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曹仁贤、钟宝申、高纪凡、陆川等谈“碳中和”:光明前景下还有诸多难题待解

   2021-03-22 世纪新能源网孙凌伟62220
核心提示: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给了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广阔的发展前景。面对史无前例的巨大发展机遇,光伏企业准备好了吗?在快速发展的过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给了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广阔的发展前景。面对史无前例的巨大发展机遇,光伏企业准备好了吗?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又遇到了哪些现实问题?到底应该如何解决?

围绕着诸多问题,3月18日结束的“拥抱十四五 畅享碳中和”高端对话环节,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川、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中节能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忠绪等业内大佬展开了热烈讨论。

曹仁贤:“碳中和”任重道远 需要行业共同推进

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能实现吗?曹仁贤认为,能否实现的关键,在于新能源企业能否迭代创新。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呼吁改善生态环境,履约国际承诺,很多人认为这实现不了,以煤为主的化石能源还将统治多年,这是有误区的。我觉得未来每年化石能源的下降比例,大约在0.5—1%之间,问题是随着化石能源比例的降低,我们的太阳能、风能能不能顶得上来。”曹仁贤清醒地认识到,“3060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让光伏行业遍地是黄金的同时,也遍地是陷阱。

“今年1—2月份,注册的相关可再生能源企业数量,达到了上万家,这说明形势不错,但可再生能源的缺陷也一直存在,比如间歇性,比如产业链非常长。”曹仁贤表示,光伏产业从化工行业横跨到电力行业,超长产业链让企业之间的博弈异常激烈,这无形中分散了很多企业的精力,也让很多企业的洞察力变弱。企业缺乏洞察力,就没办法有针对性的创新。尽管“碳中和”目标下需要每年安装一个多亿千瓦的装机量,但如果没有颠覆的创新技术,企业同样面临很大的出局可能。

“由于涉及到国计民生,目前我国的末端电价是非市场化的,是固定的。光伏企业最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做好企业和产品的迭代创新,如何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曹仁贤表示,众多条件的限制,让光伏企业,特别是下游的光伏企业,创新起来非常难,但“碳中和”目标的紧迫性,需要光伏企业达成共识,一起为行业降本创新出力,共同推进光伏行业的跨界融合。

杨忠绪:“碳中和”需要企业多元化

“‘十四五’的目标非常明确,新能源成为电力主力,而且因为‘碳中和’的目标,发展速度会加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希望新能源企业在做好主业的同时,能够多元化发展,以解决新能源电力的间歇性、波动性等问题,真正的为电力新能源体系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对于光伏行业需要跨界融合的想法,杨忠绪表示认同。杨忠绪表示,中节能作为太阳能科技领域唯一一个央企上市公司,制定了一个“2+2”电力战略,就是为了适应多样化发展的需求。“第一个2是电站板块和制造板块。电站板块的“十四五”目标是装机量翻番,制造板块的计划是分拆上市;另外一个2是数据中心业务和效能服务业务,是为了更好的为电站和多元化发展服务。”

钟宝申:技术创新是推动光伏发展的根本力量

“碳中和”目标下,光伏行业应如何创新?钟宝申认为,所有的创新一定要基于稳健可靠。

“过去的能源体系依赖资源,未来的能源依赖科技,使人类能够摆脱对一些基础自然资源的依赖。光伏还是一个新兴产业,是一个科技推动进步的产业,目前在科技进步方面只是到了中场,未来还有广阔的路要走。目前在整个全球能源体系里面,单纯从发电成本来讲,已经非常具有竞争力了,我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会有更大的进步空间。比如过去隆基通过推动金刚线切割技术的全产业链打通,直接降低了组件成本在0.25元左右,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些技术上的不断进步,是真正推动光伏成为未来能源主力,走进千家万户的最根本力量。不过在创新过程中,由于光伏是一个使用25—30年的产品,尤其是光伏组件,要适应50年一遇,甚至100年一遇的自然气候,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创新一定要基于稳健可靠,否则看上去创新了,但是如果可靠性、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够,这种情况下最终的成本反而上升了。比如这两年主推的大尺寸组件,虽然降低了BOSS成本,但因为尺寸变大,玻璃变大,风险也相应的增大。”钟宝申提醒,未来的光伏创新,首先还是要聚焦于核心的电池效率的提高;其次要聚焦于和场景应用的结合。

高纪凡:“碳中和”前景广大挑战巨大

除了技术创新,高纪凡认为,要实现“3060碳中和”目标,光伏行业还要考虑并网以后的电网协调性、友好性,以及电往哪用等诸多问题。

“2060年碳中和靠什么?只能依靠无碳能源。而无碳能源最主要的两大类型就是风、光。现在风光发电占比多少呢?光伏发电占电力资源的3.5%,电力能源又占整个终端能源的26—27%,换算下来光伏能源只占整个终端能源的1%,而未来风光加起来要达到60—70亿千瓦时,这是个巨大的空间。”高纪凡表示,光伏产业前景巨大,但是挑战也非常大。

“中国的电是富余的,但电力资源不均衡。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发电端和用电端之间存在巨大的距离,发电端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用电端大多在东部地区,以前的火电资源如此,如今的光伏、风电资源依然如此。这种时空不对称的问题如何解决?仅靠建设特高压‘西电东送’不能完全解决,需要建立电网体系和非电网体系相结合的新能源电力体系。比如,通过建立可再生能源支撑的储能或氢能,以线下运输的方式把电能送到用能中心直接使用;二是缺乏应用场景。比如东部的江苏、安徽等省份,想要发展光伏,没有那么多屋顶,怎么解决?所以光伏企业未来一定要按应用场景考虑解决方案,比如多做光伏加产品,光伏加氢能、光伏加储能等等。天合的未来,将不会单纯的以追求组件销售量为目标,而是要构建一套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低碳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也就是智慧能源互联网体系。”高纪凡总结说。

陆川:缺乏应用场景限制光伏推广

对于高纪凡提到的缺乏应用场景难题,陆川深有体会。

“正泰在光伏领域的业务还是偏下游为主,‘十三五’期间,主要还是致力于怎样把光伏发电的应用场景多样化。对于工商业分布式、户用、地面电站等几大类应用场景,正泰过去几年都做了很多探索。但面对‘十四五’这么大规模的清洁能源需求,还是有很大压力。”陆川介绍,地面电站方面,东部虽然是用电负荷中心,但是土地资源非常稀缺,尽管正泰尝试了多种光伏加的业态,比如说滩涂、山地、农光互补、林光互补,但容量远远不够。

“目前东部还有空间的,可能就是一些近海区域的利用。过去两年正泰在浙江的近海陆续做了超过500兆瓦项目,未来还有700—800兆瓦的项目在实施。”陆川介绍,海域的单亩面积虽然价格较高,但是在政策处理上比较容易,不存在青苗补偿、迁坟之类的费用,综合下来还是比较有效率的。“另外东南沿海的网架,最发达的都是沿海岸线建设的,相对来说,接入的条件也好一点。”

地面电站缺少屋顶,工商业分布式有屋顶,但装机量迟迟上不去。

“去年分布式装机是15吉瓦左右,户用就占了10吉瓦,工业厂房、屋顶面积相对户用大很多,却只做了5吉瓦,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工商业基本都是余电上网,但去年开始国家要求工商业降电价,对工商业厂商的收益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方面,迫切需要隔墙售电市场化交易的推进。”相对于工商业分布式的艰难,陆川更看好户用光伏的发展。

“户用光伏相对来说受材料价格上涨因素影响较小,存在较大空间,去年装机量是10吉瓦,预计今年还会有50—80%的增长,大约是15—18吉瓦左右的规模,可能会成为冲击装机任务的主力军。”陆川介绍,尽管形势很好,但户用光伏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村级变压器的容量限制,会让户用光伏的安装量存在瓶颈,需要更多基础设施的投入;比如由于居民用电电价较低,在储能应用方面,短时间内还很难有成熟的商业模式。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