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双碳目标与整县推进加持,BIPV这盘“冷饭”能否“热炒”出新方向?

   2021-07-16 光伏們48290
核心提示:整县推进政策的出台,被誉为分布式光伏市场的一大加速器。在这一政策的加持下,央国企悉数下场、政府主导、企业空前的参与激情都
整县推进政策的出台,被誉为分布式光伏市场的一大加速器。在这一政策的加持下,央国企悉数下场、政府主导、企业空前的参与激情都在引燃这个市场的火爆程度。作为分布式光伏的一个分支,BIPV(光伏与建筑集成的形式)也迎来了一波“热炒”。

资本市场的反应尤为明显,半月之内,被隆基收购部分股权的BIPA概念股森特股份一路从30元/股附近一路飙升至最高42元/股左右。

在整县推进的加持下,BIPV似乎“翻红”了。但是,已经有20年发展历史的BIPV,能否借机摆脱“示范项目”的标签,走向商业化大规模的应用?这一问题的答案,或许并不像资本市场的反应一样尽如人意。

政策、企业、产品“百花齐放”

毋庸置疑的是,作为光伏终端应用的小众市场,BIPV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一方面,在双碳目标之下,BIPV被视为建筑行业碳排放减排的重要措施。根据2018年《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披露的数据来看,建筑碳排放量约占全国能源碳排放量的19%,而以BIPV打造的低碳建筑则响应了时代背景下的广泛需求。

另一方面,为响应绿建要求,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北京近日发布碳中和建筑补贴计划,BIPV最高可获5000万元奖励,天津、上海等地也在积极跟进,据有关机构统计,目前已经有19省市印发BIPV支持政策,均有不同程度的资金补贴。


国内最高标准BIPV建筑概念图: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

在政策加持的背后,参与BIPV的企业数量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此前,BIPV市场更多的仅是以龙焱科技、嘉盛光电为代表的企业深耕其中。但从2020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主流光伏企业开始入局。

从产品来看,一部分是以隆基、晶科等为代表的组件企业,这些产品主要以晶硅组件为主,结合多种色彩,使得组件可以呈现不同的颜色。其中,隆基首款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产品“隆顶”主要应用于新建或改建工业厂房屋顶;2021年3月,隆基股份16.35亿元跨界收购了专注于建筑领域金属围栏系统产品的森特股份27.25%股权。

另一部分是以天合光能、正泰、嘉盛光电等为代表的光伏瓦、幕墙或者系统产品作为主打。其中,天合光能主打天合蓝天·天能瓦;正泰推出TELOGY 泰集雀羽工商业建筑光电屋面系统;嘉盛光电、龙焱推出多种颜色及纹理的光伏瓦、光伏幕墙、光伏地砖等,其中龙焱主打碲化镉薄膜组件,在适应建筑美观方面独具特点。

还有一部分企业主要以柔性组件参与到BIPV市场中,包括Maxeon Air的无边框组件、纤纳光电钙钛矿组件、上迈轻质eArc组件以及南京日托的柔性组件等。

政策加持下,龙头企业争相布局以及产品的多样化,给BIPV市场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企业争相布局的同时,市场需求也开始逐渐活跃,据嘉盛光电相关人员表示,近期BIPV的询单量是去年同期的4—5倍,无论是政府的公共性建筑还是当地的地标式建筑都对BIPV流露出了浓厚的兴趣。

据中信研究部测算,若按2%的BIPV渗透率保守估计,仅新增建筑每年的BIPV市场空间就接近千亿元。若考虑存量建筑改造需求,BIPV总市场长期空间有望达万亿元级别。

“概念股”BIPV应用端如何破局?

尽管如此,但从光伏行业看BIPV产品的变化,“BIPV这么多年了,各家企业的产品基本是换汤不换药,从产品端看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一位资深光伏人士在SNEC 2021参观完展馆中的BIPV产品之后如此感慨道。

这也间接说明了BIPV产品已经相对稳定成熟,而非新产品,而当下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从应用端“破局”。

作为光伏与建筑行业的跨界产物,BIPV并不只是光伏行业的产品,其作为建材属性是否达标才是应用端——建筑行业最为关心的。在光伏們采访中,某高端建筑从业人员表示,“BIPV确实是绿建方面的大热门,但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一方面建筑设计师缺乏对相关产品的认知,设计实操性存在一定困难;另一方面,BIPV是一个发电系统,存在着火与漏电的安全隐患,相比于常规幕墙会增加风险。一旦发生事故,设计师存在担责的可能。”

“设计师对建筑外观与建材安全等级有着严苛的要求,尽管BIPV的相关产品无论是从外观还是国标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标准,但在设计师不熟悉的情况下,大概率不会被主动选择”,一位资深BIPV从业专家告诉光伏們,“由此也导致BIPV的市场化推广成本高启,为了让设计师和幕墙企业接受BIPV产品,施工方、设计师以及幕墙方面往往会按比例抽取一定的费用。晶硅类BIPV产品的实际应用成本往往不足公开价格的50%,隐形的市场推广成本也是BIPV发展的一大阻碍。”

作为我国光伏产业起伏的深度参与者,上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一语道破其中问题,“目前国内BIPV落地的项目较少,甚至存在内冷外热的现象,国内建筑行业与光伏行业缺乏沟通,两个行业之间缺乏融合性的发展。”

事实上,BIPV也一直在寻求光伏与建筑行业之间发展的契合点。从产品方面,光伏企业在不断研发推出完全结合到幕墙建材的产品;从标准方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近日已经向嘉盛光电颁发了国内首张BIPV光伏组件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从经济性方面,国内已经建成的部分BIPV示范项目经过几年运行后,其收益也逐渐获得了业主认可。

例如,坐落在保定的电谷城市低碳公园是“零碳”中国的优秀案例之一。“电谷城市低碳公园”于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城市综合体项目。采用了双玻组件作为建筑屋顶,光伏装机2.39兆瓦,每年能产生绿色电力175万千瓦时,可解决公园运行50%以上的电力需求,减排和经济效益显着。据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投资的1.23亿元经过近6年运行后,成本已经全部收回。


电谷城市低碳公园:顶部为双玻BIPV

虽然这仅是个例,但也给BIPV带来了希望——经济性的问题并不是BIPV发展的绝对限制。另一方面,在多方力量的参与下,BIPV正逐步“出圈”,接受度与认可度也在提升。据嘉盛光电业务人员表示,今年上半年以来,建筑设计师已经在主动了解BIPV的相关产品,并从外形,发电收益等方面表达明确诉求,甚至有的设计师明确要求采用双玻类BIPV幕墙建材,并希望电池转化效率能达到24%以上,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无论是基于光伏设备成本的快速下降,还是参与企业的极速增长,在“双碳”目标以及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的政策加持下,BIPV已经站上了发展的风口。但这场跨界之旅并不轻松,市场培育之路仍漫漫,走出光伏圈、让更多的行业接纳才是BIPV的终极目标。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