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绿电名片,让每一千瓦时清洁电力都有自己的电子标签,让共享储能提供方、新能源电站、储能电站的业主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轻松便捷地进行竞价交易。
2020年12月22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戈壁沙滩上,一 座由50个储能集装箱和25个35千伏箱式变压器组成的50兆瓦储能电站,仿佛波光粼粼的一条河流,正在汇集源源不断的太阳能并入大电网。这座储能电站是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已于1年前实现并网发电,被称为“丝路明珠”,也是全 国首个参与共享储能市场化交易的储能电站,实现了“近零碳排放”。
该示范工程项目负责人解安瑞表示,共享储能作为储能的一种创新形式,对提升电网系统新能源消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市场主体间信息共享不充分、新型要素市场规则建设滞后,共享储能市场化运营成效不显著。
2020年12月2日,青海省单日新能源发电量首次突破1亿千瓦时,达到 1.02亿千瓦时。随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全面推进,弃风弃光压力凸显,如何推动共享储能实现多能互补、促进清洁能源高占比输出,成为考验青海省在 “十四五”期间推动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的关键。
从独享储能到源网荷三端共享
近年来,青海省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增长,传统单个电站的独享储能方式已难以应对调峰、电力电量平衡及电网安全运行等挑战。
2019年4月,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储能电站进 行了共享储能交易试运营,市场化模 式打破了单个电站独享模式,为“共 享储能”提供了解决方案。 目前,共享储能市场化运营面临着较多问题,比如各参与主体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障,清分结算过程中智能化、可信化、便捷化亟须改变,电力市场透明度、公信度有待提升等。
综合来看,储能电站电量的可靠、可溯源与合理的交易机制是共享储能实现商业化运营的前提。2020年12月22日,在“2020可信区块链峰会”上,由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网电商公司(国网金融科技集团)共同建设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共享储能市场化交易平台获评“2020可信区块链峰会高价值案例”。该平台通过发挥区块链技术优势,支撑共享储能市场有效运行,大大提升了青海省的新能源消纳能力。
为将青海省打造成为我国“绿电 特区”,国网青海电力借助区块链先进科技推动能源技术革新,建设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共享储能市场化交易平台,整合源、网、荷三侧储能资源,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融通调峰辅助服务系统、调度控制系统及交易系统三大核心系统,以电网为枢纽,将电源侧储能、用户侧储能和电网侧储能资源进行全网优化配置,并设置双边协商、市场竞价等形式,创新新能源市场运营模式,从而有效激发了储能电站及储能设施参与调峰辅助服务的积极性,全面释放了青海省源、网、荷各端储能能力。
在2020年“绿电三江源”百日系列活动中,国网青海电力借助区块链技术打造的绿电共享名片首现青海省电力现货交易市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绿电名片,让每一千瓦时清洁电力都有自己的电子标签,让共享储能提供方、新能源电站、储能电站的业主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轻松便捷地进行竞价交易。
从探索新模式到构建新业态
截至2020年11月底,基于区块链 技术的共享储能市场化交易平台累计成交1801笔、充电电量3750万千瓦时、放电电量2987万千瓦时,充放电效率达到79.65%,获得补偿费用合计2095万元。平台引导省内335座新能源电站参与储能辅助服务市场交易, 新能源增发电量为3866万千瓦时,实现了多方共赢。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郑华表示,共享储能面对的服务对象供需兼有,其商业化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独立储能企业和新能源发电企业或用户之间的交易机制。 共享储能的交易特征是“1对 N”,在传统交易模式下,共享储能存在多边交易矛盾冲突、清结算规 则复杂等问题。该平台采用融合区块链加密技术、智能合约和共识机制,将参与市场交易的主体信息上链存储,配合大电网安全校核和自动控制系统,解决了“源—储”端电力、电量、电价难以精准区分、匹配的难题,实现每一千瓦时绿色 电力可追溯。同时,平台设置双边协商及市场竞价交易规则,编写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新能源电站和 储能电站的快速撮合交易,保障了共享储能的清分结算、交易信息的透明化。
2018年国网青海电力首次提出 “共享储能”概念,历经探索、实 践、创新、再突破,在区块链、国产密码等科技手段的助推下,实现“共享储能”市场化在技术应用和服务模式两方面的创新突破,青海省率先走上“共享储能”市场化之路。
多方投资多方获收益的“共享储 能”市场化新业态正在不断涌现。 2020年11月5日,国内首座由第三方投资建设、开展独立商业化运行的共享储能电站——上海电气格尔木美满闵行32兆瓦/64兆瓦时储能电站正式投运,该电站采用的就是和新能源场站业主进行一定分成的“共享”储能新模式。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