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增量新能源替换,指的是通过增加新能源的使用,从而替换传统石化能源,降低碳排放。目前,我国公共充电桩设施长期处于总体供应过剩、优质供给不足的状态,有数量众多的充电桩因维护和使用不够,导致废弃、损坏现象严重。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我国公共充电桩累计数量为87.3万台。阿尔法工场研究院去年10月底获取的数据显示,中国公共充电桩行业利用率平均只有4%左右,在充电桩铺设最多的北京、上海,使用率也仅有1.8%、1.5%。
对此,戴震表示,能链快电通过算法和集中供给提升充电桩运营效率和能源补给效率,减少碳排放,助力“增量替换”,实现碳中和。
集中供给方面,能链快电已覆盖全国1800城,实现70万根充电桩的互联互通,其合作伙伴包括特来电、星星充电等上千个充电品牌。通过数字化实现互联互通,能链快电打破了不同品牌与平台充电设备间的隔阂,令新能源使用变得更为便利。在上海,平均每0.56平方公里就能找到一根能链快电的合作充电桩。而新能源车主只需一键扫码,即可在所有能链快电合作充电桩享受到充电服务。

除了能提高充电桩使用效率,能链快电还能帮助新能源车主降低使用成本、提高使用意愿。通过大数据研判,能链快电还可协助合作伙伴迅速调整定价策略,让新能源车主随时享受到最低价的充电服务,从而从成本维度提升了车主使用新能源车的意愿。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