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通过三大举措,实现新能源车2025年销售目标

   2021-01-11 新京报郑伟斌9951
核心提示:1月7日,新京报汽车新闻部联合千龙智库共同发布《2020年度新能源车品牌价值传播报告》,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发展进行了全面、
1月7日,新京报汽车新闻部联合千龙智库共同发布《2020年度新能源车品牌价值传播报告》,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性的梳理,重点呈现过去一年里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传播影响力以及存在的行业问题。

目前,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以及网联化的“新四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这将直接带动汽车行业的产业与价值重构。同时,国家与地方利好政策频繁出台,更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浪潮,为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与机遇之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该怎样抓住新的市场机遇,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又该如何与国际品牌进行合作或竞争?为此,新京报采访了中国城市中心国土产业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

通过三大举措,实现新能源车2025年销售目标


新京报:2020年11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总销量比例不低于20%,当前这一比例约为5%,这意味着未来几年该领域要实现快速增长,你认为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以完成设定的目标?

张国华:《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当前新能源汽车占比能达到5%,这意味着未来每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必须达到30%以上,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手段推动。

首先是要加强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推广应用。这主要是依托示范创建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在公交、出租、物流配送以及港口码头、枢纽场站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同时,未来要进一步引导电动化转型,在公交、物流、出租等公务领域先行试点燃油车禁售,再鼓励部分大气污染重点治理区域和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较高的城市优先试点燃油车禁售,甚至可以明确网约车中新能源汽车比例要求。

其次是研究完善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物流配送车等领域技术支持政策,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完善运营财政补助政策,稳定政策预期,给市场参与者明确的政策信号,避免市场的盲目性,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等方式来赢得市场。

三是支持加快新能源充电设施的建设。这里特别建议要通过多种方式,尤其是市场化的手段,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综合客运枢纽等交通设施建设配套必要的充电设施,消除新能源汽车车主远途旅行的充电忧虑。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既要利用跨国要素又要突破核心技术

新京报:《规划》同时要求我国新能源汽车要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这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意味着什么?又该如何与国际品牌“相处”?

张国华: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最迅速、竞争最激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资金链、产业链和技术链的样本意义,值得深入分析和思考。如果没有跨国的要素流动和要素的重组,没有国内外双循环新经济发展格局的相互促进,新能源汽车之路可以说是很难走通,更不用说要实现高速发展了。

虽然中国市场是全球汽车业最大的利润池,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赢家绝对离不开中国市场,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制造本地化的趋势下,我们要看到在中国市场上强劲的需求与国际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在相互拉动、相互促进、相互竞争。

目前,中美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各有优势、各擅胜场。美国的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在创新能力、整车生产规模、综合实力和品牌上优势突出;中国则拥有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市场,在电池技术研发和生产上,已经占据了全球前十强的绝大多数;欧洲正在赶超中美电动车的领先地位。

综合来看,中国企业应该从“竞”的角度去发力,提升自身新能源汽车技术实力和市场表现,持续提升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技术。

目前我国在电池技术方面全球领先,尤其是续航能力和电耗水平进步显著,所以要更进一步发挥在电池技术领域强大、成熟的产业链能力,充分利用中国制造产业链完善、成本控制等技术优势,抢占国际市场。

同时,中国企业依然要与外界保持合作,加强技术研发,破解电机控制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

以都市圈为核心载体,部署新能源充电网络体系

新京报:新能源汽车将受益于“十四五”规划期间的新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该如何据此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张国华:充换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的一个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网络。

不过,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相比,充电设施建设可以说仍然是滞后的,需要加大建设力度。特别是要优化结构布局,加强与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

同时,要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统一结算,来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提升用户的充电体验,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在部署新能源充电网络等基础设施时,要重点区域先行,在使用频率最高、应用需求最迫切的地方优先布局。以都市圈作为核心载体,在国内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区域,例如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地区,建设及更新充换电网络体系,与能源互联网相融合,提高投资效率,促进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并且,针对高频使用场景,对公交专用、出租专用、环卫物流专用、城市公交、城际快充等优先建设。加强社区智慧化管理服务,打造智慧平台鼓励用电波谷时段充电,实现电网容量的有效应用,削峰填谷降低电网负荷。

加强产业协同、共同创新,实现良性发展


新京报:经济与消费模式在不断升级变化,新能源汽车行业如何适应新形势,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内容?

张国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目的就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出行的升级需要。新能源汽车创新行业生态,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内容,这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首先是要聚焦用户当前最为关切的新能源里程焦虑、充电焦虑、安全焦虑,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安全水平。

其次要加大跨界技术融合,努力打造具有颠覆性的出行新物种,有效解决用户场景化的出行痛点,提升用户的产品体验。

最后要加强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充分利用金融工具链和数据业务链,打通新能源购车、保险、租赁、保养、维修、二手车、残值回收等全业务链,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方案,增强用户的服务价值体验。

新京报:电动化是目前行业的发展共识,也是我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为此,企业该如何布局,拓宽成长空间?

张国华:随着社会发展和用户需求变化,现在汽车产业的价值链、生态服务都在发生变化,并且由于汽车的“新四化”趋势,与通信、半导体、互联网等领域深度融合。这些仅仅依靠单个公司远远不够,需要加强产业协同、共同创新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同时,由于汽车涉及的高科技领域越来越多,像是涉及半导体、自动驾驶、电池等技术,涉及大量的核心技术。这些都需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对电池、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等方面进行超前部署,才能够支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此外,要丰富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加强在私家车、出租车、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等领域推广应用,聚焦仓储、港口、机场、矿山等重点场景,开展无人驾驶试点应用,推动渣土车、环卫车、电动叉车、工程机械车等专用车辆电动化。

并进一步以销售为中心,以客户、司机为中心,建立多样金融解决方案。创新服务类型,丰富能源补给方式,宜充则充,宜换则换。从电动车中提取相应的运营数据,帮助政府监管平台等提高运营效率,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下,积极发挥作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1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