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贵州光伏产业虽然抓住了补贴竞价的历史性机遇实现“逆袭”,但是放眼未来,不可能年年夺魁,必须调整自己的发展节奏。
日前,贵州省能源局发布消息,2020年贵州57个522万千瓦光伏竞价项目全部实现并网发电,继2019年后再夺全国光伏竞价项目第一。贵州连续两年成为全国光伏竞价项目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并网率最高的省份,一时引发业内讨论。
光照资源不佳、先天不足的贵州是如何实现光伏产业的“绝地求生”?又是否具有持续发展的后劲?
抓住产业转型契机
数据显示,贵州全省光资源比国内同类山区平均低20%、比北方地区低40%,是全国光资源最差省份之一,2019年前,因资源开发难、项目选址难、争取指标难和施工建设难,贵州光伏发电装机仅有170万千瓦。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告诉记者,近两年,贵州光伏产业的大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协调。“贵州形成了由省级官员挂帅、五级联动的光伏项目推进联动机制,召开全省光伏项目建设推进大会,全力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开展光资源研究,推动项目重点突破,推广大功率高效组件,展开‘山地光伏’项目,制定具有竞争力的电价,突破发展困境。此外,政府还通过倒排进度的方式,帮助企业大幅缩短了项目的各项手续办理时间。”
中国电建(4.030, 0.00, 0.00%)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新能源设计院总工程师黎发贵认为,贵州光伏的大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利好,并抓住了产业转型的契机。“2020年前后,光伏进入平价前‘最后一公里’,作为地方政府,贵州积极帮助企业抓住转型时间关口积极发展光伏。”
另外,贵州的电网结构相对较好也是其光伏产业实现“逆袭”的基础。贵州电网有近60%的火电、30%的水电和10%的新能源发电。“在光伏并网消纳上,当地政府积极通过利用水电、火电等输电线路,统筹21个项目打捆建设,减少成本5.5亿元。”黎发贵表示。
创新发展模式全力促进消纳
记者曾在贵州实地探访发现,在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环境下,要找到光照条件好、在自然保护地和生态红线区之外,可规模化建设的场地十分困难,同时,贵州光伏项目多处于偏远山区,施工不便,建设成本比全国平均高出10%以上。如何严守生态红线,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成为行业较为头疼的问题。
黎发贵表示,目前贵州光伏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利用荒山、荒坡解决用地问题,同时在农业、林业方面探索光伏生态链开发,积极平衡产业发展和生态红线两者关系。“在光伏项目选址上行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储备了超过2000万千瓦的项目资源,并推行‘光伏+农业’‘光伏+种植业’‘光伏+养殖业’等立体经营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的立体利用空间。”
而对于光伏企业最为重视的消纳和经济性问题,贵州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黎发贵指出,目前光伏能够全额并网发电,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协调。“去年,最初电网只同意光伏并网200万千瓦左右,在光伏企业向贵州省能源局反映后,由政府出面协调,通过水电、光伏电量协调互补,又增加了300万千瓦左右消纳空间。”
据黎发贵介绍,由于贵州光伏项目靠近广西和湖南,还承担了一部分电力外送工作,广西0.42元/千瓦时的电价高于贵州0.35元/千瓦时的电价,这使得广西愿意接收来自贵州的光伏发电。所以,从目前来看,贵州的光伏还未遇到太大的消纳障碍。
未来发展面临用地难
截至2020年底,贵州省光伏累计装机达1056万千瓦,创造年均产值45亿元、利税4.5亿元。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贵州取得了产业效益、经济效益、扶贫效益和生态效益。
不过,业内推测,在经历几年的大发展之后,贵州光伏发展速度或将放缓。
“之前,贵州规划的光伏规模并不大,现在正在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积极调整发展规模。虽然目前贵州光伏规划最终稿尚未发布,但预计会放缓建设步伐。”黎发贵指出,“目前来看,最有可能制约贵州光伏发展的是土地问题,能开发光伏的地方越来越少,开发难度越来越大。”
刘译阳认为,贵州光伏产业抓住了补贴竞价的历史性机遇,但是放眼未来,不可能年年第一,贵州必须调整自己的发展节奏。“土地问题首当其冲,以后要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精细化管理。”
“这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包括支架、钻孔在内的详细开发标准,更好处理产业与环境的关系。目前贵州光伏项目全部建于乌蒙山地区、滇黔桂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石漠化严重地区,随着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政府在规划上的‘精打细算’显得尤为重要。”刘译阳表示。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