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和煦的阳光,乌海市氢能源公交车正在调试运行,计划春节期间投入使用。该公交车与传统公交车外形无二,但行驶过程中不加油、不充电,不排放尾气,唯一排放的是纯净水。只需加氢短短5分钟,续航里程则可达350公里,零下30摄氏度低温也可正常启动运行。如此高科技的氢能源车奔跑在辽阔的内蒙古大地上,必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全球性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背景下,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一致选择。氢能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等特点,成为未来技术变革和能源发展方向的首选。内蒙古依托自身重要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坚实的产业基础,在全国率先铺开一场新旧动能转换更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变革,剑指氢能新兴产业,实现由“煤都”到“氢都”迸发的战略转型。
传统“煤都”焕生机
坐落于华北与西北交界处的内蒙古是一座从荒原上建立起来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丰富的煤炭资源成就了往昔的辉煌。然而,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步入枯竭期,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推动转型发展对内蒙古而言成了必答题。
“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为这座资源型城市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于是,深度挖潜传统优势产业成为可行路径之一。
氢能的培育壮大,离不开良好的产业基础。作为内蒙古一大典型的工矿城市,乌海是国家重要的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生产基地,每年工业副产氢约80亿立方米,占自治区总量的75%。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氯碱制取的氢气纯度更高,是目前公认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最佳氢源。
另一方面,氢燃料汽车迫切的市场需求为内蒙古氢能源产业打开了一扇新窗。乌海及周边地区有10万多辆矿山用车和柴油货车面临着更新换代。与柴油货车相比,氢燃料电池重型卡车在节能减排、运行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既能填补老旧柴油货车淘汰后的市场空白,又能大大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去年年底,内蒙古能源局发布的《内蒙古自治区促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指出力争到2025年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0000辆,建成加氢站90座,氢能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为推动这一目标实现,内蒙古还提出将对燃料电池产业实施全方位的补贴。
内蒙氢能注入“鸿达力量”
内蒙古如此坚定地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众多优质氢能企业的汇聚。
拥有70年氯碱、氢气生产历史,生产基地坐落于内蒙古的鸿达兴业是最早实施氯碱工业副产氢综合利用的企业。早在2016年便设立内蒙古鸿达氢能源及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氯碱制氢。经过数年摸索,已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打通制氢、储氢、运氢及氢能应用全产业链。
2019年,鸿达兴业在内蒙古乌海市建设第一座加氢站并投入运营,该站占地约5000平方米,氢源从子公司乌海化工园区通过管道进行输送,不仅可满足氢燃料电池大巴、公交车等各种车辆的加氢需求,还可以给长管拖车,甚至储氢瓶进行充装。2020年4月,鸿达兴业又迎来一个新的创举,投资建设的中国首条民用液氢生产线顺利投产,主要生产液氢、高纯氢和超纯氢等高品质氢源。
优质的产品、便捷的运输,令鸿达兴业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去年年底,与乌海公交公司签署《燃料电池汽车供氢服务协议》,每年为乌海公交公司供应及加注1万吨氢气(约110000000标方),金额约3.5亿元/年。
不仅如此,鸿达兴业的实力担当,获得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青睐,2020年鸿达兴业与日本旭化成和法国液化空气集团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制氢、液氢等合作,加速氢能产业化发展。
“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鸿达兴业正在加大力度发展氢能产业,推进建设年产5万吨氢能项目,持续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氢气。”鸿达兴业董事长周奕丰表示,“鸿达兴业氢能正驶入发展快车道,让更多的氢能公交、物流车、乘用车、出租车、重型卡车……加注鸿达兴业的氢气,在路上跑起来,是我们最大的心愿,鸿达兴业的氢能力量将助力‘绿色能源时代’早日到来。”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