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能源互联网能够助力构建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

   2021-03-08 国家电网报13480
核心提示:访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本报记者 王颂 黄蕾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电网加快推
——访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

本报记者 王颂 黄蕾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电网加快推进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对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起到哪些作用?

施卫东:“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促使能源基础设施加快转型升级。能源互联网可以协调电源、电网、负荷、储能等各类资源,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等问题,保障电网运行安全,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效安全开发与利用,提升能源自给能力,助力形成完善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此外,在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过程中,统筹好各类能源和储能的发展至关重要。建设能源互联网,能够利用好现有常规能源和储能资源,充分发挥大型清洁高效煤电机组深度调峰作用、核电机组支撑作用、燃气机组灵活高效作用、抽水蓄能等各类储能的实时调节作用,适应能源结构的变化。同时,能源互联网建设能够增强可再生能源与其他能源之间的协同,促进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与非化石能源优先开发,优化能源结构,助力构建多元的能源体系,促进能源转型。

希望电网企业能够持续加快构建能源电力绿色供给体系,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稳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您认为,促进科技创新需要给科研人员哪些支持?产学研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企业在其中应扮演什么角色?

施卫东: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只有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才能产生一流的创新成果。一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人才流动与配置的体制机制,鼓励更多科研人员投身“双创”,打造龙头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的平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的有效互动;二要完善科技奖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受益分配制度,提高科技人员稳定收入比例,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三要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为科研人员营造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四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让科技人员能够集中精力搞科研、出成果。

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面临不少技术瓶颈,迫切需要推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关键是强化和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并能够真正发挥主导作用。

记者:您曾提到,落实长江大保护,需要用一体化思维促进制度完善。近日,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使用岸电”正式入法。在您看来,长江沿线港口岸电对于长江大保护、带动产业上下游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施卫东:推动岸电发展是实现港航绿色减排的重要途径和港航转型升级的有力举措。从前,船舶辅机运行,污染物排放、噪声污染严重,对港口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岸电的推广使用规避了上述弊端。

截至2020年年底,江苏已建成港口岸电设施2177套,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仅南通地区沿江港口(除危化品码头外)已实现116个泊位岸电全覆盖,共有3490艘次船舶使用岸电,实现减少标煤消耗4487.84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185.94吨。

岸电在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岸电设备的发展对其相关的供配电设备、电缆系统、船岸通信及控制系统等主要部件生产领域的产业发展带来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各国船用电频率和电压等级都不尽相同,对变频变压装置的技术发展和产品研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标签: 能源 低碳 政协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