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晶澳王梦松:尺寸之争意义不大 组件企业更应关注效率提升和度电成本

   2021-04-25 世纪新能源网孙凌伟63280
核心提示:去年以来,关于182或者210的组件尺寸的争论几乎贯穿了一整年。两大阵营你来我往,互不相让,都有各自坚持的道理。上游组件企业,
 去年以来,关于182或者210组件尺寸的争论几乎贯穿了一整年。两大阵营你来我往,互不相让,都有各自坚持的道理。上游组件企业,特别是头部组件企业的争论不休,使下游终端客户在组件尺寸的选择上避免不了地出现了游移。来自组件领军企业之一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球市场营销中心总经理资深产品技术专家王梦松认为这种争议其实并没有太的实际意义

组件的四大因素决定度电成本

其实182和210在技术层面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异,尺寸本身并不是光伏核心技术,对于组件厂家来说,最应该思考的关键是如何找到一个最适合的边界条件,以达到最优的度电成本,也就是LCOE。”王梦松表示,在组件尺寸的选择上,适合最重要,不能为了追求高功率而一味加大硅片尺寸,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反而带来更大的系统风险。

平准化度电成本,英文名,Levelized Cost of Energy,简称“LCOE”,是对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成本和发电量先进行平准化,再计算得到的发电成本,即生命周期内的成本现值/生命周期内发电量现值。

由于组件在整个光伏系统的造价占比将近一半,因此组件对光伏度电成本的影响巨大。

从组件的角度来看,降低度电成本的途径有降低组件自身的成本提升组件的效率或者功率以降低系统成本提升组件发电性能提升组件的可靠性。 四项因素有一定相关性,也有一些相互牵制性,想让每一项因素都达到极限值,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款最优度电成本的组件,不能仅追求每项因素的最大值,而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几项参数,达到全局最优解。”王梦松表示

提高功率降低成本的设计逻辑

脱胎于半导体行业的光伏硅片,多年以来尺寸上一直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变化幅度。

2010年之前,单晶硅片主要以对边距125mm(硅棒直径φ164mm)的小尺寸硅片为主,并有少量对边距156mm(φ200mm)的硅片。

2013年底,隆基、中环、晶龙、阳光能源、卡姆丹克5家企业联合发布了M1(156.75-φ205mm)与M2(156.75-φ210mm)硅片标准,在不改变组件尺寸的情况下,M2通过提升硅片面积(提升2.2%)使组件功率提升了5Wp以上,迅速成为行业主流并稳定了数年时间。

2018年下半年,因市场竞争加剧,诸多企业再次把目光投向硅片,158.75mm规格的全方片(φ223mm)应运而生,后者将硅片面积提高3%左右,使60片电池组件的功率提高了近10Wp

2019年5月,166mm硅片问世,2019年9月, 210mm硅片发布,2020年6月,几家头部组件企业又联合推出了182mm硅片

 

 

“早期硅片尺寸变大的逻辑主要是节省电池制造成本,从158.75起,硅片尺寸的变化逻辑出现变化,主要是通过高功率组件来节省系统端的BOS成本。”王梦松介绍,166硅片产生的逻辑是既考虑到上游设备的兼容,又考虑到下游系统的兼容,所以产品推出之后很快就占据了比较大的市场份额。2019年出现的210硅片源于半导体的主流尺寸,产生的主要逻辑是通过大幅提升电池产能降低电池制造成本,通过更高功率组件来降低系统的BOS成本,而2020年出现的182硅片是试图通过反推的方式得到更适合生产、运输、安装与系统匹配的尺寸边界条件

单纯提高功率降本无意义

晶澳的设计逻辑就是,不应该由硅片来定义组件尺寸,而是应该由组件尺寸来定义硅片尺寸,那组件尺寸应该谁定义呢?我们认为组件的尺寸应该由系统来确定,然后硅片的尺寸由组件确定。”王梦松表示。

“晶澳DeepBlue 3.0 组件的设计理念,就是这样一种边界反推逻辑,是结合系统端的现状,综合考虑到组件的生产、 安装、运输、系统配套各环节实际情况反推出的规格。比如这样可以将集装箱的利用率发挥到极致,可以让系统成本有效下降,可以保证最优的发电性能表现。”王梦松表示,组件的设计应该以价值为核心,以最低的度电成本为考量,采用最合适的电池尺寸,而不是单纯的扩大电池面积。

王梦松表示,经过多家EPC和设计院的测算,当组件效率相当时,适当增加尺寸提高功率有利于降低系统BOS成本,但当组件尺寸进一步变大,随着尺寸增加带来的BOS下降会越来越不明显,甚至消失因此组件的尺寸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根据系统的情况确定一个合理的尺寸。

组件效率和系统成本继续保持强相关。以182组件为例,面积一定时效率越高BOS成本越低;效率提高1%(绝对值),单瓦BOS成本下降约3.8分,效率提升相对功率提升对系统成本的下降效果更为明显。王梦松强调:“现有的大组件尺寸已经到达系统瓶颈值、未来组件企业的重点应该专注在提高组件转换效率。”

“此外,功率=电压X电流。功率越大,意味着电压或者电流的提升越大,低电压可以增加组串容量,降低系统成本,但与此同时带来的大电流对系统及组件本身的影响不可轻视。”王梦松介绍,随着电流的继续增大,CTM封装损失增加,组件制造成本上升;而电流加大又会让电阻损耗增加,组件工作温度提升,使发电性能下降;同时让线盒二极管、连接器面临的可靠性风险加剧。TÜV北德在银川的实证电站已经证明相对于超大电流组件,晶澳的182组件有着更低的工作温度,同时有着1.5%以上的发电增益。晶澳的DeepBlue 3.0182组件的尺寸和电学参数是通过对整个系统端的综合推算得到的,是阶段最具度电成本优势的组件产品。

“组件尺寸适当就好,后续继续靠增大尺寸来提升功率的做法已经失去价值,单纯追求数字上的高功率没有实际意义。”王梦松再次强调,成本的下降不能以牺牲发电性能和可靠性为代价,组件设计选型不能仅考虑系统BOS节省,还要更多考虑最终的LCOE。价值为核心,以最优度电成本为考量是晶澳的组件产品设计核心理念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