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监会14日首次发布新能源情况监管报告。《风电、光伏发电情况监管报告》显示,去年上半年,我国风电发了电但无法被人们所用的“弃风”达27.76亿度,全国有近三分之一的风机处于空转状态。也就是说,由于缺乏具体的风电送出和风电消纳方案,大规模风电送出消纳的矛盾日益突出。
作为风电大省的江苏,这种矛盾是否存在?
省可再生能源协会许瑞林告诉记者,至2010年10月底,全省已投入运行的陆上风电总装机容量约140万千瓦,电量接入正常,其中完整运行一年的风电场发电一般都超过2000小时。江苏目前正在致力打造“海上三峡”,到2020年,我省海上风电将形成1000万千瓦以上的装机容量。
在千万千瓦规模下,要实现风电的物尽其用,还面临诸多困难。
“除了风电并网技术上的瓶颈,更有机制上的问题。”许瑞林说。在并网技术上,我省已未雨绸缪。江苏沿海风电将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近期就近分散接入,远期相对集中,与电网规划的分区分片格局合理匹配。如风电规模不太大时,就近分散接入多个公共接入点,减少对单个变电所的电压、电能质量的影响。但风电项目电源建设和电网建设的协调有待加强。由于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流程相对简单,核准进度快,建设周期相对较短,而电网接入系统在项目审查、方案确定及工程建设方面相对复杂,致使接入系统工程与风电场建设在一些地方难以同步完成,造成了风机空转的现象。
专家指出,应加强成本核算,改进价格机制。拿成本核算来说,很多人以为既然风电是可再生的,风电发电必然是廉价的。实际上建造一处20万千瓦的滩涂风电发电场需要投资20多亿元,平均每千瓦1万元左右,用于购置风电机组和各种设备的费用约占85%。风电是新兴产业,许多基础工作处于初创阶段,无论造预算或做标书,都需要风电场实际成本资料作参考,而由于市场竞争,企业之间不会交流。因此,成本核算往往不科学。
就目前来看,海上风电定价机制还亟待完善。海上风电的电价是一个关键性参数,直接影响到海上风电的发展。记者了解到,目前风电的上网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国家按照招标形成的价格确定。从全国来看,竞争性投标促进了电价大幅下降,激活风电投资来源多元化。但带来的问题是,中标电价偏低。在我省实施的情况是,投标企业报低电价的屡屡中标,曾出现0.436元/千瓦时的低价,建成并网后则亏损数千万元。
目前,我省已在全国率先启动大丰、滨海、射阳、东台四个合计100万千瓦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其余7个海上示范项目也在稳步推进。最近我省的这4个海上风电项目的特许权招标,潮间带风电中标价是0.6235-0.6396元/千瓦时,近海风电中标价是0.7047-0.7370元/千瓦时。对此,专家认为,价格偏低,已接近江苏陆上风电报价,而海上风电的设备和运行成本实际上远高于陆上风电。
有关人士指出,企业为了夺标和抢得产业先机而不计成本地投出低电价,然后以企业其它项目的盈余来弥补亏损的做法,风电实际成本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海上风电需要确定合理的电价,风电企业只有得到合理的投资回报,才能够保障其发展,也才能够实现风电产业的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宋晓华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