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锂电池的污染性和安全性引发争议
一方面,电动汽车中使用的锂电池包含数百公斤的金属和材料,尤其是石墨,钴和高纯镍,这些金属和材料可能会在采矿和精炼过程中造成严重污染并增加CO2排放量。另一方面,安全性是另一个问题。传统上,电池中镍、钴和锰的含量相等。但是,最近的行业趋势是将电池中镍的比例增加到阴极的80%以上。这样有助于增加里程,并使用更少的钴(其成本是镍的两倍),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但不幸的是,这种新组合也使电池更加易挥发。事实证明,其他金属组合(例如锂和铁)更安全,但能量密度较低。
固态电池具有优越的性能
固态电池有望解决许多环境和安全问题。下一代电源,即固体电解质层,可以替代当前锂电池中的易燃液体溶液,从而更密集地存储能量。同时,电解质还可以兼作电池的隔膜,减少火灾危险和所需原材料的数量。此外,固态电池可以像砌砖一样堆叠在墙上,使它们更容易安装到不同的汽车设计中。使用固态电池将减少铜和铝的需求,从而完全消除石墨和钴的使用,使得回收固态电池成为简单、安全的过程。
各国抢滩固态电池市场
2020年,欧洲开始逐步施行更严格的排放目标,致使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了一倍以上,多个国家承诺从2030年起禁止汽油和柴油车。全球对电动汽车的需求进一步加速,意味着对电池的需求也将井喷。目前,多个国家已经在积极布局固态电池市场,其中,大众汽车公司和比尔·盖茨支持的硅谷新兴企业QuantumScape将目标设定为在2024年实现固态电池商业化生产。我国很多厂家也在积极探索固态电池的研发,但受到成本制约因素,短时间内只适用于部分场景。以目前发展态势来看,固态电池实现商业化只会早于预期,我国还需加快脚步,抢占全球市场先机。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