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架构正逐渐明朗。
根据上证报报道,6月底前将上线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中,交易中心将落地上海,碳配额登记系统将设在湖北武汉。
其中,根据恒生电子官微3月17日消息显示,作为全国碳市场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注册登记系统等均由恒生协助建设。其中,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负责交易,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负责注册登记。
并非毫无端倪。今年1月3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们选择一些典型行业,电力行业有2000多家企业,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相关的碳排放配额下达到这样一些企业。我们会加快支撑系统的建设,注册登记系统在武汉,交易系统在上海,尽快在线上开展第一单碳排放权交易。”
相比趋于成熟的欧美碳交易市场,我国碳交易起步较晚。2011年,北京、上海、深圳等7地启动地方碳交易试点工作,覆盖钢铁、电力等20多个行业的约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
去年3060碳中和目标确立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重回C位。短短数月后,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21年2月1日正式实行。
《试行办法》明确,生态环境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建立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组织建设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
该办法实施后,碳交易试点将扩展至全国,仅第一阶段纳入控排范围的发电行业就足以让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
根据《试行办法》,属于全国碳交易市场覆盖行业,且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单位应当列入重点排放单位。在此基础上,2225家火电企业率先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航空等7大行业将在“顺利对接、平稳过渡”的基调下逐步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