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第六届全球海上风电发展大会在广西南宁召开。此时距2021年结束只有不足六个月时间,海上风电抢装潮接近尾声。火热的抢装结束后,海上风电面临的处境有些尴尬: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需要迅速降低成本,实现平价上网,但在失去中央财政补贴后,海上风电实现平价仍面临多重考验,困难重重。
广西发力海上风电
从2016年开始,全球海上风电发展大会举办地分别设在浙江象山、江苏南通、福建福州、广东阳江和山东济南,这5个地方很早就完成了相关规划工作。2009年,国家能源局启动全国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工作,上述5个省份的海上风电规划报告陆续得到批复,规划装机容量达到4771万千瓦。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农冰在第六届全球海上风电发展大会中表示,《广西海上风电工场工程规划》《广西北部湾海上风电重大基地及示范项目方案》已通过国家能源局组织的评估,预计近海场址近期将获得批复。测风已经基本完成,目前已建成10座测风塔,部分测风塔已经取得一年以上测风数据。力争“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能够核准800万千瓦,投产300万千瓦。
据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消息,7月6日,广西投资集团正式启动海上风电前期工作勘察作业。此次海上风电前期工作场址范围位于防城港市、钦州市的北部湾海域,规划装机容量为300万千瓦。广西广投海上风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1年年底会实现这个示范项目的核准,争取在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第一台风机下海。
广西选择此时布局海上风电,已经错过了取得中央财政补贴的窗口期。2020年1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财建〔2020〕4号》(以下简称“4号文”),明确新增海上风电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这也意味着,广西“十四五”期间核准、投产的海上风电项目,均无法获得中央财政补贴。截至目前,广西尚未明确是否会通过地方财政对海上风电予以补贴。
现阶段,海上风电成本较高,在没有中央财政和地方补贴的情况下,很难满足国资委对央企投资收益率的要求,并且广西海上风电开发还受到军事用海因素的制约。有参会嘉宾对记者表示,广西此前规划在“十四五”期间投产500万千瓦海上风电,但受用海因素以及消纳限制,这一目标被调低至300万千瓦。
广西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吸引了多家发电企业前来布局,除了广西投资集团,中广核、华能和华电是广西海上风电开发的重要参与者。2021年5月,中广核新能源对广西防城港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前期服务进行了招标。2020年5月,华能和华电相继开始对广西海上风电测风EPC工程进行招标。目前广西海上风电开发工作仍在进行前期工作,尚未进入实质施工阶段。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王禹民在会议中表示,广西是我国沿海省份中为数不多的海上风电开发处女地,拥有大规模尚未开发的近海风能资源,后发优势明显。以北部湾为基础,打造立足广西、面向东盟的海上风电交流平台,积极引导国际企业加强与东盟国家进行海上风电开发,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直面平价压力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在会议中表示,我国海上风电预计在未来3年内有望实现平价上网。他同时指出,目前海上风电还不具备平价上网的条件,仍需政府提供适当的支持,从而保持一定的开发规模,形成市场拉动,确保技术进步持续下去。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表示,未来3-5年内,中国所有海域的海上风电项目基本都可以实现平价。到“十四五”末,部分地区的度电成本可以达到0.3元/千瓦时,EPC造价可以降至每千瓦1万元以内。
有开发商在讨论环节中表示,明阳曾对其表示两年后海上风电可以实现平价,金风回复是3-4年。
目前全国海上风电成本仍然较高,据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和军民融合部主任赵太平介绍,当前重点省份海上风电工程造价范围在每千瓦14000元-18000元之间。
与会专家认为,海上风电要实现平价,每千瓦平均造价要达到12000元甚至更低。福建和广东两省的造价仍在每千瓦16000元-18000元之间,实现平价的难度较高,且近两年受抢装潮影响,海上风电施工和吊装资源紧缺,海上风电平均造价不降反升。2020年,江苏海上风电项目平均造价上涨了1000元-2000元/千瓦,部分设备及施工费用涨幅超过30%。
从陆上风电和光伏的平价路径来看,在中央财政补贴的扶持下,保持稳定的装机规模增长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实现成本下降,是实现平价上网的重要保障。但对于海上风电而言,规模庞大的抢装项目已经透支了中央财政补贴,从2022年开始,新增并网项目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失去2到3年的过渡期,海上风电的平价之路与陆上风电和光伏相比或将更为艰难。
此前业内寄希望于地方政府接力补贴,实现平稳过渡。截至目前,只有广东出台了省补方案。广东对未享受国家补贴的海上风电项目执行燃煤发电基准价。对2018年前完成核准、在2022年-2024年全容量并网的项目进行补贴,2022年、2023年、2024年全容量并网项目每千瓦分别补贴1500元、1000元、500元。
为了争取0.85元/千瓦时的标杆电价,江苏、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突击核准了大量海上风电项目。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全国核准待建海上风电项目已经达到4138万千瓦,在建项目容量1000万千瓦。
但受施工、吊装能力以及风机产能限制,只有部分项目能够在2021年底前并网,取得中央财政补贴。2018年底,全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445万千瓦,截至2021年3月,全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为1022万千瓦。从2018年到2021年3月,全国累计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大约在500万千瓦左右。这意味着有大量存量项目将在2021年之后并网,无法取得补贴。
尽管存量海上风电项目规模庞大,但在无补贴的情况下,这些项目在2022年以后是否具备开发价值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在本届会议中,与会嘉宾关注的重要问题是,未来三年全国海上风电订单是否会出现大幅下降,无补贴项目能否继续以及怎样继续。
远景能源海上产品总经理谢德奎表示,从2020年开始,海上风电相关主体已经做好心理准备,要去实现降低30%的成本,也要做好半年没有订单的准备。
也有专家持乐观态度,认为海上风电实现平价仍需要一定的装机容量支撑,未来整机商的订单主要来自没有在2021年底前并网的存量项目,这些存量项目的补充可以支撑产业链度过寒冬。
对于手握大量项目资源的开发商,也对存量项目的开发更加谨慎,在无补贴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无补贴项目很可能投产即亏损。有开发商表示,国资委对其投资收益率有一定要求,要达到8%,能否下调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可能会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金风科技总工程师翟恩地在会议中表示,现在行业处于保吊装阶段,很多事情做不了。但在订单较少时,行业主体要集中精力,加大研发力度,突破卡脖子技术,攻克技术难点,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海上风电成本。
随着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率先实现平价,部分沿海省份也在积极开拓外来电资源。江苏计划在“十四五”末期区外来电引入能力超过4500万千瓦,浙江也规划“十四五”末期外购电力达到4381万千瓦。如果海上风电无法尽快实现平价上网,经济性将成为制约其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有专家在会议中指出,实现碳中和目标实际上有多种路径可以选择,海上风电要站在能源与需求的角度来看待,海上风电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存在技术竞争的关系,技术成熟的资源会被优先开发。如果藏东南的水电能够送广东,从经济性角度来看并不逊于广东省内海上风电。
0 条