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电池荒加剧:电池厂满负荷生产,车企董事长亲自抢货

   2021-07-15 未来汽车日报6950
核心提示:电动车的核心一定是电池。 2019年5月,理想汽车CEO李想曾感叹,车企与宁德时代的合作方式是董事长排着队要电池。时至今日,电池
“电动车的核心一定是电池。” 2019年5月,理想汽车CEO李想曾感叹,车企与宁德时代的合作方式是“董事长排着队要电池”。

时至今日,“电池荒”的局面依然未变。

前不久在股东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抱怨“客户催货让他快受不了了”。央视财经报道称,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为了顺利拿到电池,亲自在宁德时代蹲守了一个星期。不过7月13日,何小鹏澄清了这个消息。

即便如此,电池短缺仍是当下最棘手的事。全球新兴能源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预测,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将达406千兆瓦时(GWh),而动力电池供应预计为335千兆瓦时(GWh),缺口约18%。到2025年,这一缺口将扩大至约40%。

“相比‘缺芯’危机,我们更担心的是电池供应短缺问题。”理想汽车一位员工李大明向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感叹。动力电池被称为纯电动车的“心脏”,占据电动车近4成成本。为了避免产能受到牵连,一场动力电池的争夺战已经打响。

“谁有钱电池就归谁”

“我朋友所在的生产线已经满负荷运转了。”在宁德时代负责销售工作的杨涛向未来汽车日报透露,宁德时代分配电池产能的方式是主机厂花钱包一整条生产线,谁有钱产能就归谁,“如果主机厂不够财大气粗,电池都买不到了”。

“从国家队到科技公司,下场造车的公司越来越多。”需求与日俱增,但靠谱的电池就那么多。杨涛认为,除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及第二梯队,其他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质量都不敢恭维,“车企不得不拼抢优质电池资源”。

不只是宁德时代,多家电池企业的生产线均进入满产状态。

“为确保下游重点客户的电池供货,生产基地在加班加点赶工”,国轩高科员工方敏也感受到电池荒的紧迫。

电池制造商满负荷运转,依然难解车企的电池焦虑。

今年3月,蔚来创始人李斌曾担忧道,今年二季度电池供应将遭遇最大瓶颈。“电池和芯片(短缺)将限制蔚来的月交付量至7500辆左右,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7月。”

更早些时候,在今年1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强调,电池供应已经成为“目前电动汽车普及的障碍”。马斯克预计,“即使电池供应商以最大速度生产,2022年及以后电池供应仍将严重短缺。”

“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激增,电池供应很难及时跟上。”中信证券汽车分析师向未来汽车日报表示。

目前最紧要的事就是扩充电池产能。

国轩高科正在加速扩产,其计划到2023年将产能扩至80GWh,2025年达到100GWh。5月18日,LG化学(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二工厂竣工仪式在南京市江宁滨江开发区举行。6月,宁德时代子公司——四川时代动力电池一期项目投运,此外,根据宁德时代在2020年底发布的公告,其在福建省宁德市、江苏省溧阳市也在投建电池生产基地,持续扩大产能。


来源:华安证券

然而,自2020年底以来,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西部证券在一份研报中介绍,当前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价格为8.95万元/吨,较今年初上涨66.30%;氢氧化锂市场价格为7.98万元/吨,较今年初上涨50.71%。这令动力电池企业利润受到挤压,或影响其扩张产能。

“地下埋有大量的锂,这种物质并不匮乏,但却存在供应短缺的问题,这是因为锂的价格无法支撑开采成本。”咨询公司EY-Parthenon的合伙人詹姆斯·尼科尔森(James Nicholso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电池领域陷入“内卷”

车企也在自建电池工厂,渴望实现自给自足。

4月29日,蔚来汽车与合肥市政府共同规划的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可年产100万辆整车、100GWh电池。

还有车企与头部电池厂商“深度捆绑”。2020年,大众汽车拿下国轩高科26%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今年5月17日,孚能科技与吉利科技设立合资公司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工厂。长城汽车与上海复星拟以合资公司的形式共建4 条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生产线。

“与动力电池企业紧密捆绑有利于整车厂控制成本,并提高与电池企业洽谈的议价能力,加强整车厂在产业链的话语权。”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不过,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车企自研电池面临很多问题。很有可能因技术不成熟导致“高端电池产能不足、低端电池产能过剩”。另外动力电池研发制造生产周期长,倘若无法形成规模,车企需承担巨额研发费用。

“电池好造,但技术和产品提升难度大,国内原来有几百家车用锂电池厂,如今已所剩无几。未来技术比拼才是关键。”

为了增强制造电池的技术实力,车企们甘愿豪掷千金。

2019年2月,特斯拉宣布以2.18亿美元溢价55%收购Maxwell。Maxwell的核心技术包括干电池电极技术和超级电容驱动的能源储存业务。今年4月末,福特宣布,向其新的电池实验室追加投资 1.85 亿美元,目的是加快研究并制造自有电池的步伐。

2021年6月,保时捷官宣下场造电池,投资数千万欧元,联合一家德国电池制造商组建新合资企业Cellforce,主要专注于开发和生产电动跑车专用的高性能电池。

拼产能、拼技术,车企与电池企业混战,电池领域已陷入内卷。

作者 | 吴晓宇 
 
标签: 电池 车企 特斯拉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