指标。质量能保证吗?当然,大家对三一,运达的低价中标交付质量表示怀疑,这一点我也表示怀疑。因为在低于同行300-500元/kw的价格形势下,还能保证质量,能做到吗?质量能不能保证,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留给客户做判断,不管怎么说,客户选择低价,也不是一时冲动,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综合评估,尤其是选择三一这样排名十名开外的供应商,球哥觉得风电客户是需要勇气和决心的。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还有运达,也是这两年的后起之秀,相比三一排名靠前而已。
坚持低价:未来风电(风机)才能竞争太阳能
本周召开的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上,水规总院院长郑声安透露:风电、光伏、水电“十四五”将不再做专项规划,都包含在可再生能源规划内。水规总院是国家能源局指定的风电光伏规划智库单位,其指导意见某些时候就代表了国家能源管理部门的政策导向。
为什么风光规划不再单独专项制定,原因何在?主要是基于国家能源局不想大包大揽,践行国家层面放管服改革,更重要的是让水电、风电、光电充分竞争,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让企业选择更低价格的电源。这也就意味着水,风,光的电价谁有竞争力谁就多发展。毋庸置疑,无论是度电成本还是单位千瓦造价而言,风电目前都高于太阳能光伏而言,都不是一个好的信号,风电行业本身如还不敏锐的注意到这一规划的变化,风电行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风电的未来把握在风电人自己手中,在降本的道路上,兄弟们只有不停狂奔才能走得更远!
(文中涉及到三一重能的有些材料是基于作者基于各方零零散散的信息获取,如有不对之处,还请同仁给予澄清为是)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