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的清洁能源装机比例,究竟如何才能实现?3月30日,为了答疑解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专门邀请了国家能源局相关领导,介绍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思路。
发布会上,多位领导提及,“十四五”期间,将推动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建设,包括:
在西部地区、北部地区,新能源资源富集地区,要科学规划、布局一批以新能源为主的电源基地和电力输送通道,实现新能源电力全局优化配置。
通过重大基地支撑发展,通过示范工程引领发展,通过行动计划落实发展,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工程,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比例、高质量、低成本、市场化发展。
要持续加强新能源电力消纳和跨区输送能力建设,有序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的集中式开发,积极推进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这其中,重点发展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四大海上风电基地尤为引人关注。
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分别为:
1、松辽清洁能源基地,主要为“风光储一体化”基地
2、冀北清洁能源基地,主要为“风光储一体化”基地
3、黄河几字弯清洁能源基地,主要为“风光火储一体化”基地
4、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主要为“风光火储一体化”基地
5、黄河上游清洁能源基地,主要为“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
6、新疆清洁能源基地,主要为“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基地
7、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主要为“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
8、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基地,主要为“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
9、金沙江下游清洁能源基地,主要为“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
四个海上风电基地分别为:
1、福建海上风电基地
2、浙江海上风电基地
3、江苏海上风电基地
4、山东海上风电基地
梳理这些基地的排布会发现,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这些区域要么光照条件好,太阳能资源丰富;要么新能源产业集中,有利于整体协调、调度;要么水电资源丰富,电价便宜。
先说松辽清洁能源基地。
该基地横跨东三省。东北拥有充足的光照条件,属于太阳能辐射二类地区,全年辐射量在5400—6700MJ/m2,相当于180—23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拥有其他诸多地区不具备的光照时间。
近年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下,东北三省的光伏发展开始逐渐走上正轨。特别是白城光伏领跑者基地的建设,更是大大加速了东北三省的光伏发展速度。
2019年6月18日,经国家能源局严格审核,白城被确定为国家第三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3个奖励激励基地之一,建设规模500MW,总投资30亿元。白城领跑者奖补基地分为洮南市蛟流河区、通榆县鸿兴、通榆县向海三个项目区。
项目申报成功后,白城领跑者奖补基地创造了八个第一:第一个公布奖补基地优选方案、第一个发布奖补基地优选公告、第一个组织现场踏勘和答疑、第一个进行企业评优、第一个公示优选企业名单、第一个开工建设、第一个疫后全面复工、第一个全容量并网发电。
对于东北三省的未来清洁能源规划,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指出:创新发展氢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整合东部抽水蓄能和西部新能源资源,建设吉林“陆上三峡”工程,扩大“吉电南送”,撬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
辽宁省政府则指出:培育壮大氢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超前布局未来产业,面向增材制造、柔性电子、第三代半导体、量子科技、储能材料等领域加快布局,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和标志产品,形成新的产业梯队。加强辽河储气库群等能源储备基地和通道建设。
黑龙江省则要求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提高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争取建设以我省为起点的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实现500千伏电网市(地)全覆盖、220千伏电网县(市)全覆盖,完善电网网架结构。加快配电网智能化升级改造,补齐农网短板,构建坚强智能电网。
冀北清洁能源基地
京津冀北地区,又称大北京地区,是指由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等城市所统辖的京津唐和京津保两个三角形地区,以及周边的承德、秦皇岛、张家口、沧州以及石家庄等城市部分地区,中心区面积近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00万, 是京津冀区域内社会经济最发达、基础设施最完善、城镇化水平最高的部分。
京津冀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要地,地理位置重要,资源要素集中,产业基础雄厚,市场腹地广阔,在历史文脉、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发展基础等方面互补性强、合作开发潜力巨大。加快京津冀地区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实现我国新丝绸之路战略下对东北亚、中亚以及欧洲等地区的全方位开放,进而带动我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扩大中国经济的影响范围。
在此地区建设清洁能源基地,不仅能整合京津冀的资源、科技优势,而且能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用能问题和环保问题。
黄河几字弯清洁能源基地
该基地主要位于内蒙古、宁夏两省。
内蒙古是全国新能源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十三五”期间,内蒙把新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目前内蒙风电、光伏发电新能源发电量超过800亿千瓦时,居全国前列。
2020年以来,内蒙古成为各投资企业最为青睐的省份之一,总体签约的光伏项目规模将近25GW,几乎囊括了国家能源集团、华能、大唐、国家电投、三峡、中核等主流的光伏电站投资商。
除此之外,蒙东地区与负荷中心的京津冀以及山东、江苏、河南的距离相对都比较近,这将节省数亿元的通道费用。实际上,“十三五”期间,为增加电力输送供应,内蒙已建成5条特高压、11条超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电力总装机达到1.45亿千瓦,输电能力达7000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最大电力保障基地。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新能源项目新增并网规模将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到“十四五”末,自治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力争超过1亿千瓦。
宁夏是国家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是 “十四五”国家规划的黄河几字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月5日,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曾表示,宁夏电网新能源装机已达25.73GW。如宁夏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最低达到40GW,则预计“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在14.27GW左右。
宁夏省会银川市是国家第一批新能源示范城市,拥有独具优势的光伏生态,目前聚集了西安隆基、浙江天通、浙江晶盛、蓝思科技、中环股份等一批国内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形成了从单晶硅棒、硅片、电池、组件、分布式光伏电站到地面光伏电站的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了年产27GW单晶硅棒、21GW单晶硅片、10GW高效光伏电池等生产能力。“十四五”时期,银川将打造以新材料为主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清洁能源等百亿级的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光伏之都。
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
该基地主要位于甘肃省。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日照时间长、强度高,光热资源十分丰富,且当地分布着大面积戈壁大漠,具备开发建设大型太阳能基地的良好条件。截至2021年3月25日,甘肃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新能源存量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明确,甘肃省目前新能源存量项目约600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项目1.23GW,风电项目4.75GW。
对于甘肃来说,阻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是消纳问题,为了解决消纳问题,“十二五”期间,甘肃境内电网累计投资760亿元,建设投运了750千伏第一、二通道和一系列330千伏送出工程,尤其是2017年8月,世界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800千伏酒泉至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运,让甘肃新能源外送渐入佳境。
2019年12月19日,甘肃省“十三五”重点工程——甘肃河西走廊750千伏第三回线加强工程正式投运,该工程投产后将拉动甘肃河西清洁能源外送电量每年增加95亿千瓦,相当于节省标煤11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890万吨,为甘肃新能源在全国范围内外送消纳提供了坚强的通道保障。
已经开始的“十四五”,甘肃酒泉将加快建设风光水火核多能互补、源网氢储为一体的绿色能源体系,主攻千万千瓦级风电、光伏光热、电网升级、调峰电源、储能装置等八类工程,集中精力做大产业规模,做优发展质量。加大平价风光电开发力度,力争新增电力装机2000万千瓦以上。促进风光电上网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建成千亿级规模的清洁能源产业链。
黄河上游清洁能源基地
该基地主要位于青海。青海面积大,有72万多平方公里;离太阳近,一般海拔在2500至4500米;日照时间长,属于全年日照时数为2500至3300小时的优越地区。特别是柴达木地区,年平均日照时间为3100到3600小时,年总辐射量可达7000至8000兆焦耳/平方米。
凭借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和丰富的荒漠化土地资源优势,“十二五”以来,青海省把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突破口,着力培育集中并网光伏发电产业集群。为此,西宁市依托全省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大规模荒漠化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在东川工业园区引进了亚洲硅业、黄河水电、阳光能源、鑫诺光电、国电投、聚能电力、拓日新能源、阳光电源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光伏制造企业,初步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聚集了逆变器、光伏玻璃、石英坩埚、铝边框、支架等一批配套光伏产业,形成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工业产业链条。
“十四五”期间,西宁市将建立动力电池、光伏组件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系统,构建废旧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做强光伏光热制造产业,加强系统集成,拓展光伏发电应用,巩固提升光伏光热全产业链水平,壮大产业规模,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制造产业基地。
新疆清洁能源基地
新疆具有丰富的光能资源,光照资源总量仅次于西藏,戈壁荒漠区年平均日照时间能达到3170小时到3380小时间,大部分属于一类光照区。在同等上网电价的情况下发展光伏产业具有显着的优势。以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光伏发电标杆电价为例,新疆大部分荒漠地区可收回3倍以上投资。近年来,新疆加快“三基地一通道”建设,不断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建成“内供四环网外送四通道”主网架,全疆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明显提升,新疆的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能源转型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作用更加凸显。
“十三五”期间,新疆电网新增各类发电装机3813万千瓦,其中新能源1362万千瓦,占新增总装机的三分之一以上,年均增长10%。新增的新能源装机中,风电664万千瓦,光伏698万千瓦。
“十四五”期间,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将着力补强能源基础设施短板,推动新疆建立“新能源+储能”发展资金池,试点实施“新能源+储能+调相机”示范工程。全面完成“煤改电”一期工程剩余的28.7万户建设任务,配合完成二期工程规划方案编制,大力促进新能源发展和高比例消纳。
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
该基地主要位于四川。四川是中国水电资源最丰富的省份,电价便宜,是全国多晶硅三大产区之一;幅员面积占全省61.3%的甘孜、阿坝、凉山及攀枝花等“三州一市”,是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富集区,并网条件很好,完全可以满足光伏发电的外送需求。
特别是乐山地区,近年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快推进“一总部三基地”建设,提出打造“千亿光伏产业集群”和“中国绿色硅谷”目标,先后引进永祥新能源“5+2+2”项目,江苏环太集团的单晶硅棒、切片生产线项目、晶科能源25GW单晶拉制及切方项目、协鑫6万吨多晶硅项目等光伏及关联配套企业10余家,产业布局不断完善。
2019年11月,四川省能源局下发《关于编制光伏发电基地规划(2020-2025年)有关事项的通知》,拟在甘孜、阿坝、凉山州及攀枝花市启动光伏基地编制规划工作,按照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每个市(州)原则上只规划1-2个光伏发电基地,最多不超过3个,每个光伏发电基地规模不少于1GW。
2020年6月30日,根据四川发改委官方消息,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州及攀枝花市“三州一市”光伏基地规划评审会召开。该规划修改完善规划后,将按程序报批,为四川省“十四五”及以后光伏基地建设创造条件。有消息称,四川“三州一市”光伏基地十四五规划总装机容量预计20GW。
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基地
该基地主要位于云南。近年来,为了发展新能源产业,云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政府力推,水电电价低廉,硅矿资源丰富、纯度高等诸多优势的吸引下,合盛硅业、锦州阳光、晶龙集团、通威集团等光伏企业蜂拥而至。丽江隆基、保山隆基、楚雄隆基、楚雄宇泽、曲靖阳光、曲靖晶龙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地。
截至2020年10月底,云南全省建成投产的光伏项目有11个,已形成单晶硅棒产能45.2GW、单晶硅片产能31GW、光伏组件产能200MW;在建拟建项目11个,预期将新增多晶硅产能18万吨、单晶硅棒产能35.6GW、单晶硅片产能46.6GW、光伏组件10GW。
2021年2月9日,云南省政府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金沙江下游、澜沧江中下游大型水电站基地以及送出线路为依托,建设“风光水储一体化”国家示范基地。到2025年,全省电力装机达到1.3亿千瓦左右,绿色电源装机比重达到86%以上。在具体项目方面,“十四五”期间,云南将规划建设31个新能源基地,装机规模为1090万千瓦,建设金沙江下游、澜沧江中下游、红河流域“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以及“风光火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新能源装机共1500万千瓦。
金沙江下游清洁能源基地
该基地主要位于贵州。
根据国家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评估中心划分标准,贵州全省光资源比国内同类山区平均低20%、比北方地区低40%,光资源是国内最差省份之一。2019年前,因资源开发难、项目选址难、争取指标难和施工建设难,贵州光伏发电装机仅有170万千瓦。为全力推动光伏产业发展,贵州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由省领导挂帅,省、市、县、乡、企业五级联动的光伏项目推进联动机制。在参与2019年全国光伏指标竞争中,获得了360万千瓦光伏竞价项目,一举夺得当年全国光伏竞价项目第一名,并在短短3个半月时间里,创下了建设速度全国第一的成绩。2020年,在全国光伏指标竞争中,贵州省再次以522万千瓦的规模领跑全国。
按照贵州2020年《关于上报2020年光伏发电竞价项目计划的通知》,2020年贵州新增光伏消纳空间为2.35GW,目前约50个项目被划为今年的重点项目,光伏备案容量近3GW,贵州正在成为光伏开发区域的“新贵”。
2021年1月30日,贵州省发改委发布《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科学发展风、光等新能源,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建设毕节、六盘水、安顺、黔西南、黔南等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鼓励分散式、分布式光伏发电及风电项目建设。依托已有的大型水电基地,打造乌江、北盘江、南盘江、清水江水风光一体化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开发基地。
至于四个海上风电基地项目,都位于沿海城市,无须过多陈述。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