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进入2021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飞速发展,而汽车行业作为对芯片需求甚广的领域,在2020年年底蔓延至今的“芯片荒”浪潮中也是首当其冲。自2020年年底开始,便已经有不少企业先后发布因缺芯而导致汽车减停产的消息,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芯片荒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尚未消退的如今,“电池荒”又来了!
据悉,近期,某车企高管向媒体透露,“比起眼下的‘缺芯’危机,我们更担心的是电池供应短缺问题”。他坦言,目前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动力电池正处于供应紧张的状态。而此前,瑞银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巩旻也曾公开发表过关于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过快,与其对应的电池行业产能不足的评论。不过同时,他也表示,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扩产并不难,动力电池供应紧张不会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因素。
此前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联盟数据显示,在过去的4个月里,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约为31.6GWh,同比增长241%。与此同时,SMM推测,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增量,预计2021年新能源市场对锂电池的需求量将达到102GWh,同比增长60%。而锂盐作为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需求也将有明显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随着动力电池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不少相关企业已经满负荷运转。以锂电池电芯制造商蔚蓝锂芯为例,其此前便曾公开表示,公司现有电池年产能近4亿颗,产线处于满产状态。而张家港工厂二期新建产能约3亿颗,年底投产后,合计将达到7亿颗左右。另外,蔚蓝锂芯旗下还有淮安工厂一期6亿颗目标也将于明年年底逐步投产。
当然,除了蔚蓝锂芯,赣锋锂业、华友钴业以及杉杉股份等行业知名企业也都在陆续加大其在锂电池领域的建设,甚至有不少譬如特斯拉、宝马、大众等的车企都已经开始参与到上游锂资源的争夺中去。
另一方面,在动力电池需求猛增的当下,其原材料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据SMM历史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89000元/吨,较年初暴涨67.9%;而电池级氢氧化锂也不甘落后,其89500元/吨的现货均价已经较年初涨幅高达80.8%,更令人赞不绝口的是,截至5月21日,氢氧化锂已经达成连续22周价格上涨的新成就。
至于其之后的价格走势,SMM调研显示,目前冶炼厂出货情况较好,下游端原料缺口较为明显,下半年因扩产明显而上游原料产量增量较为有限,部分下游厂家意欲高价缩量,氢氧化锂价格将持续走高。
在这一背景下,锂电池相关企业可谓是获益匪浅,纷纷开始走上扩产的道路。5月23日,华友钴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杭州鸿源购买天津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38.6175%的股权,加强锂电正极材料领域布局;5月20日,巴斯夫与杉杉股份达成共识,双方同意在中国共同组建由巴斯夫控股的合资公司生产正极活性材料(CAM)和正极材料前驱体(PCAM),预计将于今年夏末正式完成交易;5月17日,锂电池制造商孚能科技称,拟与吉利科技设立合资公司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工厂,并计划今年开工建设年产能不少于20GWh的动力电池产线;同日,赣锋锂业公告称,决定考虑并评估在阿根廷胡胡伊省设立电池组装厂的可能性;5月21日,SK创新将与美国第二大车企福特各斥资3万亿韩元在美成立动力电池合资企业“BlueOvalSK”,前一日已签署关于合资企业的谅解备忘录。“BlueOvalSK”将生产动力电池和模块,年产能有望达60GWh(千兆瓦时);LG化学和通用汽车更是早在4月16日便计划在田纳西州投资超过23亿美元,建设第二座美国电动汽车电池工厂……
而得益于锂电池行业的火热,截至5月24日收盘,锂电池指数以0.7%的涨幅收于2205.59,个股方面,圣阳股份、红星发展、山东章鼓以及天原股份拉升封板,天齐锂业、诺德股份以及嘉元科技等多股涨超7%。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一哥”,宁德时代此前宣布将今年7月前后发布钠电池,而鉴于其拥有的成本低、安全性好等优势,将成为锂电池的支撑和保障。一时间,钠电池概念股表现活跃,中盐化工开盘涨停,红星发展同样涨停封板,欣旺达涨逾4%。
与此同时,关于钠电池将会取代锂电池的说法也是甚嚣尘上,不过东北证券对此评论称,钠暂不可能替代锂成为动力领域主流技术方向。站在当前时点来看,东北证券认为钠电池对锂电池的替代性实际上很微弱。考虑到钠储量比锂丰富,应当重视钠电池作为技术储备、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但不应过分高估其商业价值。
因此综合来看,中长期方向上,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持续升温,动力电池行业仍将持续迎来利好。而动力电池企业需要储备更大规模的产能,才有机会抢占更大市场份额。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