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将国网浙江电力作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示范窗口”,在浙江率先建设国际领先的区域能源互联网,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高质量发展之路。
同步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三重目标”,需要系统整体的同步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坚持更加绿色、安全、高效的方式,致力于能源转型。电力在推动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中,承担着转型中心环节的重任。
然而,传统电网在向能源互联网演进中,面临源荷缺乏互动、安全依赖冗余、平衡能力缩水、提效手段匮乏等困境,迫切需要加快高承载、高互动、高自愈、高效能四大核心能力建设,即电网需要对大规模电力供应、大规模清洁能源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具备源网荷储多元高互动能力,具备进一步强抗扰和自愈能力,具备高效运行能力。
浙江一次能源匮乏,外来电占比超35%;今夏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达9628万千瓦,已超过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规模,即将进入亿千瓦时代。浙江省内拥有13类电源,2019年年底清洁能源装机达1690万千瓦,但市场配置、需求侧联动手段匮乏,海量资源仍处于沉睡状态;且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和外来电基本不参与省内调峰,造成系统调节能力下降。
另一方面,规划、设计、运行、用电等多个环节的安全裕度交叉重叠,逐渐形成了以冗余保障电网安全的现状。2019年,浙江最大峰谷差达3436万千瓦,统调尖峰负荷95%以上累计时间为27小时。为了一年中的27小时尖峰用电,需要数台百万千瓦机组给予保障。而连续两年的工商业降电价和2020年阶段性降价,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电网企业经营状况,依靠规模扩张来满足用电需求的模式不可持续。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些问题显然不只是浙江一域的问题。今天,电网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已从电力供需平稳,转变为既要保障能源安全,又要推动低碳发展,还要降低用能成本的高质量发展矛盾,必然需要从全局、长远的高度提供系统整体的同步解决方案。
建设能源互联网形态下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看浙江的省域领先实践
从浙江发展大环境看,其经济条件、行政效率、社会治理、市场化程度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都国内领先,率先构建国际领先的区域能源互联网具有现实基础。
从能源电力发展状况看,浙江省拥有种类最多的能源电力生产结构,新能源发展程度高、应用范围广,率先建成了以“两交两直”特高压为核心,以500千伏双环网为骨干的主网架,清洁能源实现了全接入全消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8%。
浙江是互联网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疫情期间,国网浙江电力创新推出的“企业复工电力指数”“电力消费指数”“转供电费码”等数字产品,有力支持了政府科学决策和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针对浙江电网发展的痛点,国网浙江电力以“节约的能源是最清洁的能源、节省的投资是最高效的投资、唤醒的资源是最优质的资源”理念为先导,就能源高质量发展“三重目标”提出了系统、整体、同步的解决方案——建设能源互联网形态下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充分发挥电网在连接电力供需、促进多能转换、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中的枢纽作用,发挥其引领力、辐射力、带动力,打造能源互联新形态,构建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具体来说,就是以技术支撑、市场推动、政策引导、智能创造、组织创新“五组赋能”,促使电网形态向具有高承载、高互动、高自愈、高效能四项能力的高弹性电网转变,实现海量资源被唤醒、源网荷储全交互、安全效率双提升。
国网浙江电力初步完成了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的概念设计和框架体系构建,制订了弹性指数、效能指数、互联指数三大维度指数构成的高弹性电网发展指标体系;形成了“四梁八柱”支撑体系,推进“多元融合”具体落地。到2023年,弹性指数实现国际领先,能效指数及互联指数达到国际先进;支撑4000万千瓦外来电受入,确保47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全消纳,客户平均停电时间小于3.6小时,移峰填谷能力达到千万千瓦级别,推动浙江电能终端能源消费占比达到40%;源网荷储“即插即用”、能量路由关键技术实现突破,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发展成熟。到2030年,率先在浙江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三项指数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支撑浙江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50%,电能占终端用能比例率先超过45%,单位GDP能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电力大数据全面支撑能源互联转型和社会精准治理,市场机制健全,电力法律完善。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